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跨文化意识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跨意识 大学教学 障碍
论文摘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教授,更应包括这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分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障碍,探索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够进行交流。语言与文化是密切关联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本身的教授,更应包括这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的传播。学习英语这种语言,一定会涉及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学了几句英语,不分场合随便乱说,这是十分危险的。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对这个方面重视不足。许多课文的对话大致都是“中文的思想+英文的形式”,却忽略了讲话是否得体这一重要方面。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跨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
(一)什么是跨文化意识
跨文化意识就是指参与交流者认识到跨文化交际是跨越语言文字、跨越文化的信息交流,要求其对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有整体认识以及对相关的知识有相应储备。
跨文化意识有四个层次。在第一层次只是注意到一些表面的文化特征。例如.注意到日本人常常用鞠躬表达对客人的敬意;第二层次是对于对方文化与自己文化的显著差异,特别是对某些有意义的文化特征有所察觉,这时文化冲突往往会发生;在第三层次,对于与自己文化有着显著差异的文化特征在理论上或是理性上能够理解;第四层次是最难达到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可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真正理解对方的所作所为,这往往是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才能获得的。
(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西方外语界流传着一句话:“一旦学了一门外语,你就不再是以往的自己了。”这句话揭示了学习外语和学习外国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联系:一个操双语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双重文化者。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看,跨文化意识即指对英语国家、、政治概况以及风土人情等知识的了解。传统意义上的英语教学往往只是注重对语篇本身等的复述和理解。但是,实际上,语篇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意义。语篇理解是学习者将语篇本身的内容与自己已经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结合的结果。所以,事先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积累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等基本知识,把握国际动态及是非常重要的,否则英语学习就成无源之水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对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障碍
(一)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产生困难的根本原因。不同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可以体现在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比如:崇尚个人主义,强调个性;而中国文化推崇集体主义,群体意识。东方人表达方式较为含蓄,在间候语中,中国人常问“去哪儿?”“吃饭了吗?”这在西方人看来似乎是废话或者侵犯他人隐私,西方人见面常用‘`Hello! " "Hi!”。由于文化差异的影响,东西方民族成员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不胜枚举。
(二)思维模式差异
Sapir曾经指出,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同时也是现实的反映,语言不仅传播信息,交流思想,同时也影响我们的思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因而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很大: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西方人的思维为直线式,而东方人的思维为曲线式;西方人注重抽象思维,他们擅长运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而中国人习惯用形象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强调大局观,主张凡事从大处着眼,所以其叙事的顺序,时间与地点的表述,姓与名的排列等,往往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英、美文化则比较强调个体因素,看问题的角度常常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
(三)价值观念的差异
和思维方式一样,价值观念同属中的深层结构。在跨文化交际中,价值观念决定了人们的交际行为方式。在中,个体主义是首要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意味着个人利益至高无尚,所以强调个量,即我们所说的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讲求中庸,贵在和谐则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这种和谐表现在宇宙中的各个方面要均衡,是以家国为本位的群体结构决定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的成员若忽视价值观念在交际中的潜在影响,就会造成交际障碍。
(四)中心主义,缺乏跨文化意识
民族中心主义是指按照本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理解、衡量或判断他族成员的行为举止、交际方式、社会习俗、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民族中心主义使得参与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潜意识地忽略了不同文化的差异,缺少交际中必要的移情((empathy),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这种在跨文化交际时的语用失误属于文化负迁移,是人们跨文化意识的缺乏。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会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四会能力当然很重要,它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基础,但是它远不是问题的全部。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探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种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或怎么说,有时候比会说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将跨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
(一)妥善处理母语的作用,提供和创造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
历来认为,母语干扰应尽量排除于课堂之外。但母语文化体系先人为主,以一种新的体系取而代之是不可能的。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共核部分的相融以及相异部分的对比,使母语文化这种潜意识的体系成为正面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参照系,从而使英语在对比中成为显性的、易于感受和理解的东西,即发生正向迁移。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电化教学设备以及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的信息量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通过视、听语言交际的真实场景及交际者的表情、姿态,学习者不仅能熟悉外国人的日常生活应答方式,而且能进一步理解语言在特定情景中的内涵及交际者所表达的语言之外的内心情感。
(二)结合教材,丰富文化内容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1册第3单元“Marriages Across theNations",讲述的是跨国婚姻中主题双方对待婚姻和家人不同的态度和相处方式。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列举本国、本地区的婚姻习俗和理念,教师介绍英语国家对待婚姻的态度,让学生对不同婚姻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对比讨论,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英语的跨文化意识。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开设有关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课程或讲座
第二课堂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如鼓励学生观看原版、排演英语短剧、举办英语角、开展英语比赛等活动。还可开设有中西方知识的课程或讲座,向学生全面介绍所学语言国家的民族特性、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使学生对这些国家和民族的情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了解。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品味和体验中西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异同,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四)鼓励学生阅读英文作品
鼓励和介绍学生阅读大量英文文学作品,以加深对不同文化内涵的理解。文学作品是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最生动、最丰富的。
(五)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文化作用
外籍教师对于他们民族的一切感受最深,甚至可以说他们本身就是这种民族文化特性的体现。外籍教师可以弥补中国教师对文化方面掌握的不足,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外籍教师的文化传播作用,鼓励学生与外教交流,使学生直接地感受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灵活地使用英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犯错误,增强跨文化意识。
五、结束语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且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动力与源泉。文化意识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两者之间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语言教学必须与文化意识培养相结合。作为英语教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语言的中重要地位,努力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手段,并积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也追星
- 我在成长
- 奇迹由自己创造
- 老师,你知道吗?
-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
- 学习心态
- 呼唤的力量
- 散步思飞
- 妈妈,不要这样爱我
- 蒲公英般的天使
- 扬长,或许是最好
- 人生
- 风的忧伤
- 让我们“再见小时候”
- 我心中的无锡博物馆
- 囊膜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光学部的临床观察
- 人若微尘(组诗)
- 明朝早饭吃啥?
- 六祖慧能故乡打造“中国禅都”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
- PDCA循环模式在提高内科系统病人满意度中的运用
- 试析如何在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中充分发挥计生技术服务功能
- 不是生来偏爱兰
- 宽阔及其他(组诗)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再分流治疗体会
- 看性格 知疾病 早预防
-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进展
-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浅谈院前急救(附30例死亡病例分析)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二
- 《林冲棒打洪教头》(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编辑对联张扬个性——《负荆请罪》课堂教学探新
-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之一
-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四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二
- 《少年王冕》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诺贝尔》教学设计五
- 《诺贝尔》教学实录及点评
- 《滴水穿石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三
-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一
- 《我们爱你啊,中国》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