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不同教育体系下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研究

论文关键词:设计 体系 课程设置 需求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我国设计教育出现了教育规模膨胀过快、教学质量下滑的不利局面,许多学校忽视了设计学科的交叉性、边缘性、前沿性。很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院校忽视了学校自身的性质和定位,设计教育脱离实践,对学生创造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不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式密切相关的教学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认识,不管学校自身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区域和办学特色,出现了因人设课、照搬课程的局面。这些对学生所学知识和就业以及与社会接轨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成为设计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以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专业课程设置更多的是注重其“绘画能力”、设计表达能力的培养;工科院校的设计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实际与科学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艺术表现能力方面都比较薄弱。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创新时代,设计教育通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组织安排具有适应性与前沿性的课程,应强调培养学生从“技能型”向“创造型”转变,从“知识积累型”向“知识创新型”转变;注重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吸收,推行综合性设计教育向素质化教育模式迈进,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级专业复合型人才。

一、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设计专业教育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按专业组织教学,按专业性质组织编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并将学科进行细分,这些是构成现代高等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特征。高等学校专业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组合,构成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与其他学科的教育一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高等院校为达到培养目标而要求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实现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仅仅靠一门或几门课程是不能奏效的,需要靠所有开设课程间的协调和补充。因此,对于课程组织安排更需要规范与全面。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完成,需要了解在教学计划中开设怎样的课程,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院校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研究。以制定适合自身学校的教学计划,完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我国目前的设计教育分两大块:一类是纯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一类是工科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两类各有优势又各有弊端,其主要是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上存在差异。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注重表现,强调造型、色彩的美感。工科类院校开设的专业注重设计理念,强调实际与科学性。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差异较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有较大差别,使得我国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造成我们设计教育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两类学校教育影响,教师观念的束缚,两种教学体系的不同,在课程开设、教材选定、教学方法上都有差别。另一方面是两类学校的生源也不同。从招生对象、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分数等就决定了两类学校不同的培养方向。这里我们主要从美术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体系与工科院校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两方面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与研究,提出构建设计专业更加合理的、科学的课程设置建议,以便实现设计专业在不同院校中的特色教学,为国家培养更好的高级设计人才,普及全民的科学教育意识,提高全民的和生活质量。

不同类型的学校教育体系不一样,也应具有不同的教育模式。美术类院校为主的设计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是对专业美术院校的模仿,学科性质以文科居多。工科院校设计教育与美术院校设计教育存在差异,都没有真正行之有效的设计教育模式。近二十年来,高校设计教育的课程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却始终没有形成适合各类院校的课程设置,基本上都是硬搬照抄,或相互模仿,或因人设课;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没有科学的衔接,出现断裂掉链现象。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注重审美表现,强调造型、色彩的美感,重视技能教育轻理论知识,重视美术轻人文素养。工科类专业重视设计理念,强调实际与科学性轻视审美与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美术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毕业生被叫做“万金油”,也就是说无所不通,无所能精,什么设计都能做,什么设计都不是很精通。这些虽然和提倡的全面教育相符合,但是知其事物表面不能深入是不可取的。学生抱怨课程太杂,方向不明确,也是有道理的。学校既要求他们具有设计表现和设计实践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科学精神、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些难度很大。但是,是人才的教育,人才是社会特定需求的人才,“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不同院校的设计教育应当结合国情、区域经济和办学特色,构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明确社会需求和教育目的。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从宏观上分析了院校设计体系与工科院校设计教育体系,却很少从具体的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也曾有人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的设计教育,但是关于国内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还没有深入系统的理论分析,只停留在事物表象的描述上。

不同的学校应依托其自身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高校合并以后,应结合各自的优势,充分整合学校在各个方面的资源优势设置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更要注重创造性及人文素质,注重适应性与前瞻性课程的结合;还要注意与专业研究、实践动手能力的整合,培养具有宽阔视野、专业知识扎实、和创新能力好、能力强等全面的专门性高层次复合型设计人才。

二、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设计教育自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以来,主要指的是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以美术类为主的院校与工科类院校的艺术设计与工业设计教育。从设计教育的本质可以看出,设计教育是建立在基础上的。一方面本科设计教育专业划分比较细化,培养的是某一学科或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知识,具备较好设计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性人才。设计教育既要体现在“师范性”特色上,还要提供设计的普及教育,更多的还要强调掌握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专门性人才。课程的设置是实现设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所以通过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为更好地培养人才服务;另一方面,设计的本质特点,决定了设计教育是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完整统一体。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所言,“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相辅相成才能保持平衡。

三、设计教育与课程学习的关系

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些教育家把教学课程称作“教育事业的心脏”。对于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设计专业人员来讲,课程的学习是不容忽视的。第一,设计教育与其他一样,这一学科的理论体系与专业技能的起点是学习和创造知识。设计教育活动中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艺术修养,都是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课堂讨论、动手制作与实践、学术活动与校园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考察。学生在接受设计教育的过程活动中,知识的积累主要来源于课程的学习,对事物的抽象与具体的设计表现,概括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和概念、个性等特征,是人的思维的表达形式,这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和创造。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学习是创造知识的基础,对设计教育而言,学习知识比创造知识更重要。学生在学校,只有通过课程的学习才能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

第二,高等设计教育在过程上有两方面的目标:一是理论基础知识、专业设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二是从事各种设计科研等工作的初步能力。显然,第一个目标是通过设置一定的课程就可以得到实现的。课程教学是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系统知识的主要培养形式。三是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各种信息的传输等要素。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这三方面得到保证的条件下,专业课程的设置就成为了相对的变数。我们知道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来源在于课程学习,如果对课程结构及内容给予不同的设置,学生的知识结构就不同,也就可以达到不同的预期效果。由此可见,合理的、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努力、更加刻苦、更加主动,为保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设计教育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其目的和意义在于能对提高我国的设计教育起到微薄之力。主要体现在:一是探明设计教育的课程设置理论;二是对设计教育的回顾和设计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剖析;三是为保证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提出构建有前瞻性的、合理性的设计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我国的设计教育发展;四是通过不同教育模式下各个院校设计专业的比较研究,为寻求专业课程的科学合理设置提供理论依据;五是通过探讨不同教育模式下设计专业学科的差别,构建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对美术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与工科类院校开设的设计专业都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照意义;六是提出设计教育新的专业课程设置建议,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创新思维人才教育,促使学生追寻设计背后的文化与社会意义,创造知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海湾公园
国王的三个女儿
我爱腊梅
我的好朋友
游绮园
我的功夫小弟
摩尔庄园——快乐童年
未来的电脑
观日全食
我和小白的故事
第一次卖报
卖报小行家
洗衣记
四季
一辈子的朋友
煤矿机电产品购销合同
棉花定购合同
茶叶订购合同
凭规格销售合同
销售确认书(凭买方样品买卖)
柑桔购销合同
家具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西瓜产销合同
销售确认书(凭卖方样品买卖)
售货合同
蔬菜订购合同
民间贸易协议书
化肥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粮食买卖合同
工业品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口才训练
发挥作文教学的心理辅导功能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初探
课堂对话,精彩连连
珍视独特感受 诱发真情体验
学生学“语文”到底学什么?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
关于音乐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
数学教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化学学习中的记忆法
浅谈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浅谈建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初中英语趣味教学谈
浅论运用网络教学优化语文课
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4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案
《惊弓之鸟》教材简说
《惊弓之鸟》教材分析
《惊弓之鸟》教学建议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6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5
《惊弓之鸟》教育设计
《惊弓之鸟》阅读教学设想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6
《惊弓之鸟》同步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教学实录
《惊弓之鸟》课文中心
《惊弓之鸟》精品教案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