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论英语翻译要重视语境与跨文化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 复杂性

论文摘要: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语用翻译有重要的启示,本文着重从翻译的角度,探讨了造成言语交际过程复杂性的两个因素:语境与跨交乒。译者应在准确理解言语意义的前提下,根据言语交际所提供的语境,善于进行文化移植与融合,理解言外之意,传达原作意图,以实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化。

一、基本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主要由英国家Austin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70年代由Searle加以修改和发展的。奥斯汀区分出三种言语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即发出音、音节、词、词组、句子的行为,只表示字面的意义,本身不能构成交际。”言外行为”是通过”说话”这一动作实施的一种行为,如传递信息,发出命令、问候、允诺、祈求、建议等。”言后行为”指说话带来的后果,如劝告一一听从了劝告;警告—认识了危险;引诱—接受了诱惑,等等。说话人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人如何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这是研究语言交际的中心问题,更是将Austin的言语三分说理论与翻译相融汇的结合点。

(二)翻译过程

翻译,作为言语交际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一般言语交际—单语交际情形相比,自然具有共性的一面:一样在言语行为框架下运行,也同样经历言语语篇编码和解码环节。但另一方面,就交际过程而言,翻译的过程是交际主体—译者先对原文语篇的解码,在吃透原作意义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针对新的、不同于原作的情景语境,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即目的语,将原文的意义(事实是译者所理解的意义)用目的语编码再现。因此,译者首先是原作的解码者,而后才是译作的编码者。

(三)语用语言等效翻译

语用语言等效翻译近似奈达(1964)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即强调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因此,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弄清原作者的真正意图,并把这种隐含的言外之意传达给读者。语用学介入翻译,提供了一种具有深层意义的理论,也拓宽了翻译理论的视野”从语用学角度看,译文无论作什么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作的用意,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它就是一种可行的译法(何自然,1988)"。虽然语用翻译和其他翻译理论一样不可能解决翻译中的所有问题,但是语用翻译方法在保证跨文化交际成功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从翻译的角度看言语交际过程的复杂性

(一)语境对言语交际的翻译的制约

所谓语境,就是指言语的背景。人们的一切言语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中进行的,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可以说,语境是言语交际活动赖以进行的客观基础,言语交际就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从语用的角度,要成功实现交际意图,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发话方还是受话方,除了要掌握所使用的语言系统本身外,即谙熟如何用所用语言的合适形式表达所要传递的意义外,还要掌握语境对意义建构和形式选择发生的作用。原因是语言的实际使用一一言语对语境是非常敏感的,无论是说什么—表达意义,还是怎样说—措辞(形式的选择),都受制于语境的影响。从解码的角度,如要正确地解构出说话者的意义,自然同样要从语言、功能和情景互动的角度,即按照前述语境的决定作用,同时又是由形式建构,而形式表示意义的阐述,通过对原语境与形式的分析和互照,把握其意义。如:2007年6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其中一记者问到,”最近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帮办劳力斯在国会作证时说,中国军队在网络战方面对美国的威胁越来越大,美国将加强这方面的研发来抵御中国的威胁。你对此有何回应?”秦的答案中说到”我和大家一样时常会感觉到,从美国那里传出一些关于中国军力的不和谐声音”。首先对这句话本身用言语行为进行分析讨论。这句话的言内行为就是说话本身的行为,无所谓交际用途,即“从美国那边传出关于中国军力的不和谐声音”。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不和谐声音”在这里到底是什么意思?肯定不是纯粹对声音的描写。在这里我方外交发言人只是通过这个既形象又委婉的比喻把美方所说”中国的军力威胁”表达出来,从而达到这句话的言后之成事性效果,既给对方留足面子以不至于产生正面冲突,又充分表达了我方的立场。对于这样的翻译,就要考虑其所处的外交语境。若依其言内行为直译成,'I often hear some inharmonious sound",读者会莫名其妙,不知所云。但若将’'inharmonious sound"改译成”misleading/untruthful sound".读者会比较容易明白这句话的内在意义。如此改译既指出了对方观点的不正确,又没有很清楚明了的把对方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军力威胁搬上纸面,故也给对方留足面子口同时还能从中看出中国对于这件事的”严正”立场。另外,又达到了”指出问题,让人了解事情真相”的言后之成事性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对言语交际的翻译的要求

文化因素本质上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上是语言符号与某种特定文化规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任意的,它一旦被固定在一种文化成员的头脑中,就成为语用推理的起点!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文化预设的差异会引起言者意义推断的错误。如果连言者的真实意义都不能确定,那翻译又从何谈起。例如,某公园曾挂一横幅:The senile should be re-spected.要尊敬老人)许多西方游客看后暗自发笑,窃窃私语。"Senile"在字典中的释义是:老年的;衰老的。The senile当然就是年老体弱者了。由于文化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对年老体弱者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中国人向来推崇尊老爱幼,对年老体弱者以尊敬和照顾为礼貌,受尊敬和照顾的老人也由衷地感到高兴与感激。西方人害怕别人说他们年老,他们视年老为己经无用的表现。美国人甚至用senior citizen(年尊公民)这一委婉语代替老年人。因此,年老者都怕别人把他们当成年老体弱者去关心和照顾。最为敏感的是,senile主要指心态衰老,因此说某人是心态衰老者必然会给西方人以侮辱感而毫无敬重之意。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有些话尽管合乎语法规则,却不能实现语言交际的适用性,由于英言的差别,词汇的文化预设完全不同。有的词语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概念意义相互对应,感情含义却大不相同。这些词从词典中的对应含义看不出什么差别,在具体跨文化交际中却因价值观念的差异而易于产生文化误解,甚至导致文化冲突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小到语言中的单个词汇,大到整个篇章,文化预设无处不在。要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言者意义确非易事,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果我们缺乏文化知识,不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预设,就不能正确解言者的意义。可以说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翻文化。

综上所述,翻译是一门综合的学问。语用含义和言语行为是语用学中两个重要的内容。语用含义是根据语境研究话语的真正含义,解释话语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何自然,1989)。语用含义与语境是分不开的,交际双方依靠语境推断话语的言下之意。语言中有许多词汇和表达蕴含语用涵义,其中包括不同的文化涵义。语用知识可帮助译者透彻理解原文,同时用译入语再现原文仍然要靠语用知识。意义是话语的核心信息,翻译必须首先保证意图的对等,语境的合适,并善于进行跨文化的语码转换,以达到语用意义的等值转换。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冬天是什么
0的联想
我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去给动物们一个家吧
小星星
调料师傅
叠被子
我好想吃忆苦饭
班上的“小博士”多了
五块钱的考验
争吵以后的觉醒
游玩的趣事
春雨
我参观了金沙博物馆
重庆租房合同
宁波租房合同
商业用房租赁合同范本
简易租房合同
标准版租房合同范本
广州租房合同
公寓租房合同
杭州租房合同
商业用房合同
简单租房合同
青岛租房合同
门面房租房合同
长沙租房合同
如何写租房合同
商铺租房合同
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构建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如何说课
“问”出新天地——语文课堂提问艺术之我见
实践新课标感受新景观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地理学习风格与教学策略
构建多元化语文课堂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影响罚球成功率的因素
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
浅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
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2
《可贵的沉默》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精品教案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1
《可贵的沉默》公开课教案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可贵的沉默》教案
《可贵的沉默》课文原文
《绝招》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2
《语文园地四》教材简说
《口语交际》教学建议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语文园地四》阅读训练
《口语交际·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你学一招》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