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

[论文关键词〕英美意识 文化渗透 教学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英语教师除了是大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更有必要把英美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本文通过考察几种主要的英美文化渗透策略优势,就有效实施文化教学做了探讨和分析,旨在有效增强学生文化意识,丰富文化底蕴。

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而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就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不仅要广泛地了解英语,而且还应培养一种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consciousness of culture acquisition ),因为英语所表达的英语的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习惯、行为模式、风俗民情等必然贯穿于英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英美文化意识渗透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首先,这是由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的。把文化导人大学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掌握了语言符号系统,而不学习其底蕴文化,就会造成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却犯下严重语用错误的现象。所以,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必须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进行目的语的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

其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深人,我国的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因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交往中引发的误解时有发生。这些事实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再次,文化的导人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语言学习的要求,从而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渗透文化知识时,在教语言的同时结合语境的文化背景、文化内涵,一方面要经常给学生灌输一些英美文化习俗,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纠正一些不适合英美文化习俗的语言。大学英语课文选材丰富,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社会、人文、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如在讲课文“Big Bucksthe Easy way”时,可以介绍美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他们的家庭关系及父母子女自立性格的培养等文化观念,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加深印象。而且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哪一个方面都离不了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全面、准确地理解目的语。

二、英美文化意识渗透的三个方面

(一)注重渗透英美民族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英语承载了英美民族文化,英语学习理解应强调英美文化的渗透。在大学里,不少学校已经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有《英美国家概况》、《美国社会与文化》和《选读》等课程,促进学生对英美文化的理解,同时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使用语言。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也应主动发现,逐步积累,慢慢去熟悉了解一种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教学中积极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英美民族文化中多数与宗教信仰有关,它们多数信奉基督教,有很多典故,理语,谚语和俗语都源于宗教。例如:在《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四课中有个短语raise Cain,只要读过《圣经》了解基督教的人就知道(Cain )该隐是亚当和夏娃的第一个儿子杀死了他的兄弟亚伯(Abel),所以此短语的意思是大闹一场,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意识是不知道此含义的。由此可见,正确的运用一门语言必须要有良好的英美文化意识,多了解与英美国家文化密切相关的宗教文化。

在平时上课时,教师可逐步向学生介绍一些日常交际中的习惯,比如在英美国家,每日与熟人见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寒暄,通常点头打招呼、告别等,这被认为是最简便、礼貌的致意动作。在听报告时,中国人喜欢低头倾听,而英美人士会注视对方鼻子以上的部分,这是在表示礼貌和倾听。人们常说“出国问禁,人乡随俗”,这都是跨文化意识的体现,了解了这些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轻松应对,做到礼貌得体。

(二)渗透英美风俗习惯意识

风俗习惯是指被广泛接受的渗透在日常生活活动的各个方面的习惯,包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所要遵循的规范。风俗习惯一般都是传统的、长期存在的。中国注重相互关心,因此见面打招呼时常用“吃了吗?”“你上哪里去?”“你在干什么”,甚至还问及对方的工资、是否结婚、有几个孩子等,以示友好,表示关心。而英美人士往往对这些招呼用语和社交方式难以理解,认为这是自己的私生活,你是在干预他们的“隐私权”( privacy )。在英美国家,干涉他人私事会被视为没有知识,缺乏教养的行为。英美人士在交际中使用恭维话的频率很高,尤其是赞美女士的长相、衣着等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而在中国“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文化影响下,男性当众赞赏女性的容貌被看成是“不怀好意”的表现。英美人无论在什么场合,总是把please 、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父亲叫儿子拿个东西,妻子要丈夫倒杯开水," Please 、 Thank you”也不离口。但如果中国人在这种场合下,会感到“对方是不是有病”。

(三)渗透词汇的文化内涵意识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同一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及外延。词汇的文化内涵一般指一个词的基本意义之外的含义。由于中英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社会观念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认识。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时遇到“穷困潦倒”这样的话语,老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做,相信很多同学会翻译成“af poor as abeggar”而事实上应译成“as poor as。church mouse"。从字面看,我们很难理解,因为church mouse在中国人心中是最肥的,因为中国人信奉佛教,寺庙佛完面前总是供奉着各种瓜果点心,庙里的老鼠总是长得很肥大,而且人们都认为庙里的老鼠多少也沾点灵气,一般不会杀它们,简直是无优无虑呀怎么会穷困呢?这就源于词汇内涵的宗教文化,事实上英美国家多数人信奉的是基督教,教堂里没有供果,教堂的老鼠就会无食可觅了。在汉文化中“狗”总是用于贬义,如“走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咬狗”等,狗是“为人效犬马之劳”,但好狗没有好报,狗常被用来骂人,就连小孩赌咒都会说:“如果??我就是小狗”。而在英美文化中,“狗”是一种最为人钟爱的动物,甚至还有亲切、可爱的味道。所以英语中有诸如a gay dog(快乐的人),a lucky dog(幸运儿)等表达方式。英美人士怎么也理解不了中国人为什么会毫不留情地“痛打落水狗”;也难怪当“走狗”一词译成“runningdog”时,不但没有能激起西方人的愤慨,反而使他们觉得这样的狗又蹦又跳,可爱极了。

三、结语

学习英语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历程,也是一个可以不断开阔视野充实知识的过程,大学生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而且应该培养优良的文化素质,做到学以致用,用得恰当。因此,目的语的文化背景学习以及英美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是英语教学与学习中不可忽视的侧重点。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掌握这种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单纯学习语言是不能保证有效、无误的沟通和理解的。大学英语不仅是语言教学,更应是文化教学。而目前我们所用的教材中并没有明显的文化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巧妙的、无形的、有机地把英美文化融人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到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里面,成为学生学习语言和语言习得的强大的推动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
自我介绍
日记
巧数木头
斗地主
一件有趣的事
打针
我的理想
我的爸爸
春感
新学期的打算
有苦有乐的大课间
发试卷
商标异议复审申请书(正文样式)
技术咨询合同书
专利说明书有哪些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补发商标注册证申请书
一件专利说明书由哪几部分组成?
撤销注册商标复审申请书(正文样式)
提供优先权证明文件申请书
什么是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情报?有什么作用?
补发变更/转让/续展证明申请书
国际商标许可合同(汽车)
什么是专利文献中的经济情报?有什么作用?
商标异议申请书
什么是专利族、同族专利和基本专利?
技术开发合同书
数学教学与育人
浅谈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与组织管理
政治课的实效性
幼儿数学教育操作活动浅谈
高中生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清脉络 把住关键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回首之间
浅谈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以及“大语文教育”
铸炼高尚人格,树立师表形象
培养学生想象 能力浅探
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时尚
“凤头”摇曳,姿态万千——怎样写好文章的开头
家庭教养方式研究进程透视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惊弓之鸟》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画杨桃》课文原文
《画杨桃》精品教案
《画杨桃》教材简说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画杨桃》教学实录
读练为主的“三环六步”阅读──《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画杨桃》教学设计4
《画杨桃》教学设计3
《画杨桃》作者岑桑介绍
《画杨桃》同步练习题
《画杨桃》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