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关于构建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关于构建双语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论文摘要:为使所培养的学生能迅速融入国际,参与国际竞争,设立双语课程有其必然的价值。为保证课程质量,应合理定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开设双语课程的学科适应性,严格师资遴选过程,选择适合的教材。另外建立相应的课程质量监控体系,对于课程教学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

论文关键词:双语课程;课程质量;监控

2001年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等进行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一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为适应新的教育国际化的形式,很多高校立足本土,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在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为适应外贸交易急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开设双语课程之后,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质量监控。而要保证课程质量,必须对其培养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考虑开设课程的学科适应性,正确选择教材和合理配备师资,并对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质量监控,及时收集信息并反馈。

一、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双语课程的价值选择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而不是纯粹的外语习得。《朗文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双语教学(bilingualeducation)下的定义是:The use of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意思是在学校用第二语言或者是外语进行学科内容的教学。在本质上,双语教学是将外语作为一种教学语言,而不是“语言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平衡地掌握中外两种语言。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和使用第二种语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开设双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并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就是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

二、充分考虑开设课程的学科适应性,建立严格的双语课程申报审批制度

为确保双语教学的质量和实效性,我们应该首先考虑双语教学的学科适应性。所谓“学科适应性”是指综合考查校情和学校各学科门类的特点,规避课程开设的随意性,开设课程需要有学术成长点和适宜的学术生态。2001年《意见》中提到,“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就是考虑双语课程开设的学科适应性。一般来说,除了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之外,更重要的是选取本校的优势学科、重点专业,或精品课程来开设课程。因为双语课程不是随便可以开设的,牵涉到师资的配备问题、教材的选取和建设问题、学生的外语素质问题等一系列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严格的双语教学申报审批制度,凡是双语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需填写《双语教学申报表》,由开课院系组织对双语课程进行试讲,对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必要的资格认定和资质审定,包括教师授课及外语能力、教材、教学大纲、教案、相关课件、习题等,并填写审查推荐意见,报教务处审批。

三、严格遴选、适当培养双语课程师资

高水平的双语教学师资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首要选择,做好双语课程师资遴选工作是保证和提高双语课程质量的前提条件。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和的能力要求很高,双语教学师资遴选工作可以通过外语笔试、面试测试(包含听力口语)等方式进行,一般来说拥有全国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以上证书、并通过双语教学能力测试并被授予双语教师资格的教师,才能申报双语课程。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不出双语课程主要是受师资条件的限制,但是缺少双语课程容易使学校所拥有的学科与国际前沿知识脱节,无法赶上当前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使科研水平严重滞后,因此建议采用严格的师资遴选与双语师资培养相结合的制度。

一是聘请通晓的专业外籍教师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他们具有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能流利使用外语授课,能完全具备双语教师的资格。但是这种情况只对财力雄厚的高水平大学比较适合,一般的普通院校聘请外籍专业教师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还是有一定难度。

二是以呵持续发展观和国际视野来办学,培养双语师资。没有稳定的双语师资来源必然导致师资队伍的青黄不接。为此,有必要在师资的源头上下功夫。一般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如:采用“双学位”的方式,培养“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对师范院校和外语院校就读的学生在高年级分流,使那些有志于双语教学的学生辅修外语或专业知识;还可以从跨科(原专业是外语)报考的研究生中选拔双语教师等。这样就能源源不断地为高校输送双语教师。培养双语师资,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不在省会城市的地方普通高等院校比较合适。

四、合理选择教材

经审批进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应由任课教师及开课院系选择适用的外文教材、或者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自己编写外文讲义。根据部规定,双语教学课程是指采用了外文教材,并用外语授课课时达到了该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鼓励选用教育部组织引进的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能反映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体系和学科发展趋势,还能让学生接触到原味、地道的外语。但是,由于双语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学生之问外语水平参差不齐,相互之问外语水平的差距也比较大,所以在选择外语教材时要慎重考虑。一般来讲,在重点大学,如“985”“2l1”的大学,学生的水平较好,可以选择教育部组织引进的原版教材;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有待提高的院校,可以由教师自己编写双语课程的教材或讲义

五、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在审批了申报、认定师资和选取教材之后,就可以开设双语课程,但是开设双语课程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要真正的保证教育质量,要把重点放在课程的过程监控和效果的评价上面。本着向要质量的原则,对于开设的双语课程进行评价。

首先。是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评价。教务管理部门要建立“双语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设计相应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由学校派出督导听课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价。主要设立备课情况、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五个一级指标,在备课情况的一级指标下主要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明确、备课认真等二级指标赋分;在教学态度方面,主要对于按时上下课、上课时关闭通讯工具、衣着得体、仪表端庄等方面赋予分值;在教学内容方面,根据教学信息容量、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时间分配等赋予分值;在教学过程方面,根据的流畅性、清晰度、性、教学方法等方厦赋予分值;最后在教学效果方面,根据师生互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赋予分值。其次,在学校网站,建立相应双语课程评价的网络平台,分“很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由学生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并开设双语课程师生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上面留言,提出改进双语课堂教学的措施。再次,通过设计学生问卷表来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和效果,也相应地建立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由教务管理部门做好分值的工作。

六、建立通畅有效的反馈机制

唐朝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在对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之后,教务管理部门统计处理,把相关信息反馈给教师本人,相当于给教师一把明镜,教师拿到镜子,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长处,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得以发扬,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扬长避短,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

反馈机制的建立,要注意反馈渠道的通畅性和有效性。通畅性,是说所收集到的信息一定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反馈给教师本人,如通过教研室,并在反馈时注意方式方法,不打消教师对于双语课程教学的积极性为前提。有效性,是指反馈机制的建立,能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和警示作用,教育质量高的双语课程要继续开设,并通过示范课的形式加以发扬;而那些双语课程教育质量不高,学生反映太差的,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是请教师科学处理授课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二是通过教育质量监控,裁撤教学效果特别差、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双语课程。

双语课程的价值选择在于能培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性复合型人才,其质量监控机制的建立要比普通课程的建立更加艰难,也更加严格。学校应根据本身的条件,不断探索,循序渐进,建立符合自身校情的双语课程质量监控机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好的朋友
打雪仗
我的爸爸
雪中去学琴
书包
我的同桌
吃板栗
我帮妈妈做家务活
我学会了打字
帮同学找橡皮
小人果与小猴
我的理想
让我头疼的一件事
我的家
昨晚的梦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力发展吉林省服务业以促进就业(1)论文
浅谈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
当代关于福州“温泉之都”旅游品牌电视传播策略(1)论文
“思想”与知识产权保护之关系探讨
网络交易安全呼唤立法保障
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城市的战略分析(1)论文
辽宁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1)论文
析劳动合同、雇佣合同和劳务合同关系
论居民身份证的查验和扣押制度
警惕《物权法》成为发展的桎梏
加快推进贺州城镇化建设的思考(1)论文
福建省三都澳在海峡西岸建设中发展战略的思考(1)论文
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经济空间的治理问题(1)论文
人格权的理论基础及其立法体例
《地下森林断想》研读赏析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中心思想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背景知识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感悟生命──读《地下森林断想》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课文题解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