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顺应论与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

浅析顺应论与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顺应论与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

关键词:顺应论 指示语 语用移情

摘要: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使用与理解具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并且在特定语境下它们还具有丰富的人际功能,而非仅仅被用于传递信息。借用维索尔论(1999)从语用功能综观论的角度提出的语言使用的顺应论理论,本文从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问题,即语言使用者如何通过选择指示语来表达语用移情。

一、言语交际中的顺应

维索尔论(1999)指出,语言使用过程就是一个语言的选择过程,这是因为语言具有一定的顺应性特征。顺应论告诉我们,在使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语境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且是不断变化的。语言选择包括语言形式的选择和交际策略的选择,并且这些选择可以在语言结构的任何层面上发生。因为语言具有顺应性,人类才可以自由地使用语言。

二、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人际语用移情

移情最初是来自的概念,冉永平(2007)指出,移情是一种主动的情感移入,多体现为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移情主要体现了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及趋同的顺应。语用学上的移情是指言语交际中,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人际语用移情包含语用语言移情和社交语用移情两个方面。

2.社交语用移情

社交语用移情即指使用双方从尊重对方的感情出发,努力达到在使用语言的交往过程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目的(何自然冉永平,2002)。比如,可通过“come”“here”等指示语的选择来实现移情。例如:“One shouldn't waste a drop of water."此例用不定代词one代替人称代词you,使批评或指责性言语更委婉。如果将one换成you,就会伤害对方面子。反之,one代替you,看起来似乎是说话人发表某种评论,而不是直接批评或指责对方。所以说社交语用移情是出于人情世故的考虑,是体现其素质和气质的需要。

三、语言中空间指示语的移情

英语当中有一类表示空间的指示语,如bring/take,come/go,this/that和here there等。这些指示语有表示近指和远指的区别,近表示朝向说话人,远指表示背离说话人。可是,空间指示语在日常使用当中,出于内心表达某种特殊感情的需要,说话人常作出看似异常的选择。例如,朋友相邀参加聚会或活动时,在考虑使用come和时是要有选择的,若是愿意出席,表达时从对方角度来考虑,用com e效果更好。这种现象称为“礼貌的方位转移”,即说话人在说话时不以自身为参照点,而把参照点转移到听话人位置上去,以示礼貌。[31听话人听到对方使用come,顿时感到对方与自己上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如果把come换为go不用移情说法,而以自己为基点来进行回答:“1willbedelightedtogo.”不仅会使说话双方心理距离疏远,而且是很不礼貌的表示。又如here/there等指示词语,无论表示近指还是远指,在语义上都是可以被接受的,但从语用效果上不难看出,前者更加移情,从而拉近了谈话双方之间的距离,表示了对谈话人的肯定与尊敬。所以,说话人对指示语的选择不是按照固定模式进行的,而是具有灵活性,随时根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用不同的语言策略,从而实现自己的情感表达需要,这更加体现了英语语言使用中语言的顺应性。总之,语言选择受制于社交世界中人际关系的顺应,语用移情的目的是为了顺应对方或自身的心理或情感。

总而言之,本文从顺应论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语言中通过言语交际的语用移情,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实现语言使用双方的一致性,提高话语可接受性,以达到使交际顺利进行的目的。语用移情产生于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并且在指示语的选择之中处处可见。所以,指示语的语用移情功能也是为了顺应交际双方或说话人和所指对象之间的情境、心理及情感。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有趣的昆虫展
珍珠鸟
书本笑了
《会摇尾巴的狼》续集
我是幸福的小鸟
我最喜欢的水果——橘子
我的妈妈
秋天的景色
留言条
挖花生
我的愿望
诚信
风声畅想
游泳
实施全民健身尚存问题与改革的基本途径
以德育人 以理服人
谈美术教学中的表现性及方法
贾樟柯电影的声音美学
创新带来了生机——浅谈创新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略论生物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教学决策及反思
幼儿园建筑的声学设计
步出模仿作文误区,快速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声音·数学
压缩机消声器的声学性能仿真分析及改进
让学生享受“体验数学”的乐趣
汉语规范化和语文教学
改革的宣言 理解的呼唤──《游褒禅山记》主题探幽
《游褒禅山记》争鸣意见
藏墨于前,显豁于后──《游褒禅山记》照应句探微
《游褒禅山记》导学
《游褒禅山记》教学展示 参考图片
《游褒禅山记》不可或缺的一处注释
30岁有关教学的反思──我的一堂“研讨课”
自然关照下的苏轼情怀──《赤壁赋》教学反思
《游褒禅山记》有关资料
《游褒禅山记》“古书”新解
《游褒禅山记》赏析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欣赏
游戏人生──解读《游褒禅山记》
《游褒禅山记》的思想足迹──兼论对《游褒禅山记》的辩驳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