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论文关键词:道歉 言语行为 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言语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女性也更多地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在关心策略上男女两性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道歉做为一种礼貌性的言语行为,主要用来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维护或顾全交际双方的积极面子。同时,道歉语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称赞、道歉、请求、许诺、拒绝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及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模式。本文主要以我院的部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上的表现,通过“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s)收集资料,重点探讨“道歉”言语行为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以及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和关心策略上的性别差异。

一、理论依据

(一)道歉及道歉策略

早在1971年,Goffman就将道歉语定义为一种弥补性的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源于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冒犯。“道歉其实就是起着弥补性的作用,但同时又属于另外一种弥补性行为,即解释。”Brown&Levinson(1987)认为道歉是一种有损面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说话者的正面形象。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道歉策略。道歉策略可以包括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以及事后的一些补偿行为等等。而我们研究的道歉策略仅限于道歉的言语行为。M. Owen与Anna Trosborg等学者对道歉语都进行过研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实验对道歉语策略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以Anna Trosborg归纳的7种道歉策略(表1)为依据,对男性和女性的道歉行为加以比较和分析。

(二)礼貌及礼貌原则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活动的一条重要准绳。作为一种社会语言活动,语言也同样受到这条准绳的约束。

礼貌就是用以满足交际双方积极与消极面子或消除威胁与消极面子的行为手段。Brown&Levinson(1987)指出,有些语言行为,如“道歉”,在本质上与交际者的面子相悖,被称为“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因此需要有策略地拯救。在具体语境中某行为面子威胁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诸多因素,Brown&Levinson认为这些因素包括社会距离、社会权利和行为的难易程度,且言语行为的选择受到这些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概括地说,礼貌原则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减弱到最低限度。

(三)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

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很早就为人类学家、学家和语言学家所注目。在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诸多语言学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 , Bolinger , Holmes , Coates等对性别语言差异的问题作了深人的探讨。研究表明,男女在言语方面确实存在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上,在言语风格上也有女性语言往往比较间接、含蓄、委婉,而男性语言则更为直接、明确的差别。

二、研究方法及数据收集

(一)研究方法

(1)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

(2)女性是否比男性更多地使用直接道歉策略;

(3)汉文化中,是否较多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上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本旨在证明不同情景的男性与女性对同样语境是否采取不同的道歉策略。

(二)数据收集

测试对象为我院非专业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其中男性29人,女性31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1]

问卷中的7种道歉策略使用情况进行了。 从以上两表的对比可以看出,策略4一直接道歉的使用,女性高于男性14个百分点。策略7一关心策略的使用女性和男性没有明显的区别;其它几项道歉策略的使用差异也不很明显。

(一)强势词语与道歉言语行为

所谓强势词语指的是那些用来增强表现力的词语手段。作用是能够赋予言语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增强被修饰词语的语义,如:“很”、“非常”、“真”、“十分”之类的词语往往是自成一类,可以统称为“副词强势语”,用于强调修饰程度之甚。研究表明,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善于用强势词语来增强言语的表现力,这可能是由于女性的感情更丰富,更敢于并乐于抒发自己的感情;而男性使用强势词语的场合大多是在表达否定评价的时候。从认知学的角度说,由于认知的影响,两性言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女性感情丰富,表达的自由度也比较大,因此她们的话语带有比较多的感情色彩,属于情感型;而男性习惯于陈述事实和资料,通常关注言语表达的字面内容,属于事实型。

那么在道歉言语行为中,男女两性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时,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调查得到的1160次道歉言语行为中,共计使用诸如“真”、“很”、“太”、“真是”、“实在”、“实在是”、“非常”、“十分”、“真的”等一系列加强感情色彩的成分184次,其中男性使用83次,占45%;女性使用101次,占55%,相差10个百分点。可见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语实施道歉言语行为上,女性略高于男性。

(二)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

所谓直接道歉策略在本文中指的是道歉者使用一些数量少但频率高的程式化成分,如“对不起”、“不好意思”以及“抱歉”等,来直接表达歉意。大多数道歉言语行为的实施都采用直接道歉策略作为核心手段,但通常是将直接道歉策略与其他策略结合使用。在不同的冒犯前提下,道歉者采用至少一种或结合多种策略来实施道歉,结合的方式有多种,但一般来说直接道歉策略往往出现在前,其他补充成分在后。从语言形式来看,大多数直接道歉言语行为只使用少数的词汇项目与句法形式,常常加上强势词语,来加强道歉的程度和诚意。调查中得到的1160次的道歉言语行为中,直接道歉策略的使用频率高达51.3%,共计595次。其中男女两性使用比例分别为44.3%和58.3%。可见男女两性使用比例有差异。所以,通过调查可知,男女两性在直接道歉策略使用上女性略高于男性,但差别不象普遍的观点所认为的:在道歉言语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易于使用直接道歉策略,男性尽量避免使用直接道歉。

(三)关心策略的使用

从传统上来说,中国传统非常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重视个人的空间和隐私。对他人的关心表示和对集体意识和的认同,是被接受和赞许的行为。按理来说,关心策略在汉语中应该大量存在,并且在女性道歉语中比例应该较高。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却显示,男女两性使用关心策略的比例都很低,在1160次的道歉策略中,只有19次解释策略的使用,比例为1.6%。而其中男性使用8次,比例为1.4%;女性使用11次,占1.9%。可见两性使用比例很接近。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情景4和情景5中使用。在关心策略的使用上,男女两性并未显示出性别差异。

调查研究表明:

(1)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

(2)女性使用直接道歉策略高出男性14个百分点,与荷尔姆斯(J. Holmes)研究的道歉中的性别差异显示女性明显比男性更多地使用道歉相符合。

(3)在汉语文化中,男女两性倾向于越来越少使用关心策略,在这一策略使用上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本文的调查数据表明男生的道歉言语行为基本上符合Brown&Levinson(1987)的面子理论,他们的道歉与行为的难易程度、社会权力、社会关系相关。男女两性现在更能从他人立场出发,把道歉当做减轻或消除由冒犯带来的不良影响和恢复双方和谐关系的礼貌行为。因此无论冒犯的程度如何,即使与被冒犯者社会权力相当,社会距离近,也采用积极的道歉策略,如主动承担责任、解释原因、提供补救措施等来避免可能造成的不快,维护双方的关系。

本课题只是对我院一小部分大二学生的汉语道歉言语行为作的初步调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及本人对语用学知识研究的不够深人,此研究存在着一定缺陷。今后的研究在设定情景时可以改变对话双方的关系、社会距离等参数,以观察男性和女性学生在不同语境中实施同一言语行为的异同。

[2]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眼中的妹妹
淘气的妹妹
我的妈妈
妈妈的唠叨
送表哥乘车
我家有个“孙悟空”
妈妈的最爱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
好妈妈
乐于助人的姐姐
给妈妈的一封信
我的名字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关系
试论语气隐喻的视角解读间接言语行为
浅析汉维语元音音位异同之比较
存货舞弊案例分析
风险导向审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顺应论与英语语言中指示语的语用移情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浅谈语义韵律理论给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启发
关于词义民族性的表现及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浅谈汉字与诗歌创作
外语能力的培养研究
独立审计的成本、效益与法律责任的协调
浅论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
关于影响口译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谈汉语言文学专业特色建设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