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文学鉴赏中的知人论世

《文学概论》指出:“文学鉴赏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披文入情、动情观照的精神活动。”在文学鉴赏活动中,读者对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意象、意境等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等,获得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学鉴赏能力?在此,谈谈“知人论世”的方法。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写出来的。

人是社会中的人,不能不受社会意识形态、生活环境、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等的影响。反过来,在作品中反映出的作家的情感与心态,又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读者对作家的经历、处境、性格以及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一定的认识,对于赏读作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正如鲁迅说的:“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知人”就是考察作者的家世、处境、行踪、性格与思想意识等。“论世”就是考察社会历史面貌,特别是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等。

因此,在文学作品鉴赏中,知人论世,这不但是赏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思想和方法,更是建构作者和读者关系的桥梁,是读者走进作品的路径。如,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首先我们就应该让了解在公元759年,陕西发生饥荒,而安史之乱未平,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而当时杜甫弃官西行,最后到达成都,并盖起一座茅屋栖身。其次,了解作者对下层人民生活感受是深刻,有着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而这首诗写于公元761年秋八月,作者饱受了社会和自然双重灾难,自身生活也就十分艰难,长夜难眠。面对茅草被大风卷走,“床头屋漏”、“布衾似铁”的凄凉的处境,悲从中来,感慨万千。

可是,在如此情景下,作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推己及人,在诗中就明确地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抒发了“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忧民的情怀。这篇诗歌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也就在于诗人身处困窘的境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怀。

总之,通过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不但能披文入情,而且能使读者对作品的感受深刻,理解也会走上一个更深层次,获得诗歌更深刻的意蕴。论文出处(作者):

手法奇绝 寄托深远-柳宗元《江雪》别解

对鲁迅“三美”观点的肤浅认识-兼谈诗歌语言教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哪吒与孙悟空比武
森林中的“月亮”
橡皮与尺子的对话
蚂蚁和蜜蜂
《狐狸和乌鸦》的启示
丛林危机
两条小鱼
狮子和狐狸
动物比本领
我的幸福生活
动物们的运动会
勇敢拼搏才会赢
小溪和花朵
动物学校——五三班的故事(一)
一粒米的自述
关于高校处分与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的完善
试论大学生权利文化的构建
高校教师权利与义务的法哲学观照
关于实现高校法治化管理保障大学生权利实现
试论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制度
构建高校学生权利保障体系刍议
浅谈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
关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班主任工作理念
高校学生权利主体地位的确立与依法治校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类型调整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关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以学生权利为中心
适应社会需求,改革高校教学模式
关于提高教师师德,保障学生权利
浅谈高校治理与大学生权利的和谐问题
谈函电社会需求及实证调查对高校函电课程改革的启示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入情入境多元体验──《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案例与反思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