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论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回顾与展望(1)
一 在台港和海外,已有一些先行者着手从事世界华文文学史料学的建设工作。如新加坡 文学史家方修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利用莱佛士博物馆捐赠的一批战前报纸合订本,编 写了三卷本的《马华新文学史稿》。并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十大卷的《马 华新文学大系》,完成了“马华文化建设的一个浩大工程”。又如“香港新文学史的拓 荒人”卢玮銮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她利用十年时间,整 理出1937年至1950年间约三百位在港中国文化人的资料,以及《立报·言林》《星岛日 报·星座》《大公报·文艺》的目录、索引。正如她自己所指出:“这些原始资料的整 理,可为将来香港文学史的编纂提供方便,也直接帮助厘清了许多错误观念。”(注: 卢玮銮:《香港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见《追迹香港文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第
6
9、74页。)20世纪90年代以来,卢玮銮教授还与郑树森、黄继持教授合 作,选编出版了“香港文化研究丛书”(包括《香港文学大事年表(1948~19
6
9)》《香 港文学资料册(1948~19
6
9)》《香港小说选(1948~19
6
9)》《香港散文选(1948~19
6
9) 》和《香港新诗选(1948~19
6
9)》(五册)《早期香港新文学资料选》《早期香港新文学 作品选》《国共内战时期香港文学资料选》《国共内战时期香港文学作品选》等。这些 珍贵资料的汇编出版,填补了香港文学史料上的一些空白,其意义自然非同寻常。
大陆学人和出版机构也有不少相当重视世界华文文学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出版过一 些史料性图书,如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大系》,包括小说卷、 散文卷、诗歌卷、戏剧卷、电影文学卷、报导文学卷和文论卷;鹭江出版社的《东南亚 华文文学大系》(50册),收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五国当代 50位华文作家的代表作品;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台港澳及海外华人作家词典》;花城出 版社的《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词典》;四川大学出版社的《刘以鬯研究专集》;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阅读陶然》等。而且,大陆学者从事史料工作也有自己的优势。厦 门大学朱双一研究员就曾利用国内各大图书馆的书刊,在寻找余光中、王梦鸥、姚一苇 等人早年作品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收获,获得一批珍贵史料。尤其是他抢救性地发掘出 姚一苇抗战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作品,避免了遗珠之憾。 史料工作的意义,正如黎湘萍在为《中国文学年鉴1995~1996》撰写《大陆的台湾文 学研究综述》时所指出:作为史学研究基础的史料发掘和甄别,“展示了一种应该学习 和提倡的认真研究真正的学术问题的学风,这种学风在这个新兴的学科中,实在太缺乏 了”,这类工作“将严肃的史料研究方法引入了这门学科,给它注入了富于生命的学术 活力”(注:朱双一:《我和台湾文学研究》,见陈辽主编《我与世界华文文学》,香 港,昆仑制作公司,2002年3月第1版,第29~31页。)。
二 为了避免出现“资料垄断”的现象,让史料发挥最大效应,内地、台港澳及海外学人 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建立一个完备的世界华文文学资料库。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论文学的形象本质资料
论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游宝石山
- 游花溪
- 今天我当小导游
- 猛洞河之游
- 游万亩畈
- 人生的真谛
- 旅游胜地----海南
- 那一天,真快乐
- 挑战极限
- 欢乐之旅
- 夏令营记闻
- 美啊!玉龙雪山
- 游深圳欢乐谷
- 南麂岛之旅
- 游凤凰山主题公园
- 简述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 谈医疗侵权的举证责任
- 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思考
- 物业服务合同法律性质刍议
- 崛起中的河南区域经济研究(1)论文
- 过案例解析《条例》
- 温州市发展循环经济总体对策(1)论文
- 福建省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1)论文
- 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1)论文
- 专家如何参加医疗事故鉴定会
- 论广州越秀区民俗旅游市场的开发(1)论文
- 浅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贯彻三个教学原则
- 论近代云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1)论文
- 浅谈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对合同生效中“意思表示真实”要件之思考
- 《孔乙己》问题探究
- 《孔乙己》人物描写
- 《孔乙己》重点难点讲析
- 《孔乙己》重点语句分析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孔乙己》写作背景
- 《孔乙己》语法修辞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孔乙己》主题思想
- 《孔乙己》结构分析
- 《孔乙己》教学设计
- 《孔乙己》环境描写
- 《孔乙己》词语解释
- 《孔乙己》课文评点
- 《孔乙己》疑难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