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1)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正 文】
一、研究理念 篇章语言学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研究,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和对语言产品的影响。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言谈过程的制约,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关注交际—社会因素对语言产品产生的影响,形成自身独立的一个门类——篇章语法(Discourse Grammar)。
篇章语法分析是以语法范畴为出发点的、针对跨句语篇的语法现象的分析。它关注不同语法范畴和语法手段在语篇当中的地位和功能,关注交际互动因素对语言表达方式乃至语法手段的塑造。在一些文献中,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文献,话语分析(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Text Grammar)与篇章语法是可互换使用的术语,如Brow and Yule所著Discourse Analysis。(注:G. Brown and G. Yule,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以篇章—功能为导向的语法研究有两个目标。其一是描写,说明使用者如何运用语言形式。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表达“内容”相同而表现“形式”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指称一个对象,可以用名词短语、光杆名词,也可以用代词,说话人在怎样的情形下选择使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其二是解释,回答“语言结构形式何以如此”。比如代词,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这个范畴,代词的普遍性是由什么机制决定的?
功能语法学家从三个方面寻求对所描述现象的解释。第一,认知视角的解释。第二,社会或互动视角的解释。第三,历时演变的解释。这三个方面事实上是相互联系的。功能语法学家认为,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源自交际中不同的功能需求,不同的需求之间的相互竞争塑造了语言的结构形式。
基于上述基本理念,篇章语法研究者特别强调研究对象的自然性,研究自然发生的语言材料(naturally occurring data)——真实的篇章和自然的言谈。不仅重视言谈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同时也重视言谈环境(extra-linguistic context),并且强调语言形式的选择不是一个单向的表达过程,更是一个交际参与者相互制约的互动过程。基于“语法乃言者着力之码”(" grammars code best what speakers do most" )这一理念,认为语言成分的使用频率对理解语法结构的动因至关重要。 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是功能主义语言学家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核心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将信息由言者/作者传递给听者/读者。不论从言者/作者还是听者/读者的角度看,信息在表达或理解方面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从言者的角度说,要使所言之不同方面处于注意焦点(focus of consciousness)或者离开注意焦点;从听者的角度说,要关注对方所述内容同于或者异于自己的预期和已有知识。在交际过程中,不同的概念在人大脑中的认知状态是不同的,信息的传达必然涉及言者与听者的动态认知状态。从言者的角度说,为了使听者关注重要的内容,在处理旧信息(即言者认为听者已知的信息)与处理新信息(即言者认为听者未知的信息)的时候会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一般来说,言者认为听者已知的信息,编码方式简单;言者认为听者未知的信息新信息,编码方式繁复。这个由简到繁的等级可以表述为:
零形式>代词>光杆名词>代词/指示词 名词>限制性定语 名词>修饰性定语 名词>关系从句
说话人/作者认为受话人/读者能够将一个指称形式的所指对象与其他对象区别开来,他就会采用最为俭省的形式,比如代词,比如零形式。反之,则需要采用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比如关系代词。指称结构形式的差异,反映了言者/作者对该成分作指对象信息地位的确认。使用哪一种形式指称一个对象,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不同的言语策略。
在交际过程中,不同的概念在人大脑中的认知状态是不同的,那些言谈当中已经建立起来的概念处于活动(active)状态,是听者已知的信息(或称旧信息)。而有些概念在谈话的当前状态尚未建立起来,不过,受话人可以通过背景知识推知它的所指,这种信息处于半活动(semi-active)状态,可以在言谈的过程中被激活,这类成分称作易推信息(accessible information)。如果从“新”与“旧”或“已知”与“未知”这个角度看,易推信息处于连续统的中间。
旧信息>易推信息>新信息(注:Wallace Chafe, Discourse, Consciousness, and Time: The Flow and Displacement of Conscious Experience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回指性名词>已述命题内容>现场环境>共有知识>言谈修正内容
易推性较强的成分,在交际中听者/读者对它加以辨识所花费的时间相对较短,反之,则时间较长。
Xu Yulong(许余龙)对汉语回指的研究把指称表达形式(referring expresses)分成三类:高易推性标记(high accessibility markers)、中易推性标记(intermediate accessibility markers)和低易推性标记(low accessibility markers)。零形代词、反身代词、单数指示词看成高易推性标记。当代词和指示名词性词组充当宾语时,它们的所指对象是属于中易推性标记。(注:Yulong Xu, Resolving Third-Person Anaphora in Chinese Text: Toward a Functional-Pragmatic Model. Hong Kong: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Dissertation, 1995. )如果一个成分的易推性很强,完全可以采取零形式。陈平的研究从篇章结构的角度来研究所指对象(referent)是如何引进汉语的叙述文的,又是如何通过不同回指手段进行追踪(tracking)的。研究显示,零形回指和其他回指形式的选择主要依赖话语—语用信息。(注:Ping Chen, Referent Introducing and Tracking in Chinese Narratives. Los Angeles: UCLA dissertation, 1986. )
2. 2 轻主语限制与线性增量原则
轻主语限制与线性增量原则是针对句子的编排来讲的。信息结构在句法方面的表现被一些学者归纳为“重心在尾原则”,——置复杂的结构在句尾,以及“轻主语限制”——句子的主语倾向于一个轻形式。就名词性成分来说,轻形式也是一个连续的概念,代词相对较轻,关系从句相对较重。
代词>光杆名词>代词/指示词 名词>限制性定语 名词>修饰性定语 名词>关系从句
对一个陈述形式而言,无标记模式是从旧信息流向新信息。主语以旧信息为常,宾语以新信息为常。Bolinger把这种倾向概括为线性增量原则。线性增量原则是指,说话的自然顺序要从旧信息说到新信息。随着句子推进,线性顺序靠后的成分比靠前的成分提供更多的新信息。(注:参看自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9. 3. 2(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例如:
(1)*他们一看就懂上面两段古文
上面两段古文他们一看就懂
(2)*一个储蓄所走进一个老头
储蓄所走进一个老头
当核心名词的所指不确定时,就要求修饰成分在核心名词之后。英语中这种次序是强制性的。比如:something new. 汉语里与此类似的情形是下面这种用例。
(3)你们班里万一有谁吸毒的,谁这个瞎搞的,谁携枪的,这谁受得了啊!
*你们班里万一有吸毒的谁,这个瞎搞的谁,携枪的谁,这谁受得了啊!
这个例子里,核心词的所指对象是不确定的,修饰成分必须在后。句子从左到右,信息的重要程度递增。这样的语序,符合线性增量原则,“你们班”的所指最为确定,提供的新信息的量最少,“谁”次之,“吸毒的”最不确定,提供的新信息量最大。因此,可以说,即使在汉语里,修饰成分在被修饰成分之前还是在被修饰成分之后,也是与被修饰成分语义的确定性密切相关的。修饰性成分提供的新信息的量越大,越是倾向于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
(4)你比如说你跟着那种水平不高的英语老师,他根本不知道那个纯正的英语发音,他英语语法也不怎么样,你就全完了。
2. 3 单一新信息限制和偏爱的题元结构
话语里要传达新信息的时候,说话人会采用一种比较完整或繁复的结构形式表达。反之,如果说话人要传达的是一个旧信息,通常会采用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轻形式。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经济原则的驱动,更主要的原因是人类认知活动能力的局限性。认知上的局限表现为对每个语调单位(intonation unit, IU)所包含的新信息的总量有所限制。
在自然的言谈中,连续的话语不是由一连串不可分割的言语序列构成的,人们的谈话实际上是由一连串在韵律上有规律可循的语言片断构成的。语调单位就是任何一个自然语调框架内所发出的言语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韵律单位,同时也是一个基本的表达单位。语调单位所承载的信息容量和信息状态,反映了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外在表现。Chafe的研究表明,一个语调单位所能传达的新信息通常不超过一个,即“一次一个新信息”。这被称作单一新信息限制(one-new-concept constraint)。(注:Wallace Chafe, Cognitive Constraints on Information Flow. In R. Tomlin( ed. ) , Coherence and Grounding in Discours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 Wallace Chafe, Discourse, Consciousness, and Time: The Flow and Displacement of Conscious Experience in Speaking and Writ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4. )
从信息表现功能着眼,名词性成分的新信息表现功能大致可以归纳作:
旧信息 零代词>代词>名词>名词性短语 新信息
在口语中,单一新信息限制是制约表达单位繁简的重要因素。如果说话人要传达两个或更多的新信息,就会把它们拆开,使之成为各自独立的语调单位,这也就是我们在口语中常见的添加现象。也就是说,随着言谈的进程,说话人不断地逐个增加信息内容。例如:
(5)我刚买了辆车,日本原装进口的,越野,今年最流行的款式。
相对来说,长定语的说法可接受性要差得多。
(5’)[?]我刚买了辆日本原装进口的今年最流行款式的越野车。
单一信息限制可以用来说明小句内新信息的容量。因为每个语调单位的新信息一般不超过一个,如果超过这个限量,就要另起一个表述单元,而不倾向采用结构复杂的长定语。单一新信息限制这个语用原则在句法上表现为,小句的题元结构倾向于只出现一个词汇形式的题元名词。词汇题元通常与新信息有关,如:“我爱上了一个上海姑娘”里的“我”是代词;“上海姑娘”是词汇形式的题元。 “副 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十年回溯与展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二姨真孝顺呀
- 周星驰vs洪定金
- 校园里的“黑帮老大”
- 妈妈的眼睛会说话
- “笑”星 “火”星=班主任老师的“星”
- 幻想之行第九章言灵
- 他不是平凡人
- 优秀少年
- 六月的世界
- 我最爱的老人
- 老妈,女儿给你打分
- 上学路上
- 今天过得好开心啊。
- 妈妈的三个“自己起来”
- 表弟的大嘴巴
- 在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 超声波清洗器等
- 钢琴音色的处理
- 民族器乐音色在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 钢琴的音色及机械问题对钢琴教学的影响
- 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 B型超声波在单侧唇裂术后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构建语文教学新的模式
- 论钢琴音色特点与演奏技巧
- 历史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比较教学法
- 超声波加工硬脆材料的研究
- 话题作文中设置亮点
- 把握数学美的特征发挥数学美育功
- 历史研究性学习:从对生活的好奇和理解开始
- 谈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 智取生辰纲
- 林黛玉进贾府
- 逍遥游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 故都的秋
- 荷花淀 教案示例 二
- 窦娥冤
- 逍遥游 教学设计简案
-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 装在套子里的人
- 离骚(节选)
- 边城(节选)
- 雷雨(节选)
- 窦娥冤
- 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