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中国佛教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
佛教文學是指佛教內容為題材,旨在宣佛教信仰的文學作品。追溯佛教文學的源頭,最早可以從佛經傳入中國算起。
隨著佛經被譯成中文,佛經中的文學作品隨即被國人認可和接受,繼之而起的是僧人的文學創作,由於中國自古就有士僧交往的傳統,歷代文人也寫了大量表達述佛理禪意的文學作品。從佛經文學到僧人文學進而延伸到文人文學,形成了中國佛教文學一脈相承的發展過程。
一、佛經文學的起源 佛經文學源自於佛經,自印度佛經被翻譯成中文以來,佛教便在中土開花結果。佛陀住世時,為讓弟子明瞭深刻的佛理,多採用「應病與藥」、「應機說法」的方式來講說佛法。
他所運用方法主要就是形象化的譬喻,如中佛曰﹕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佛法。後來,佛陀所採用的通俗的弘化方式被弟子所繼承,並在結集佛典時體現出很高的文學水準。
當佛教傳入文學高度發達的中國,這一傳統得到進一步的發揚光大。佛經在被譯成中文的過程中,譯經師們運用了音譯、意譯和直譯等多種方式,同時採用多種文學手法加以潤色,使譯成中文後的佛經盡可能保持印度佛經的原貌。
在我們所見的佛經中,有許多經典都部分地使用了各種文學手法。如維摩詰居士示疾說法人關於神通的描寫﹕ 爾時長者維摩詰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文殊師利即入其室,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 這一段經文描述了當文殊師利前往問疾時,維摩詰示現神把自己住所變成一丈見方的空屋子,裡面除了床之外無有一物,顯示了諸法性空之理。 在中,也存有大量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的經文,如﹕ 若人壽百歲,邪學志不善。
不如生一日,精進受正法。覺能舍三惡,以藥消眾毒。
健夫度生死,如蛇脫故皮。 這裡的經文運用了我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十分生動而深刻地說明了人生當接受正法,改惡從善的道理,實際上這也是一首含義深刻的哲理詩。
有的佛經還可以完全作為文學作品來閱讀。這類經典中最有名的是。
是記載佛陀在此娑婆世界中所做功德的故事集。它是在印度民間故事、神話傳說、詩歌、格言的基礎上形成的。
該故事集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讚揚了佛陀前世自利利他,濟度眾生的動人事,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 中的每則故事大體分作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佛陀現世的情況。另一部分是他過去世的行事,表現為他為鹿、猴、兔、鴿或示現為國王、貴族、商人、窮人來渡脫眾生之苦。
最後一部分是關聯語,由現世佛陀出面說明過去世的事情與現世的關聯,指出行善者是佛陀自己,做惡者為加害或反對佛陀的人,從而教化眾弟子。人的人物性格鮮明,情節曲折動人,是不可多得的文學佳作。
另一部佛經文學作品是。我國現代文學之父魯迅先生對其十分推崇,並曾自己出資印贈該經。
是一百則寓言故事的彙集,每則故事都是通過情節完整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如其中有一篇论美国生态文学批评述略
文学论文:漫谈李白和他的山水诗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艺表演 各施才华
- 春风绿江南
- 书籍与我一同成长
- 有趣的龙虾
- 我家的“精灵小鼠弟”
- 我的梦想
- 文艺表演
- 童年的“臭美”
- 读“做父母不容易”有感
- 神马
- 社火表演
- 我可爱的小闹钟
- 自信
- 妈妈笑了
- 一堂有趣的表演
- 起草的意义和一般要求
- 标题、目录和内容提要
- 毕业论文例文评析
- 拟定结构提纲
- 指导导师的条件和修养
- 英文写作
- 论文修改的重要性
- 论文修改的范围
- 积累资料的方法
- 选题的原则
- 行款格式
- 选题的重要性
- 结构方面的毛病
-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 毕业论文例文评析 1
- 《西门豹》教案
-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
- 《鲸》教案
-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
- 《晏子使楚》教案
- 《匆匆》教案
- 《一夜的工作》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詹天佑》教案
- 《金色的脚印》教案
- 《开国大典》教案
- 《桂林山水》教案
- 《将相和》教案
- 《再见了,亲人》教案
- 《将相和》第二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