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3-12-18
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1)
【内容提要】不少汉语方言中都能找到一两个既有叹词的特征又有指示功能的词,本文称之为“指示叹词”,如粤方言的“呢”和“嗱”、吴方言的“喏”、长沙话的“喋”等。跟其他叹词一样,它们能在句首出现,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本文考察了各地方言的指示叹词,发现它们都有两种主要的用法:手势用法(或现场用法)和象征用法(或非现场用法)。前者应是本来的用法,经虚化而成后者。语言类型学研究发现,世界各地语言表指示的手段一般都以名词性、副词性或动词性语词为主,专职指示用的叹词比较少见。汉语的这一发现,对普通语言学应有启示作用。 【摘 要 题】汉语言文字学 【关 键 词】叹词/指示词/话语分析/语法化
【正 文】 1 从广州话的“呢”和“嗱”说起 广州话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表面上同一个“呢”字可在句子中三个不同位置上出现。请看例
(1):
(1)呢,图书馆嗰个张生呢,唔知佢来唔来呢?(哎,图书馆那个张先生,不知道他来不来呢?)
这里的三个“呢”,形式虽然一样,功能却有所不同。第一个表示提醒,第二个表示停顿,第三个表示疑问。严格来说,第一个“呢”跟其他两个“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相对独立,后者从属于前面的词组;前者表示某种话语的功能,后者是话题和疑问的标志。
(2)呢,只雀仔喺嗰度啊!(看,鸟在那儿啊!)
(3)呢,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4)嗱,戴眼镜嗰个咪阿明啰!(看,戴眼镜那个不就是阿明吗!)
(5)嗱,呢度十文!(〔买东西付钱时〕哎,这里十块!)
此外,我们注意到,吴方言也有个“喏”,也是用来表示指示和提醒的。以崇明话为例:(“喏”表示指示时念no[55]或no[53],表示提醒时念no[223])
(6)喏,拨一块糖你吃。(诺,给你一块糖吃)
(7)喏,夷个钥匙交拨你。(诺,他的钥匙交给你)
(8)喏,个件衣裳快点净脱夷。(诺,这件衣服快点把它洗了)
(9)喏,喏,大家看,夷个付何个腔调!(诺,大家看,他这副什么态度)
例
(6)和例
(7)都是说话人传递东西时说的话。例
(8)和例
(9)中“喏”把听话人的注意力引向眼前的人或事物。下面两例中,例
(10)表示“请看”,例
(1
1)表示提醒:
(10)喏,夷诈人[口]特。(看,他耍赖了)
(1
1)喏,是个年子个事体,你忘记脱[口]特?(诺,是前年的事,你忘了)
(1
2)喏,脱我拿去!(喏,给我拿去!)(241页)
(1
3)喏,还拨侬!(喏,还给你!)(241页)
(1
5)喏,侬要个物事摆辣此地。(喏,你要的东西放在这儿。)(242页) 例
(1
2)至
(1
5)中,“喏”表指示;例
(1
6)的“喏”起篇章标记的作用。
苏州话、温州话等方言里也有“喏”。这词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在文字里却比较难找到。一个少见的例子来自杨步伟《一个女人的自传》第一章《讲我自己》的最末一句(杨步伟1967:
5):
(1
7)你要知道我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你得读我的自传。诺!底下就是!
在1999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杂记赵家》第4页,“诺”字改作“喏”。杨步伟在上海中西女塾读书,能说上海话。她写作的风格明显受赵元任先生的影响,口语的感觉很强。上面引文中的“诺”明显有话语的功能。其他例子有:
(1
8)夏丐尊·叶圣陶《文心》十四:“喏,△是表示全句由低而高的。”
(1
9)沙订《母亲》:“‘就到王家磨儿子哩!喏!’她用手指一指左手边一个青葱的林盘。”(引自《汉语大词典》第3册375页)
最后举两个长沙话的例子:
(20)喋,咯里摆三盆花!(喏,这里摆三盆花!(李永明1991:5
7
3)
(2
1)喋,就在那边,你冒看到呀?(喏,就在那边,你没看到呀?)(同上,页5
7
4)
现在回过头来看广州话的“呢”和“嗱”,更能看到“句首助词”的提法不是太好,因为这样容易让人把它跟句末助词或语气词混为一谈。从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到,广州话的“呢”、“嗱”以及吴方言的“喏”和湘方言的“喋”等,就句法行为来说,跟叹词相近而跟语气词相远。和叹词一样,它们可以单说,可以独立成句,而语气词则不能,
(2
2)A:只雀仔呢?(鸟呢?)
(2
3)A:十文吖!(十块钱!)
B:呢!(看!) B:嗱!(喏!)
可是它们跟叹词也不完全相同。首先,它们的主要功能在言语交际方面而不在于表达说话人内心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明显的指示功能。“呢”、“嗱”、“喏”、“喋”的指示功能可从它们跟手势和眼神的关系看出来。说话人说这些话时,必须同时作出相应的手势或眼神(如指向或者望向某事物),否则话语便会变得没有意义。下面举两个例子:(#表示句子不能成立。)
(2
4)A:本书去咗边?(那本书在那儿?)
(2
5)A:俾杯水我吖。(请给我一杯水。)
B:#呢!(可是手眼都不动) B:#嗱!(可是手眼都不动) 上一节举例说明的主要就是现场用法。从所举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广州话的两个指示叹词表示的主要都是“看”的意思。在现场叫听话人看某事物,等于把对方的视线引到该事物上。现场用法的条件是,说话人引导听话人注意的必须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在言语交际进行的现场中都能看到的事物。可见“看”或者“注意”是指示叹词最基本、最原始的意义。
看的对象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其他的东西,譬如某件事情,某种道理,或某些情况。说话人可以通过指示叹词向听话人指出,某种双方都能看到的情况的出现是以前所做的某个决定或行动所致,言下之意就是说话人早就预计到那样的决定或行动将会带来这样的结果。如:(以下四例均取自李新魁等1995:590—5
9
1)(注:李新魁等(19
9
5)还注意到“吖”和“嗱”可以连用。这时候它们一定出现在句末,表示征求对方的意见的意思,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 (你们说,阿福该不该打哪?) (当官罢了,当不当都是这样啦,你说是不是?)
这个位置上的嗱,必须跟“吖”连用,而且看起来更像句末语气词,我们暂时把它跟本文讨论的指示叹词分开处理。)
(2
6)呢,我早就话唔得架喇!(你看,我早就说不行的了!)
(2
7)嗱,我早就话唔得架喇!(你看,我早就说不行的了!)
(2
8)嗱,系唔系啊,噉咪得啰!(你看,是不是啊,这样做就可以了!)
(2
9)嗱,坏咗啦!(你看,这不就坏了吗!)
指示叹词还有更抽象的用法,而这些用法又可分为信息提取和篇章指示两大类。分别举例说明。
所谓信息提取,指的是说话人发出信号,邀请听话人从记忆里寻找并提取在谈话的现阶段为了交际和沟通的需要必须提到意识上来的信息(一般是当前要建立的新话题)。要提取的信息也许是谈话双方的共同经历,也许是说话人有理由相信听话人在此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教育、阅读、社会经验等)获取的知识。请看:
(30)(电视)
我唔系好满意——呢,唧黄金时间呢!——两个电视台都报导同一件事。(我不是很满意——诺,就是黄金时间啊!——两个电视台都报导同一件事情。)
(3
1)(新闻)
A:呢,个时咪话,应该注册处有个——(诺,那时候不是说,应该注册处有个)
B:哦,皇冠。(呀,皇冠。)
A:大皇冠啊。(大皇冠啊。)
(3
2)(共同经历)
呢,我地上个礼拜去食饭嗰间餐厅啊。(诺,我们上礼拜去吃饭那个餐厅啊) 从X-阶标理论对小句的分析看小句中枢说
“副 名”组合与语义指向新品种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观世界航天科普展
- 美好的时光
- 仙都之旅
- 游烂柯山
- 享受佳肴
- 难忘的一次--海南三亚游
- 难忘花市夜
- 上海科技馆参观记
- 蓝色的大海
- 游欢乐谷
- 菊景
- 游玩散记
- 游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 美丽的冰雕
- 游海洋公园
- 试论高校图书馆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探析
- 浅谈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 论“接受理论”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试析大学文化建设中的网络道德教育
- 浅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 试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研究
- 浅谈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 试论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
- 试论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
-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方法探析
- 试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试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
- 高校德育不容忽视的课题: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 浅析“从心所欲不逾矩”——论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目标
- 浅探与时俱进的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思路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画家乡》素质教育新学案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快乐──《快乐的节日》教学案例与评析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画家乡》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 《画家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