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叙事的疑问与解析

叙事的疑问与解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叙事的疑问与解析

研究大众文化的学者大抵有两类,一类是带有开拓性的思想家,诸如威廉斯、霍尔等;另一类是深化型的学者,他们往往是把一些其他领域的文化理论或哲学思想引入大众文化研究,进而推进某个问题的研究。美国学者伯杰就属于后一类。

伯杰在大众文化和传播学方面可谓著作等身,其中《通俗文化、传媒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以下简称《叙事》),是他一本力作。伯杰认为,叙事现象无处不在,从襁褓之中的摇篮曲,到孩提时代的童话歌谣,再到电影、广告甚至日记,叙事乃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我们也许时时处处遭遇到叙事却未曾觉知,恰如布莱希特所言, 司空见惯之物往往视而不见。所以,忘却叙事不足为奇。

不过,文学理论家则热衷于叙事的思考,所以虚构文学的叙事学研究沛然勃兴,种种叙事理论成为二十世纪西方的一个丰富思想资源。当然,乐于待在“象牙塔”里的论理叙事的人,并不觉得寂寞和孤独。不过,像伯杰这样深切关怀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的人,却总想着如何将这一思想资源引向文化研究。《叙事》便是这一努力的结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着力于对西方文学理论中叙事理论的整理与廓清,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陈见,到本世纪八十年代的新说,从神话学、诗学理论,到结构主义和叙事学,论述活泼,视野开阔,既有总结又有批判,可谓新见迭出。后半部分则创造性地将叙事理论用于对各种通俗文化体裁和媒介形式的分析,读来颇有启发性。

倘使说虚构文学的叙事现象较为集中和统一的话,那么,在通俗文化、传媒和日常生活中,叙事五花八门,纷繁复杂。将叙事理论引入广泛的文化研究,伯杰批判地改造了普罗普和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结合传播理论,创立了一个传媒叙事的五要素分析模式。这五个要素是:作品(文本)、艺术家、社会、观众和媒体。透过这个分析模式, 大众文化中的各种题材形式的叙事问题分析,便有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在《叙事》一书中,伯杰关注的问题集中在题材的叙事特征,叙事形式,叙事内容的解读方法等方面。比如,他仔细分析了漫画、广告、电影、电视、广播剧和种种日常生活的叙事形式,一方面注意总结这些叙事形式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以一些典范性的个案分析,来解析不同题材叙事的意识形态。书中对苹果电脑公司的“麦金托什品牌”广告分析犹见功力。作者将一则广告的叙事形式和内容纳入美国文化的语境中,透过广告中不同形象的叙事及其互文关系的比较,揭示了苹果与IBM的商业战争。对广播剧《星球大战》的叙事分析,则是建立在对文学原作和广播剧本的比较基础之上,作者强调广播剧的特殊叙

事形式,除了叙事语言之外,各种声音效果的加入强化了叙事的功能。

《叙事》一书贯穿了作者鲜明的批判立场。电视等媒介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作者深切关注的问题。伯杰认为电视像“真菌”一样不动声色地侵害了美国社会。于是,这些非文学的叙事形式的传播效果便成为《叙事》一书的焦点。美国传媒的叙事往往充满了性与暴力,它正在改变亚里士多德传统的艺术模仿生活的信念。伯杰发问道:“现在,生活是不是开始模仿艺术呢?”这个严肃的主题在其他一些西方思想家那里也反复鸣响(阿多诺,波德里亚等)。所以,大众文化中这些看似自然而合理的叙事形式,其实背后暗含着许多值得深究的问题。在伯杰看来,每个人都生活在叙事之中,“我们都是作家和剧作家,而我们的生活亦即重演,这就是文本。”不过,这文本并非无可质疑的。伯杰告诫说:我们曾以为读、听和看故事不过是用来“消遣”,其实这些叙事绝不这样简单! 论文出处(作者):

怎样以唯物史观精选中华英杰

熟悉化——由远及近的语言艺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红包风波
我的家乡,我的梦
一个令我难忘的人
冰花
校园里的春夏秋冬
楠溪古村落
公园的早晨
送伞
一只青蛙,一个答案
20年后回到家乡
我的读书故事
沟通
为百姓,王百姓
相信自己,我能行
对石油企业推行人力资源会计的初步探讨(1)论文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探析(1)论文
谈企业应做好前瞻性人力资源规划(1)论文
对我国当前人力资源会计研究的几点思考(1)论文
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发展的探讨(1)论文
探讨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1)论文
论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意义(1)论文
试析劳动力就业市场上的歧视问题研究(1)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论文
谈军事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成本法(1)论文
试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1)论文
关于我国推行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困境思考(1)论文
职工持股立法应注重人力资本理念的导入(1)论文
试析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业绩评价标准(1)论文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三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四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一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二
《雨点儿》教学设计之二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三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之五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之二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之一
《雨点儿》教学设计之一
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