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

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

  诗歌是一种构思精巧,语言精炼,结构严密的文学体裁,特别是传统的格律诗词,更是如此。诗人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广博的学识,深湛的艺术素养(包括诗旨,诗的兴、观、群、怨,诗的六义等),和开阔的胸襟,深厚的时代感情、才情、气质、智慧、意境、神韵等等在内的交相共济,才能创作出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效果,可以传世的好诗篇来。 如果把上面所讲的这些有关写诗应具备的条件和内容,在写诗的运作中与以划分一下诗的共性和个性的所属范围,那么才情、气质、神韵等,似应归属于个性范畴,其余的一切,就该是诗的共性了。共性是可以学而能的,但个性则是各具风格,各有不同的体念和内养。诗人在其诗词创作中,其个性与共性之间,浑然一体,并非是如同一一排列地分割开来,全在于诗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关于才情、气质,也常为诗论家用指包括诗人的人品,当然也包括诗品,如《诗》的温柔敦厚之旨及“思无邪”等,体之于心而咏之于口。相应地也指诗歌的风格特色。由于诗人有着不同的个性气质,因而诗歌的风格也迥然各异,各具艺术个性。梁刘勰在其《文心雕龙·明诗》篇中对诗作了详尽而又精辟的论述。后世许多诗论家,在各自的诗话、词话著作里更明显提出“诗类其为人”。明焦竑《雅娱阁集序》中有云:“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惊人而动魄,垂世而行远”。白居易与元九书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又说:“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律之以五音,音有韵,义有类。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这些都深刻说明了诗人个性的突出和重要。故李白的诗独具飘逸纵放的风格,而气势则波澜壮阔,奔腾直泻;杜甫诗沉郁雄浑,体势丰完。正如唐元稹所说:“杜子美诗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志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标,杂徐庾之纤丽,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他如昌黎之诗,李长吉、白乐天、杜牧之、刘禹锡、王摩诘、司空曙……亦皆源于各自之情和性,发而为心声,“心声不同,亦如其面”,不可强为之同。法国诗人布封在《论风格》中说:“风格就是人本身”。这也是相与类似的说法。一般说来,高尚的人品与优秀的诗品是一致的,正如陈叶燮在其《原诗》篇中所说的“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澹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袁枚也说:“人心有芬芳悱恻之怀,而后有沉郁顿挫之作。”都是言殊而理则一。故杜诗多沉郁,如七律《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又《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李白诗则多豪迈超逸,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李白的一篇传神之作,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凝炼概括,引人神往。前二句触景生情,“托物取喻”,后二句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用诗的特有语言,赞得祖国山河,何等壮丽。用“飞”字喻水流,凌空而下;用“直”字喻落下,以见地势陡险,写出异乎寻常的流速。“三千尺”形容其高,最后结写出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落下,使人读之,别添意境,形想仿佛,又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结构绵密,望断碧空,目送归帆,行人远去,长江自流,景物可画。令人深有离情莫遣之慨!但也有行不类其言的诗人,如元好问评潘岳诗云:“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但这必竟是个别的言行不一,留刺千古,曲从一格了。

  总之,风神韵致,才情气质,这些方面,每个成功的诗人都独具特有个性,并融会于各自思想、见解、遭际,成败利钝、喜怒哀乐、世事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诗的共性之中,激发而为诗人各自不同的诗歌风格。试将杜甫诗《野望》五律一首,举出王夫之的评语为例: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5fc870100j3kk.html) - 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_楚山红叶_新浪博客

  野 望清秋望不极,迢递起层阴。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王夫之在其《唐诗评选》中说:“《野望》绝佳,写景诗只咏得现量分明,则以之怡情,以之寄怨,无所不可。方是摄兴、观、群、怨于一炉,锤为风、雅之合调。俗目不知,见其有叶落、日沉、独鹤、昏鸦之语,辄妄言其有国削君危,贤人隐,奸邪盛之意。审尔,何处更有杜陵耶?”这说明杜诗的个性风格,在对学诗与作诗中,是值得研讨和借鉴的。 明谢榛在其《四溟诗话》中有这样一段话:“《馀师录》曰:‘文不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也说:“写好律诗有四关:‘观要好,观之如明霞散绮;读要好,读之如行云流水;解要好,解之如独茧抽丝;听要好,听之如金声玉振’。” 我用这段对诗有共性要求的话来作为我今天《浅谈诗的共性与个性》的最后小结,以体会其作诗之要领。论文出处(作者):楚山红叶 乐 学 注

  本科毕业论文: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探索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改造探析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母校
铅笔的用途
绍兴——名人的摇篮
我为奥运健身
第一次坐飞机
秋意
再见了!心悦
读《猎人海力布》有感
我和书的趣事
读书赋予了我——
要自护自卫
母爱——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我的梦
桂花
浅论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大学新生课外教育管理研究
浅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大学生思想整治教育要充分发挥三块阵地作用
浅谈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之对策研究
论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浅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浅谈成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试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讨
浅论美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评析
高职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
浅论以人为本求实创新努力开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新局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分析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开启学生的思维 让教师适应学生──《春晓》教学案例与评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谈
《春晓》教学设计
《春晓》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