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1)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1)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动量词“回”“次”的差异及其运用(1)

摘 要: “回”与“次”作为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而且意义相近的两个动量词,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在修饰名词性词语时,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异;在重叠方式上,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使用,而 “回”在重叠方式上一般受到某种限制;在语用方面,“次”远远超过了“回”的出现频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语性较强的作品或场合中,“次”则没有这种局限。在具体运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础上,区分其相异的用法。然而,由于“次”与“回”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区别,加之“回”有渐渐被“次”所替代的趋势,为了避免语言表达的累赘,在实际运用中,只须简明扼要地将它们的异同点区分开来就行,而无须深究。 关键词:动量词;差异;运用 “回”、“次”是现代汉语乃至近代汉语里最为常见的两个动量词,自元代开始二者就是一对近义词,到现代,二者差不多发展成了一对等义词:在语义上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区别。但是在语言交际中,有时候又不能互换。所以,如果不弄清二者之间的差异,就无法在语言实践中准确使用这一对近义动量词。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回”“次”的差异

“回”“次”是现代汉语中语义最为单纯的两个动量词,既不表达事件的具体特征,也不包含主观量的情态特征或时间量度特征,[1]仅仅起着单纯计数的作用。因此适用范围极为宽泛,能用于称量所有的有量动词 。

根据对大约1.15亿字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发现动量词“回”“次”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

(一)搭配上的差异

1.有些前置词语一般只能与动量词“次”组合使用:首、本、各、多、屡: 动量词“次”能与“首”“本”“各”“多”“屡”等词语组合使用表示动作行为的次数,但是动量词“回”却不能或很少能与它们组合使用。这可能与动量词“回”口语性强这一特点有关。以上组合,除“多次”外,其它组合形式皆主要见于书面语中,相同的意思在口语中一般地会换一种表达形式,如例

(1)“首次发现”在口语中一般会说成“第一次(回)发现”,例

(2)“本次比赛”口语中会说成“这次(回)比赛”,例

(3)“各次识记”在口语中会说成“每

(一)次(回)识记”,例

(5)“屡次摸至帐前”在口语中会说成“好几次(回)摸至帐前”。可见,二者在搭配使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书面语中,口语中似乎没有这种区别。

2.修饰名词性词语时,二者有较大的差异。动量词“回”“次”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计量动作行为,不过,有时候也可以用于计量名词性的词语,用在名词性词语前作定语。在这种用法中,二者在语义和适用对象方面都有差异。

次:计量可以重复出现的事情:

一次机会 / 两次会议 / 三次事故 /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取得了无数次胜利 / 几次失败他都没有灰心

回:

(1)计量事情:怎么一回事 / 有那么一回事 /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你们俩说的是两回事,不是一回事!

(2)计量章回小说中的一章或书中的一个段落:

《红楼梦》一共有一百二十回 / 《西游记》第二十回 / 今晚说了两回书

修饰名词性词语时,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可以计量事情,不同点一是语义侧重点不同。“次”用于计量事情时侧重于表示事物出现的次数,而“回”则侧重于表示事情的段落,相当于“件”。二是适用对象和组合方式不同。“次”不能直接用于由独“事”字构成的词语前面,比如不能说“一次事”“那次事”;而“回”则相反,一般只能用于“事”字前,构成“回事”的形式。三是“回”可以作章回小说或评书的一个单位,而“次”则没有这种用法。

(二)重叠方式的差异

动量词的特点之一是能重叠使用。动量词“回”“次”都能以“一AA”形式出现,如:

他们一次次背着冬梅去医院,一点一点地积攒着钱。(丁丁《一个日本遗孤和她中国的父母》)

一次次的采访,其实就是一回回接触社会,熟悉人事并了解自己的过程。(徐光春《走过长弄堂》)

不过,动量词“一回回”出现的频率很低。在现代汉语语料库里找到“一次次”的用例687处,而“一回回”的用例只有8处,其中有4处是与“一次次”在同一句中以对举形式出现的,有1处是指章回小说,另3处皆出现于诗歌语言的环境中,可见,“一回回”的使用主要是出于修辞效果的需要。

另外,“次”还可以大量地以数量结构重叠的形式使用,如:

(1)学校领导逼着我一次一次检查。(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

(2)一次又一次的询问,伍惠珍的心情再也无法平静了。(张清渝《跨越大海的爱》)

(3)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去看一部法国电影。(潘虹《虹独语》) 总之,动量词“次”能以各种形式重叠着使用,而动量词“回”除非是出于特殊的需求目的,一般都不能重叠着使用。

(三)语用方面的差异

1.出现频率差异很大。动量词“次”在现代汉语中的出现频率远远超过其它任何动量词。据刘街生对近三千个专用动量词用例的统计考察,动量词“次”的出现频率占了40%,而“回”只占总用例的大约6%多一点。[1]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高文盛

读《论语》,话“和谐”

单宾语句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今天的感受
我那心爱的日记本
姐姐帮我申请邮箱
暑期日记
真正的快乐
日记一则
运动会
日记一则
良药苦口利于病
走进“电的世界”
妈妈,别偷看我日记!
日记一则
刮台风前的防备
拔牙
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与高校学风建设
对于地方高校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转化策略
关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正面标签化”探析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误区及对策
关于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行为与辅助引导对策研究
试析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
试论教育改革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转变”
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中国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的关系评析
关于我国高校教师压力与健康现状研究综述
试析以弘扬大学精神为视角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
简析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究
关于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
试论高校德育工作中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从《凡卡》一文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培养自学能力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教学《凡卡》一课有感
我教《凡卡》
教学《凡卡》有感
“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是也有小凡卡吗?”──《凡卡》一课课堂教学的意外收获
以读促悟,悟中生情──《凡卡》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课堂因生成而美丽──《凡卡》课堂教学反思
感于《凡卡》
《凡卡》中对比的运用
我行我诉──用诗的语言解读《凡卡》
《凡卡》之思
凡卡的信寄出以后……──《凡卡》教学随感
在求异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凡卡》一文的结尾教学
注重“导”的功夫──《凡卡》教后记
《凡卡》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