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0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及关键点例析(1)
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运用不足的原因
按照对上市公司年度报表审计意见的研究情况,审计报告类型与我国企业的现实情况相比背离太多。这表明我国CPA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远未成熟,一旦经济环境有所变动,遭起诉的注册会计师及事务所应不在少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致也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二、重要性概念理解与运用关键点
1.重要性概念为审计模式的转变提供了观念上的支持。审计模式由详细的帐项基础审计发展为抽样的制度基础审计,这其中是以内部控制作为其制度基础,以抽样技术作为其方法基础,而以重要性概念作为其思想基础。对于社会公众或报表使用者来说,非重大的会计信息并不足以影响其据以形成的判断与决策,于是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审计目标便逐渐演变成为对会计报表的所有重要方面而非所有方面发表审计意见。
2.会计重要性与审计重要性。许多国家的审计准则中关于重要性的定义大都沿用会计准则,由于两者均为共同的报表使用者服务, 因而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由于会计活动旨在提供信息,而审计活动则为鉴证信息,故从理解时所处的角度以及运用时所持的方式上有所差异。就主观性而言,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分别来自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就客观性而言,它们又可合二为一,即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判断或决策的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它来自于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
3.两种重要性水平。学术界有学者将重要性水平区分为实际重要性水平和估计重要性水平,两者可以用前述"客观性"和"主观性"来解释。但要注意,这里的客观性仅是相对而言,一个能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共同接受的重要性标准是不存在的。
(5)在涉及CPA的诉讼活动中,是作为合理界定审计责任的证据之一。
三、审计风险理解与运用关键点
1.审计本质的另一种解释--分担风险。分担风险论认为审计是一个把会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之下的过程。审计被看作是一种保险行为,审计费用是利益相关者所支付的保险费用,审计的效果为保险的价值,审计人员如果失职则需赔偿相应的损失。审计职业在取得报酬、利润和威信的同时承担了由会计报表供需双方转移而来的风险。
2.广义和狭义的审计风险。由会计信息供需双方转移给审计职业的风险,可称为广义的审计风险,这种风险相对来说不可控。具体审计项目时可能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称为狭义的审计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可以规划与控制,规划与控制的目的在于从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益的矛盾中寻找到最佳点。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理解关键点
1.明确重要性有会计重要性和审计重要性、实际重要性和估计重要性之分;审计风险有预期风险、可容风险和终极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之分,在不同情况下所指会有不同,这是正确、清晰理解二者相互关系的前提。
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相互关联。审计风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重要性的判断,而重要性的确定又常常依赖于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两者互为条件。这里第一个"审计风险"指终极风险,第二个"审计风险"指预期风险,"重要性"则指由会计重要性所估计的审计重要性。
从另一方面讲,重要性是指会计报表中发生错报或漏报的程度,审计风险则指会计报表中发生错报的或漏报的可能性,两者统一起来,就成为"会计报表中某种程度错报或漏报发生的可能性",具备了实际操作的意义。
3.从会计报表使用者角度而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成反向关系。这里的重要性是指实际重要性,这里的审计风险是指终极风险。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低,从而较大的错、漏报对其判断或决策影响不大,实际重要性水平为高,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终极水平就低,反之亦然。此即为准则中所称"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
4.从审计人员角度而言,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有可能成正向关系。这里的重要性水平为估计重要性,这里的审计风险依然指终极风险。当审计人员所估计的重要性与实际重要性相差不大时,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如3所述,当估计重要性水平严重偏离实际重要性水平时,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高(也即偏离越多),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终极风险越大,因为其把本为重大的错报或漏报认定为不重大。相反,重要性水平确定的越低,审计人员所面临的终极风险相对越低,因为此时多花的审计成本可能已经查出了正常情况下由于确定低水平重要性而查不出的那部分错报或漏报。此即为准则中所称"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咱班有三国英雄
- 淘气男孩
- 我
- 因为感动,所以记录
- 两位魔力老师
- 超级搭档
- 贪睡的哥哥
- 超女海选
- 我怕狗
-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
- 我的小伙伴
- 母爱
- 老师
- 我的同桌
- 试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探讨
- 试论劳动经济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 庸俗经济学的劳动价值的特诊分析
- 试论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发展需求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 浅析国家调控政策对二手房市场的影响
- 试论美国股指期货市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借鉴与启示
- 马克思关于激情的真正本体论肯定的内涵分析
- 中國化妝品行業發展現狀及策略
- 浅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下的汇兑安排义务
- 浅谈金融安全视角下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思考
- 对晚清货币史研究的综述分析
- 试论体验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
- 试论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财务指标的实证研究
-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理框架的构建的模型分析
- 《石榴》教案之二
- 《石头书》教案之一
- 《石榴》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 《小稻秧脱险记》教学体会
- 《小稻秧脱险记》课文内容
- 《石榴》教案之一
- 《航天飞机》说课稿之一
- 《小稻秧脱险记》教案之一
- 《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案之二
- 《航天飞机》课文内容
- 《石头书》教材分析
- 于永正课堂实录——《小稻秧脱险记》
- 《小稻秧脱险记》第二课时教案之四
- 《石头书》说课稿之一
- 《石头书》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