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论文

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谈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1)论文

论文摘要:用公共财政的理论分析,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准公共品”,教育投资一方面能够给受教育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国民的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带来“外溢”的社会效益。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支出逐步融入市场经济国家惯例的间接监督管理方式和手段,对高校的财政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强化支出效益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支出效率,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财政资源,从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1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教育能使受教育的人,无论是从思想,学识还是技能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改善,从而为受教育者提升了人力资本。作为一名财经类院校在校大学生,在享受学校的种种优惠政策的时候,我也常常会思考国家在高等教育上投入的资金以及这些资金是否发挥到了最大的作用。

这也就是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 任何组织的运作目标都是要提高绩效,因此“绩效导向”成为了组织管理的核心观念。

“绩效”源于英文中的Performance。可见,“绩效”既涉及“执行”和“履行”的过程性行为,同时也包含“表现”和“成绩”等结果。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认为,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财产所有权与财产经营管理权的分离,客观上导致了财产委托者对财产受托者进行经济监督的需要,这就直接导致了绩效评价的产生。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够反映和控制高校作为受托经济主体在受托责任上的具体履行过程,二是反映高校受托经济责任履行的最终结果。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即要考虑资金运用的过程,也要考察资金运用的效果。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现了绩效评价和教育本质属性的统一,即都是旨在提高教育责任和效率。并且它是以国家教育政策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主,经济效益为辅,主要还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监督和提升,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从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总结出了“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作为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原则也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评价工作。

经济性原则是指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必须首先考虑可操作性。评价的成本不能太高,不能只注重评价的结果而不注重评价的过程,要充分考虑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比性。

比如在不同高校的评比中,不能只注重最后的那个结果,还要考虑他们各自的成本和效率。 效率性原则是指效率是评价的核心,评价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让资金更充分的利用。

如何更大程度的利用资金便是现在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收益,还可以对国家财政支出产生正的外部性。

有效性原则是指高校对资金的分配对将来是否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比如学校把资金奖励给作出卓越贡献的老师,老师便会更加努力的做科研;学校把资金用于美化校园,学生便会从此受益,学校的口碑自然就会好起来;学校把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这便会提高学校自身的水平。

有了“3E”原则,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便有了合理可靠的理论依据。 2 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上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2.1 没有相关方面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建设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发展,但目前有关我国高等教育财支出绩效评价的相关法制建设却近乎空白,这极大影响了高等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学蛙泳
关爱生命,安全出行
野炊记事
我家的“入侵者”
记一次玩游戏
Computer And I(我和电脑)
第一次说谎话
挑战老蛇
读《一张假钞》有感
梦游未来
公元一万年的一场拍卖会
啊!鸭绿江
巧取马蜂窝
小抄写员读后感
伟大的母亲
强劲啊,中华民族
为了祖国美丽的永生
教师“知荣辱 践行动”演讲稿
建校周年朗诵稿
永远令我骄傲的祖国
升旗仪式上的演讲
国旗下讲话
与“三个代表”一起同行
春天播种希望(税收题材演讲稿)
我为党旗添光彩(卫生系统)
最后一片叶子(环保演讲稿)
共 产 党 人 的 一 双 手
党旗在我心中
我骄傲,我是**地税人
与梦想一起飞翔(工行支行个人客户经理的演讲稿)
浅析近代中华科学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域
科学发展观的法哲学价值
挑战单向度全球化
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
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
克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以偏概全倾向
哲学宇宙模型和宇宙哲学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创造性
当前我国科普工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浅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康德哲学的现代意义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创新探讨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思考
《长城》教学设计6
感受美 欣赏美 描绘美──《颐和园》教学案例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的主人──《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
《颐和园》教学设计6
四年级上册《颐和园》课文内容
《颐和园》教学点滴
《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8
《颐和园》教学设计7
“划”出来的“浪花”──《颐和园》教学片段及评析
《长城》教学设计5
《长城》教学设计7
《长城》教学设计4
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长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