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1
效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目标确定财务分析论文(1)论文
效益审计,又称绩效审计,从20世纪70年代起已成为发达国家国家审计的主要任务。在我国,1983年新中国国家审计制度恢复建立后,曾经在该领域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主要局限于企业的效益审计。
《审计署2009年至2009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首次要求全面开展效益审计,并提出到2009年,国家审计资源中用于效益审计的部分要超过50%。效益审计的全面展开,各级审计机关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审计目标,如何确定审计项目和项目的具体审计目标。
本文拟从审计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效益审计概念、需求和假设的分析,提出审计目标确定时应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一、效益审计的概念界定 效益审计概念是中国特有制度背景下的产物,最初提出的概念是“经济效益审计”,指的是经济效益实现途经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针对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只重速度的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召开的十二大上提出“把全党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经济效益审计概念反映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确定审计目标与任务这一基本指导思想。 什么是经济效益?简单地讲,就是指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投入越少产出越多效益越高。
考虑到国有企业的效益好坏不能简单地以是否盈利为评价依据,由此产生了经济效益概念外延的扩大,提出了审计评价中应该坚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相结合、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与此相适应,经济效益审计逐渐被效益审计概念所取代。
这些原则的提出似乎可以使得审计评价非常全面科学,但实践中,却将效益审计复杂化,而效益审计目标更加模糊。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效益”的概念作进一步的讨论。
首先,从微观上讲,效益应该解释为资源的节约,这种节约可以表现在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同样的投入(经济),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多的产出(效率),或以同样的产出满足更多的需求(效果),在国外称之为3E审计。从宏观上讲,在一个资源稀缺的社会中,国家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以及政府行为(包括公共资源的取得、分配和使用)都发挥着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依据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制度本身也有效率和效益问题。政府的效益审计,需要更多地运用经济学概念的效益,即在社会资源一定(稀缺)的情况下,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
如果一项制度安排,在使一些人福利增加的同时使另外一些人的福利减少,但增加的福利超过减少的福利,这项制度安排就是有效益的。因此,政府效益审计的基本目标/功能在于通过提供客观、专业的审计信息,一方面对政府在使用公共资源的经济性和效率性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审计信息促进制度、政策的改善,促进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各方利益的积极协调与平衡,在增加社会财富和国家实力方面真正发挥作用,这正是审计的价值所在。
严格地讲,效益与效率在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益审计概念更多地体现着结果导向的审计思路,即审计更多地关注产出。而效率更多地关注过程和程序,体现的是过程导向。
前面对效益的解释虽然在理论上有一定依据,但是一般审计结果使用者和被审计单位甚至审计人员很容易从狭义上理解效益审计。这对效益审计开展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在国际上更通行的概念是绩效审计。在英文的解释中,绩效的概念可以指结果,也可以指行为、事项、过程、程序、能力等方面。
这样就使得审计的着眼点多样化,既可以是结果导向,也可以是过程导向,还可以是混合导向。绩效审计概念中,没有限定审计的目标,可以是效率、效益(效果),也可以是经济、公平,还可以是控制或制度的有效性等。
每个绩效审计的目标,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和具体审计环境确定。 另外,绩效的概念在国内外均已为社会大众和从事管理的理论及实务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
在管理科学中,绩效评价、绩效管理已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使用绩效审计概念可以更方便地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有效与社会沟通。 因此,将效益审计与绩效审计概念作为通用概念使用,有利于效益审计的深入发展。
二、效益审计的需求分析 在审计理论研究中,对审计主要是财务报表审计存在与发展的原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受托责任论”、“代理论”、“信息论”、“保险论”等关于审计需求的理论解释并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实证检验,而对于效益审计需求的专门研究还很少,而效益审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活着真好
- 我的同学
- 我的课余生活
- 我的蛋宝宝
- 招待舅公
- 我是一只小小鸟
- 长大,莫回头
- 校园的雨
- 那些日子,我们一起走过
- 感恩中国
- 我的乐仔
- 2009历史的一年,2010崭新的开始
- 哭泣的黑夜
- 夏之殇
- 快乐的一天
- 基于成本性态分析视角的公安经费管理
- 地方高校预算管理精细化研究
-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
- 浅议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试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更要点
-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变革
- 信息化视域下的医用设备采购成本管理研究
- 网络时代会计电算化“应市”发展
-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三)
- 上市公司土地承包费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及政策分析
- 浅论大数据技术在海关审计实践中的实现途径
- 总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探讨
-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策略
- 鹿特丹规则:理想与现实的艰难对接
- 完善医疗保险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几点认识
- 7《梅花魂》
- 26《两小儿辩日》
- (习作训练)《____老师二三事》
- 27《牛郎织女(一)》
- 8《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
- (选学课文)《采蒲台的苇》
- 23《小抄写员》
- 《灯光》教学设计之一
- 学会与文本对话——《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2《凡卡》
- 24《向命运挑战》
- 9《只有一个地球》
- 21《鹿和狼的故事》
- 25《学弈》
-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