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管子》的辨证管理观基本理论论文(1)论文

试析《管子》的辨证管理观基本理论论文(1)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管子》的辨证管理观基本理论论文(1)论文

内容提要:《管子》是我国历史上法家的一部重要著作,记载了非常丰富的管理思想,尤其是朴素的辨证法思想在管理中的运用使其更具现代价值。本文从管理哲学的角度,在历史的发展中,从《管子》的人性观出发,对《管子》的辨证管理思想做了一个清理和概括,并从现代管理的视角对此作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

相信对《管子》辨证管理思想的挖掘能为当代管理哲学的发展和我们今天的组织管理提供一点借鉴。 论文关键词:《管子》,法家,辨证管理观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起源于管子,经商鞅、申不害等,由韩非集其大成。

《管子》是法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成书于战国时期,主要记载了法家、特别是管子的许多治国思想,其中不少思想具有明显的辨证性质。《史记》中《管晏列传第二》对管子的执政有这样的评价:“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的确,研究《管子》的辨证管理思想不但可以挖掘其理论中以往未予注意但对当代管理哲学的发展具有启迪作用的内容,而且可以为现实的组织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管子》的人性观 人性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情感与理性。其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

对管理学而言,人性假设是最基础的原理,也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对于这个问题,我国的先秦思想家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就是关于这个问题最初的理论表述,并且在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管子》成书以前,已经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人性观,主要包括孔子的“性可塑说”、孟子的“性善说”、告子的“性无善无恶说”以及墨子的一些关于人的思想。

孔子重视人的作用,但他的思想中有浓重的天命的成分,人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墨子不讲天命,也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非命》),但他对天、鬼却又极为推崇,人还是附庸。

孟子有很浓的天命论思想,认为有意志的天是世界的主宰。同时他又认为人皆有“四心”,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也引出了他在政治管理上的“仁政”思想。

而告子则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如同水流无分东西。我们知道一个管理者对人性的观点决定了他基本的管理观。

那么,《管子》对人性的看法又是什麽样的呢?

1、人,水也。《管子·水地》篇提出:“人,水也。

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这个观点阐述了相对科学的人的生成程序,撕去了一直罩在人身上的神秘外衣,肯定了人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物质世界不断进化的结果。

《管子·内业》还说:“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认为气是第一性的,精神现象是第二性的。

这些思想从人的本源上提出了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的观点,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进步。

2、人性本恶,但可引导。我们知道,人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的自然属性,二是人的社会属性,三是人的精神属性。

《管子》在人的自然属性方面应该说还是认为人性本恶。《管子·版法》中有这样的概括:“凡人者莫不欲利而恶害。

”认为在人的自然属性上、或者说人的质朴的原始素材上人都是追求利益、趋利避害的。同时,在同一篇中还写到:“凡民者,莫不恶罚而畏罪。

凡人主莫不欲其民之用也”,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观点。我们不难看到这很象是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这一思想也就导出了《管子》的法治思想。

3、人是有需要的。《管子·牧民》中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提出了人不仅有自然需要,而且有社会需要。

同时,《管子·侈靡》中还写到:“衣食之于人也,不可以一日违也,亲戚可以时大也。”这就进一步指出了人的自然需要较之社会需要是更基本的东西。

《管子·禁藏》中还进一步阐述了两者的关系,“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近之不能勿欲,远之不能勿忘”,一方面指出人的情感是以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另一方面,情感反过来也会决定需求的强度。

而且,人的需要能否满足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也会影响到政治统治的成败。所以,《管子·牧民》篇中明确提出:“故从其四欲。

则远者自亲。行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来了
美丽的春天
春天来了
校园的早晨
十五的月亮
秋天的花园
春天的平顶山
春天
春天和夏天的花
春天的歌
小河,我想对你说
四季的美
看烟花
美丽的日出
家乡的一年四季
儿童的逆反心理及其调适与对策
教育语言暴力问题探究
试论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思考
关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论逆反心理在德育中的积极意义
简述全球化视野下中国体育产业研究(1)
承接产业转移: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助推器(1)
实现高中阶段普、职教育“高位均衡”的对策与建议
2008奥运会与2010世博会的投资比较(1)
试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
经济增长视角中我国制度分析方法的运用(1)
由系统动力学看陕北坡耕地可持续利用(1)
浅析庄子“三言”说理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
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
浅谈幼儿素质教育
女兵作家谢冰莹
沐浴桂花雨的芬芳──《桂花雨》教学后记
听刘俊的《桂花雨》有感
《桂花雨》教学后记
《桂花雨》案例分析及反思
文坛女杰谢冰莹
评刘俊《桂花雨》
潜心会文本──走进《桂花雨》
在空白处超文本──《桂花雨》教学片段赏析
走进《桂花雨》随想
谢冰莹简介
听刘俊的《桂花雨》有感
《小桥流水人家》课文解读
把握课堂是关键──关于执教《桂花雨》的反思
尊重学生的感悟──《桂花雨》一课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