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5
为什么新兴市场易于爆发金融危机财务控制研究论文(1)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先是在1992年爆发了英镑危机,然后是1994年12月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是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充满了戏剧性:当1997年泰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保卫泰铢的艰难战役失败而不得不让其贬值的时候,许多人甚至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偏僻小国的位置,但是,风起于青萍之末,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没有预测到,一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爆发了。
金融危机如飓风一般席卷东南亚各国,然后顺势北上,在1998年波及刚刚加入OECD的韩国。这场金融危机的波及范围甚至到了南非和俄国。
回顾动荡的90年代,我们可以发现金融危机的一些新特征:首先,这些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踏步前进的过程中爆发的。整个20世纪80年代是经济自由主义在各国获得全面胜利的年代。
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鼓吹下,经济自由主义几乎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意识形态。1989年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更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弹冠相庆。
从较为严格的意义上说,全球化只能从冷战结束之后算起,因为在冷战时期全球经济格局仍然没有摆脱斯大林所说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市场”。东亚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化的步伐开始放慢,反对全球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许多迹象表明全球化可能会进入低潮。
同时,东亚金融危机也使得经济学家不得不反思原有的许多经济自由主义教条。比如,东亚金融危机之后,许多一流的经济学家都对原来的“华盛顿共识”提出了批评;其次,这次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非常深重,可以说是从货币危机肇始,并次第演化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是政治危机。
如果仅仅表现为货币危机,则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有限的,因为货币危机往往是由经常项目出现异常逆差而导致,但是货币贬值有助于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这便改善了本国的国际收支。金融危机的范围比货币危机更广,金融危机包括发生在银行业的挤兑危机,发生在股票市场的崩盘危机等等。
金融危机和货币危机并不一定同时爆发,但是这次东亚金融危机却表现出来“孪生危机”的形式,所以其危害为烈,远远超过单纯的货币危机。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东亚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收入下降、贫困人口增加、公共服务业萎缩、教育和卫生条件恶化、犯罪率上升等。
第三,除了个别例子之外,90年代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大多是新兴市场。所谓新兴市场是指那些已经实现了对外开放,与国际资本市场有密切联系的发展中国家。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发达国家的利率较低,导致大量资金转向海外寻找新的投资机会,新兴市场因为其收益高而倍受追捧。然而,进入90年代之后新兴市场频繁爆发金融危机,不由得引起人们的思考。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教授曾经指出的,只要世界仍然被分割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就不可能是通向繁荣和进步之路。为什么新兴市场易于爆发金融危机?这可以从新兴市场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新兴市场之间的传染效应,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无政府状态这三个方面来讨论。
按照传统的货币危机理论,一国之所以会爆发货币危机,一定是因为其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出现了问题。以克鲁格曼1979年的论文为代表的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往往会过度挥霍而导致财政赤字,然后不得不用增发国债或增发货币的方式弥补其财政赤字,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这将给一国的货币带来贬值的压力。
如果投资者预期该国货币早晚要贬值,他们不会等待该国货币循序渐进地慢慢贬值,而是将一起抛出该国货币,导致该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几乎在一夜之间耗尽,该国的货币突然大幅度贬值。由此可见,判断一国是否将爆发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应该包括预算赤字、通货膨胀率和国内储蓄等。
然而,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完全不能解释新兴市场的金融危机。比如说,在危机之前,东亚各经济体的预算赤字并不高、公共债务有限、通货膨胀率一直控制在一位数以内、国内储蓄和国内投资都很高、经济增长率较高。
最近的金融危机理论指出,新兴市场的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这才是金融危机的真正根源。 发展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东亚各经济体在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这些经济体中,政府往往有着强烈的发展经济的愿望,并普遍实行了赶超战略。为此,政府对生产活动和资源配置积极干预,保护国内产业,并对私人投资活动和银行贷款进行隐含的担保。
关系贷款盛行。这些做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强有力地刺激了本国的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最亲密的伙伴
- 迟来的雪
- 我最爱的玩具
- 我的文具盒
- 谈节约
-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扫除心灵的污垢
-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
- 文具盒的自述
- 钱带来的烦恼
- 消灭人们心头的“魔爪”
- 绿豆发芽小实验
- 我的转笔刀
- 热爱生命,珍惜时间
- 试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措施
-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机制的构建与运作
- 浅谈关于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新思考
- 试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思考
- 浅谈二级学院提高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 发达国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借鉴
-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内涵与外延协调建设的思考
-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
- 发展性:论析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本质特征
- 浅析对提升重庆市法学本科教育质量的思考
- 关于欧洲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异同初探
-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制度创新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教师激励机制问题分析
- 关于带领中青年教师共同研究中国教育史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