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7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
欢迎来到,以下是一篇关于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干预的临床医学毕业论文,欢迎浏览!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重症;护理干预
病毒性脑炎系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程大多2~3 周,多数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儿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遗留后遗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1]。重症患儿的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反复惊厥发作、抽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精神情绪异常、病理征阳性、颅内高压甚至脑疝形成,导致呼吸衰竭而危及患儿生命。根据重症患儿病情重、起病急、变化快、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这些特点,如何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预防并发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我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每位重症患儿均实行整体化系统护理,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先收集护理对象的健康资料,分析资料确定护理诊断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评价护理对象朝向预期结果的进展情况。
1.3 结果
38 例患儿中治愈34 例,好转2 例,放弃1 例,死亡1 例,治愈率89.47%(34/38)。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加强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3~4 次,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保持患儿皮肤清洁。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留置胃管鼻饲患儿,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尿失禁患儿,保持会阴清洁,留置尿管者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定时更换贮尿袋,每天用碘伏清洗尿道口2 次。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
2.2 做好各种症状的护理
2.2.1 高热的护理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病初即出现高热,且常呈持续性高热,。护士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热型及伴随症状。体温超过38.5 ℃以上者,头部可用冰帽持续降温,大血管暴露处可放置冰袋降温,四肢给予保暖,也可用低于体温2 ℃的温水擦浴,力求使体温保持在38 ℃以下。用亚低温治疗重症患儿且疗效明显[2],应将患儿的体温控制在32~34 ℃。如高热冷敷疗效不佳者,可用药物退热。高热期要保证患儿足够营养和液体量摄入。
2.2.2 惊厥和频繁抽搐的护理
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发生惊厥是脑缺氧、缺血及脑水肿加剧的标志。患儿惊厥发生,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内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置压舌板与两齿之间。必要时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防止坠床及其他意外伤害。患儿惊厥频繁,应遵医嘱预防性应用镇静剂,同时寻找惊厥的原因。患儿应住单间,保持环境安静,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应观察患儿抽搐时的神志、瞳孔、抽搐发生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抽搐时有无大小便失禁等。
2.2.3 频繁呕吐的预防及护理
患儿频繁呕吐时及时查找呕吐的原因,如提示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呕吐,应抬高床头15~30 cm,遵医嘱应用脱水剂,给氧等降低颅内压的措施。如果是食物引起的呕吐应查明原因更换易消化的食物。记录呕吐物的量、颜色、频率、方式,评估患儿体液丢失情况,及时给予补充,呕吐过频繁者,遵医嘱给予止吐的药物,指导患儿暂禁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物质。
2.2.4 高颅压的观察与护理
在发现颅内压增高明显或出现脑疝前驱期症状时[3],如意识障碍加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血压持续升高、呼吸变慢,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2.5 昏迷的护理
昏迷患儿应去枕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制定翻身卡,一种姿势不能超过2 小时,如发生褥疮应积极采取措施。患儿如果是眼睑不能闭合或角膜外露者,用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双眼,防止角膜干燥及受损。
2.2.6 瘫痪的护理
保持瘫痪肢体的功能位置,根据肢体功能更换体位,及时的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2~3 次,每次15~30 min,防止肌肉萎缩。病情稳定后,及时指导患儿或家属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康复训练,活动要循序渐进,不易过急和过量,加强保护措施,防止碰伤。
2.3 呼吸道的护理
呼吸衰竭是病毒性脑炎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密切注意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的改变,及时发现低氧血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叩击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每次吸痰前后应听诊肺部痰鸣音情况。持续吸氧,保证氧气供给,是防止呼吸衰竭的关键。
2.4 注意观察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高热、昏迷、呕吐、抽搐均可造成血容量不足,导致循环衰竭。应及时补充血容量,保证液体量。治疗当中应严密监测水、电解质、血气分析及其它生化指标,定期称体重作为营养状态的指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促进疾病恢复。在使用降颅内压药物时,应注意防止过度脱水致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2.5 精神异常的护理
向患儿介绍环境多与之接触,纠正患儿的错误概念和定向力错误。如患儿有幻觉,应询问幻觉的内容,给予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嗜睡,双目无力,感觉过敏,脑膜刺激征阳性,应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置。
2.6 加强饮食护理
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处于应激状态,多处于高代谢、高分解、高消耗状态,易导致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并发症。根据患儿吞咽与咀嚼能力,急性期可选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好转后逐渐改为软食或普食,鼓励患儿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昏迷患儿,做好鼻饲管的护理,要特别注意避免胃管脱出。
2.7 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病情较重,病程长,少数患儿可存在瘫痪、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患儿及家属受到沉重的精神打击,因此做好心理护理是治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护士应以亲切、温和、诚恳的语言与家长交流,使患儿和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清醒的患儿应使其尽快熟悉病室的环境,消除陌生紧张心理。鼓励患儿与同室患儿认识,相互熟悉交流,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接受治疗,并增强患儿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昏迷患儿的心理护理同样很重要。为了促进患儿意识恢复,从开始就采用徐朝华[5]报道的呼唤式护理方法,即在做任何治疗,护理操作时,首先要呼唤其姓名,解释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鼻饲、擦浴、大小便都要先与患儿交流,像对待清醒的患儿一样与其不断交流,播放患儿喜爱的音乐,实现对神经系统的有效刺激,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儿早日清醒。
2.8 康复指导
早期干预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障碍患儿的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肌张力,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在急性期主要是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待患儿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即可开始早期康复训练。方法可以多样,要适应儿童心理,必须与药物,运动疗法,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理疗,针灸,高压氧,中频疗法等治疗相结合。有针对性对患儿制定个体化的综合康复措施及各阶段的康复方案。通过游戏与音乐,寓教于乐。同时提高患儿的语言认知能力,要求家长参与。指导家长康复的手法,为日后家庭康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5] 许朝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期实施呼唤式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2:28.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猫和兔
- cool小房子
- “小鸭子”存钱盒
- 互相帮助
- 狐狸开店
- “三八”妇女节
- 小猴子脸红了
- 起死回生
- 狼和松鼠
- 眯眯和小白
- 太空学校
- “美容”
- 兔兔和咪咪
- 我最喜欢彩虹
- 小小鸟的故事
- 略关于欧洲文艺复兴
- 哈贝马斯关于现代性
- 浅析西方内衣的发展史
- 自我
- 朝圣与旅游的文化人类学探析
- 技艺摹仿自然—亚里士多德《诗学》中的摹仿思想述评
- 论西方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与发展趋向探析
- 威廉斯对英国文化研究发展史的理论贡献
- 古代埃及人的来世观念与王陵内外部构造的关系
- “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之二)
-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人物对小说结局的影响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政策剖析
- 文艺学上伟大的巴赫金
- 东西方文化下的创造力产品比较分析
- 德国传教士安保罗的儒学观
- 挥别昨日的梦幻──读徐志摩《再别康桥》
- 追悼志摩
- 依依惜别的深情──读《再别康桥》
- 浅析诗歌《再别康桥》的意境及其构成
- “雨巷诗人”的悲情之旅──戴望舒与他的恋人
- 承续而不拘泥,出新更见才气──《雨巷》中的意象探微
- 寻梦人的忧伤──徐志摩《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意象解读
- 凄美的孤独──《雨巷》的情感特征
- 徐志摩和他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延展美读
- 《雨巷》: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
- 戴望舒的文学道路
- 鲜明的意境,流动的画面──《再别康桥》赏析
- 我用残损的手掌
- 诗性的启迪──以《再别康桥》为例浅谈诗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