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0
溶栓急性心肌梗死2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死在基层溶栓的安全性。方法:确诊ST抬高的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收住监护室,给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卧床休息、静脉点滴硝酸甘油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尿激酶(130~150万u)+生理盐水100ml在30~60min内静脉滴注完。溶栓后天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000u皮下注射2次,共7天。结果:18例再通,2例未通,出血并发症0例,住院天数14~25天。结论 急性ST抬高的心肌梗阻死溶栓治疗在基层医院是安全、有效的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1资料与方法 1.2 溶栓方法 根据WHO制定的AMI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符合溶栓适应证者,在常规吸氧、镇静、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及口服阿司匹林300mg(嚼服)治疗的同时,静脉给予尿激酶130~150万u+100ml生理盐水,在30~60min内滴完,溶栓后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4000u,2次/d,共7天抗凝治疗。 1.4 血管再通指标: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在溶栓2h内,在抬高最显著的导联下降≥50%;②胸痛在溶栓治疗2h内基本消失;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至14h。具备上述4项中的2项或2项以上者判定为血管再通。
但②、③组合不能判定再通,因②有镇静、主观方面因素,③项在AMI不溶栓时亦可出现。
2结果 3.1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主要表现为:①疼痛最先出现,多发生于清晨,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或硝酸甘油无效,可伴濒死感,少数人一开始就休克或急性心衰。 ②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发热多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后出现,体温多在38℃左右。③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重症者有呃逆。④心律失常多发生在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房室和束支传导阻滞亦较多。⑤低血压和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多为心源性的。⑥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为梗塞后心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不协调所致。3.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延长,冠心病现在跃居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列。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才逐步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AMI发生的根本原因[1]。溶栓是AMI治疗中的重要里程碑,可显著改善AMI患者的近、远期预后。现今静脉内溶栓已被广泛用于AMI治疗,使病死率显著下降。通过对20例ST段抬高的AMI应用尿激酶使急性闭塞的管状动脉再通进行观察,血管再通率87.5%,并发症少,可能与本组患者溶栓时。溶栓过程中凝血与纤溶处于动态平衡过程,故足量的阿司匹林(300mg)是溶栓治疗前的必备药物,低分子肝素是溶栓后的必备药物,否则再通的血管也可能再闭塞,而影响预后。本组病例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6例,发生率低,无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无消化道及颅内出血发生。因此笔者认为:在基层应用药物尿激酶溶栓使血管再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它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病及死亡率,挽救了濒临坏死的心肌,同时也为患者行冠心病介入治疗赢得了时间,创造了良好的血管基础。
[1]黄从新.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实用内科杂志,2002,22
(8):45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夕落
- 钓螃蟹
- 游金乡沙滩记
- 真人雕塑
- 绿毛龟
- 小兔飞飞历险记
- 《封神榜传奇》读后感
- 十一见闻
- 校园里的升旗台
- 一张盗版CD的无奈
- “十一”见闻--游在大西北
- 砍甜高粱
- 我考了60分
- 青云山游记
- 中国真伟大——神州六号起飞
- 对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几点想法
-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谈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工作心得
-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及推广
-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点探索
-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 “文包诗”课文教学初探
- 审计风险管理探讨
-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 创新意识与小学语文教育
-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
- 荡起终课前的涟漪——谈语文课堂的结束语
- 关于小学生说谎作文的几点反思
- 《大自然的语言》结构分析
-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
-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背景知识
- 《大自然的语言》语法修辞
-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难点
- 《大自然的语言》重难点突破
- 《大自然的语言》学法导引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达纲练习
- 《大自然的语言》中心意思
-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
- 唐宋诗中的物候
-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语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