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高校课堂教学

浅析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高校课堂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与高校课堂教学

"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审美意识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劳动与实践,追求美是人的本质的感性显现。当代大学生有更强的审美需求,单纯的求知或功利需求难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富于审美价值的素材和教学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文章从审美的视角探讨了将审美活动引入高校课堂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高校课堂审美教学的途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大学课堂 审美教学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人的本质的感性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人活动的社会自由自觉性。在社会实践中,人把自身的本质力量,施加于对象之上,把对象加工成为人所希望的那样,这时人的本质力量就注入自然界,使自然人化、对象化了,人的本质以劳动产品、创新成果的形式展示出来,打上了人的才能、智慧和力量的印记,这时劳动产品、创新成果就成为真善美的统一,它既能满足生活的实际需要,又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由此可见,人类的审美感受和审美意识是伴随社会劳动实践而产生和发展的。据考证,早在原始时代,人类就已经有了审美意识和追求,加工的石镞、弓箭等都要磨得锋利、光滑、对称,不但实用而且美观。人从欣赏这些作品中感受到自身的力量,受到鼓舞和激励,审美意识和审美追求在表达人的情感、保障人的生存、促进人的发展方面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审美需求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求层次论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七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后三种称为心理需要或生长需要,作为生长需求的审美追求是人们学习上进的一种动力。可见,大学生崇尚美是人的天性使然,而马克思主义美学观为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学生的审美观施加正面的影响,使之成为他们学习进步的动力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在高校课堂开展审美教学的必要性

将审美活动引入大学课堂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要求越来越高,具有高水平审美价值的产品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具有高水平审美价值的大学课堂教学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英语教师发现有些英语单词记不住的大学生对一些当红的影星、歌星的个人资料烂熟于心;教育工作者常常为这些问题所困惑、烦恼。但从审美的视角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高校课堂教学形式单调乏味,缺乏美感;一些高校课堂教学的素材缺乏美感,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凡能引发学生美感体验、唤醒学生自我意识、激发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东西都会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响应。此外,当今国内许多高校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美学教育。因此,把审美活动引入高校课堂,考虑学生审美需求,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审美情趣、培养当代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把审美活动引入高校课堂的途径

2.明确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材料。在审美视角下选择教材必须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教学目标,二是审美价值。以大学外语为例,大学外语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此,用于教学的课本或材料必须要在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译的素材和练习的同时,兼顾语言的人文性、艺术性,能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获得宝贵的人生感悟,体验人生的美好情感、价值和意义。大多数的大学英语课本都是文质兼美的读本,一方面,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外国文学名篇,抒发了作者宝贵的人生感悟;另一方面,文章从篇章布局到词句的使用,无不倾注了作者对美的追求。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从别的渠道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素材来充实大学外语课堂教学,如经典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诗歌散文、演讲报告、新闻集锦等,可以选一些歌颂平凡伟大、善良纯真的篇目和一些鞭挞丑恶黑暗的篇目,也可以选一些伟人或励志的篇目和一些展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篇目等。高校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作品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作品的美学养分滋润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从而增强学生克服困难学好外语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声情并茂地朗读、提问、点拨、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都是将学生引入审美情境很好的选择,适时适度地开展这些活动可以激起学生深入了解、思考、想象、回忆和表达的欲望,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研究文章的思想与表达,关注文中所用的生词、短语与句式,提高对外语的理解和交流能力。

3.因势利导,引入更富美感的教学形式。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给教育带来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启示:作为生长需求的审美需求是大学生学习和进步过程中的一种强有力的动力,要因势利导,把审美需求渗入高校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使高校的课堂教学更富美感,这必然会受到大学生的欢迎,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审美等心理需求,努力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当今的大学校园,在中西方文化的交织和碰撞中,呈现出丰富多彩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校园艺术社团蓬勃兴起,音乐、舞蹈、文学、绘画、戏曲、电影、武术等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学生的心难免会飞出单

一、缺乏生机的教室。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入音乐、诗歌、戏曲、电影及角色表演等更富美感的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自觉的需求。此外,教师的介入和正确引导在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纯正的审美趣味、帮助学生树立高尚的人生境界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美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专家指出,在当今世界存在的众多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十分突出:一个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内心生活的失衡,一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④面对这样的情势,审美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美育有助于引导受教育者追求人性的美满、精神的自由,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学习和生活,从而避免急功近利思想、心浮气躁作风的滋生和蔓延。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对大多数学生都不开设美育课,而学生又渴望获得这方面的教育,因此,高校教师将美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以健康的、积极的态度参与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的现代人,尤其是大学生对审美的需求必将越来越强烈,缺乏美感的教学形式必将被大学生和高校课堂所抛弃。因此,高校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具备一定的美学理论知识和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使高校课堂教学在握时代的脉搏、推动高等教育及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总之,在大学课堂开展审美教学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值得在实践中作进一步的尝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和猴子
童年趣事
日落
日出
童年的事
猴馆
五个指头的对话
菜场里的小镜头
夕阳
难忘元旦
假如我是一位奥运火炬手
成长的烦恼
圣诞节的起源
小猴
未来的一天
2006年农林局工作总结
交通局绿色出租活动工作总结
乡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财贸线工作总结和2007年工作思路
财监系统2007年工作要点
电力局经营部半年工作总结
2006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先进性教育群众满意度测评总结
镇2006年工作回顾及2007年工作思路
XX中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总结报告
2006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2006年度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水利基建工程质量监督站2006总结及下一年计划打算
文化服务中心总结
收费站监控员2006年工作总结
有关我国税费改革的思考
缺失治理资源的乡村权威与税费征收中的干群博弈
出版业的税收筹划方法
国外遗产税制与我国遗产税制的设计
加入WTO后中国税收制度的被动和主动调整
从消费品的需求弹性看间接税降税的可行性
优化税制,实现增值税转型
正确认识税收筹划的积极作用
个人所得税管理及其改革与完善
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
国际避税的概念与方式
美国政府采购的国际化进程及对我国的借鉴
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探讨
浅谈我国关税的有效保护
纳税人,说出你的权利[上]
捐资助学──希望的桥
赵州桥之行
赵州桥建造“三绝”
悬索桥
什么是桥
赵州桥简介
桥梁建筑与美
赵州桥
世界最大拱式桥一览表
比萨斜塔“纠偏”记
赵州桥的传说
茅以升
巴黎凯旋门
巴黎圣母院
卢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