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试析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

[论文摘要]部分大学生追求个人至上的价值观,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个性要强意志薄弱。许多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两课”、社会公益活动和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等层面上。而孙中山的公民教育内涵由培养国民意识、规复国民人格、养成国民能力、振作国民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五个方面组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重要阵地。我们应吸收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的精华,通过打造和谐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重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系。

[论文关键词]孙中山 公民教育思想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上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观念不断冲击和腐蚀着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时期,相应地,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也由培养国家栋梁逐步转化为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促进大学生及时调整自身角色的变化,不断提高自身公民责任认识,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以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和出发点,通过开展公民教育不断提高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时效性,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1.追求个人主义至上的价值观,集体利益与社会责任观念缺位。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主人,大学生能否真正挑起建设国家的重担,最重要的是看其是否有社会责任感,能否敢于正确面对社会责任。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我爸是李刚”、清华学子虐熊事件、药家鑫案件等关于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心中没有责任,就不懂知恩图报、报答社会,缺乏感恩意识的身躯是空洞的。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2.缺乏高尚的人生目标,心态极端功利化。当前,部分大学生不重视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在不少学生眼中,存在着“精神奖励假大空”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大学文凭仅仅是通向报酬优越的公司的工具。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在政治活动中也形成了一股不正之风。有的学生为争得入党的机会,不惜花重金请客送礼拉关系,入党对他们来说不是受到了崇高的信仰驱使,而是错把入党当成找到好工作的砝码。

3.个性要强,意志薄弱。当下90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个人主义观念,主要表现有:抵触来自父母、教师的管教,他们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但是判断能力较差,无法有效甄别形形色色的社会信息,容易陷入被动局面。在优越的家庭环境里,他们很难形成坚韧的成熟心理,自我调整能力不强,不喜欢妥协,注重个人感受和利益。一旦遇到小困难或者小挫折,容易无主见,沮丧颓废,难以适应残酷的社会竞争。

二、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公民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两课”、社会公益活动和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等层面上。高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成长环境、心理状态、个体差别等因素,结合社会对思想道德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教育目标和计划,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总体思想道德水平。从实际来看,目前德育工作严重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具体化,造成德育工作表面看起来开展得有声有色,但实际效果却非常有限。

公民教育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重要阵地。一方面,公民教育为思想道德教育搭建了通往现实的桥梁;另一方面,又化解了传统道德教育面临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公民教育既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补充与发展,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向。传统的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十分重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动态、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教育,但却没有注意到学生作为国家公民的社会属性。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公民教育,有利于扭转传统德育工作思路过度政治化、理想化及绝对化的倾向。公民教育以注重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以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强调教育对象关注政治互动、享受所有公民权利,并积极承担相对应的义务,不断促进个人意志与国家意志、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完美融合。

三、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的内涵

1.培养国民意识。就是培养国民的自由国家、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树立当家做主的意识。一是国家观念,这是孙中山强调最多的一个方面,主要指爱国主义思想。二是民族意识,主要包括发扬民族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永不屈服、坚持与强权斗争。

2.规复国民人格。一是重拾做人尊严,二是道德人格。主要包括鼓励团结友爱的道德、贡献人格、人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3.养成国民能力。即帮助国民获得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一个合格的国民,不仅要有国民意识和人格,还要具备国民能力。国民能力,是指行使国家权力的能力。

4.振作国民精神。即帮助国民树立积极的精神风貌。针对这点,孙中山主要提到了乐观进取、力行冒险、发扬优秀传统精神。

5.增强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包含很多种,孙中山重点阐述了国民的科学知识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两个方面。

四、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对重塑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的启示

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产生于辛亥革命时期,其中部分内容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用孙中山公民教育思想的精华重构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必须用辩证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强化大学生民族意识是振作国民精神的重要体现,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一脉相承了培养国民意识和规复国民人格的理念,强化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观念是养成国民能力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共同要求。因此,当前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应在如下几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打造和谐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公民教育创造发展空间。校园文化充当了一种隐形制度,它的功能作用与其他规章制度一样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首先要努力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环境。面对世界发展的多极化趋势,要立足于世界文化发展宏观层面,结合自身实际,取其精华,始终保持辩证的态度加以对待,这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理性态度。其次,要充分发挥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作用,在平等的基础上,发扬和谐精神并加以创新和升华,以兼容的博大胸怀面向多元文化,构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灌输民族精神。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能够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社会活动是帮助学生实现理论过渡到实践、从课堂走向生活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爱国爱集体主义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可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开展中国古代戏剧鉴赏、中国古诗朗诵比赛、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国近代发展史讲座、观看科技发展纪录片等寓教于乐的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思想、集体主义、奉献精神,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份光和热。

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培育公民意识。实践锻炼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加深对公民权利和责任的理解。大学生公民教育应以开放的教育姿态,以社会实践为契机,打造大学生公民教育阵地,将大学生公民教育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例如社区服务、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高校应将上述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建立一套高效的大学生社会参与机制,为大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制度保证,强化现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家的“聚宝盆”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
下雪了
读《阅读年选》有感
那尊石像
安全小论文
过生日
我的新老师
《喜羊羊与灰太狼虎虎生威2》观后感
堆雪人
除夕之夜
天上不会掉馅饼
我和姐姐的喜怒哀乐
2011年安全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工作总结怎么写
2011年度个人工作总结模板
2011年度工作总结标准范文
2011年个人述职报告
2011年工作总结报告模板
2011教学工作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作总结模板
护士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销售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样本
2011年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2011年党员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度工会工作总结
述职报告怎么写
与税收筹划有关的若干理论问题
论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宗教思想的历史地位
关于哈耶克的“真个人主义”理论探析
税收在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
浅谈生态美学的“反现代性”研究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税
德国房地产评估的考察与思考
试论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的现代启示
对税收检查规范化问题的几点认识
托马斯·莫尔宗教思想论析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性
税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哈特曼模型
地方税费的改革国际比较与借鉴
市场经济与依法治税 (会员资料)
我国与逾70国签协议 部分境外收入免双重征税
探索小故事
左琴科小说──澡堂
左琴科小说──狗鼻子
借语文活动课形式教学《陶罐和铁罐》
左琴科小说──为革命作出的牺牲
关于左琴科
左琴科小说──贵族小姐
苏联卫国战争
聪明的小高斯
斯大林格勒会战
左琴科小说──一只杯子
故里炊烟
再读《陶罐和铁罐》
左琴科小说──亲戚
真苦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