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简论生态文化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

[论文摘要]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要发挥校长生态文化理念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校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构建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促进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低碳文化 学校文化 生态文化

文化是人们对生活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经济发展由传统“三高”向“三低”转变,生活方式由高碳生活走向低碳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转型发展的实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荣为基础的生态文化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标志着生态文化的诞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又为生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新的部署,这也就决定了作为社会文化子系统的学校文化也将处于变革和重构的关键时期。

一、生态文化视域下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1.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本意是人的全面、幸福、和谐发展。但由于受工业化科学主义思潮、技术理性的影响,教育走向了功利主义,把人变成学习的工具,成了知识、信息、技能的容器,忽视了人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只懂科学、缺少自然人文素养的“畸形人才”。随之而来的便是资源枯竭、气候变暖、人的生命健康权、环境生存权受到威胁等,这严重背离教育的本质和原始目标。人类开始反思物质主义和技术理性的危害,要求教育从“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化,实施绿色教育、生命教育、低碳教育,引导学生放弃对物质财富的过分追逐与迷恋,照管和抚慰自己的心灵世界,重拾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传统生态道德,使千疮百孔的自然界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为人的全面发展争取一个广阔而光明的生态前景。

2.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生态文化“从人类整体主义出发,基于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延续发展的唯一载体,立足于地球资源的永续利用,倡导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人类发展的价值尺度上,充分认识到自然的发展演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质疑并批判工业化带来的人类中心主义过度发展”。强调“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向“生态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转化,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将成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

3.各学科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生态文明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是更深层次的环境教育。20世纪70年代环境教育进入学校,并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但仅把环境教育当作知识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致使环境教育知识化、边缘化,远离现实生活世界,其教育效果不佳引起部分专家和权威的忧虑。随着人们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公众对化解生态危机的新期待,生态环保与科技日益走向融合和互动,今天已进入以“生态环保”为标识的科技时代。由此,各学科教育与环境教育也开始整合互动,成为当今国际学科课程发展的新趋势。环境教育从过去的学科边缘、从属地位上升到与其他学科并列的地位。毫无疑问,生态内容将成为各门学科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不仅加强了学科课程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而且能够克服传统科学的非人性、非自然性,有利于全民科学素养和生态素养的提升。

4.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生态教育是一种行动教育、责任教育,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承担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拒绝浪费的崇高责任,并将这种责任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有学者认为,学校文化就是“我们”在这里做事的方式,学校文化是一种行为文化,因此,学校生态文化就是“我们”在这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行为文化,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呈现出低碳化、与自然和谐的特征,如学生饮食消费不要热衷快餐文化、一次性消费,人为缩短消费过程;学生日常生活消费崇尚节俭,戒除大手大脚,反对铺张浪费。

二、生态文化视域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困局

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缩影,但目前真正以生态理念去构建学校文化的甚少,因此,将生态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生态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新任务。

1.考试文化绑架生态文化。虽然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时代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发展的最强音。但对于教育质量的考核,许多地方政府部门仍多停留在能够宏观控制的“升学率”“优秀率”等方面。所以,目前应试教育依然很强势,许多学校特别是重点中学对环境教育、生态文化建设表现出排斥甚至抵制的态度,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丢西瓜捡芝麻的事,如在学校荣获的许多荣誉证书中很难找到绿色、环保、低碳的荣誉。学校的教学文化仍是考试文化为中心,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即使在考点中涉及的环境内容也当成知识来训练,对当今的生态困境不闻不问。

2.教师生态教育素养的缺失。学校没有专业的环保师资,教师环境教育素养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的,其原因既有学校文化的影响,也有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重复性的职业特点往往容易使教师文化陷入封闭性和保守性,害怕变化,抵触变革。另外,还有教师培训政策的原因,在数量众多的教师培训项目中,至今没有一项是针对教师环境素质方面的培训。目前,教师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大都通过电视、报刊或网络等媒体渠道获得,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更谈不上什么知识结构和环境人文素养。当面对学生的一些环境问题时,教师没有话语权,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更谈不上主动承担环境教育的社会责任。

<> 3.学校教育功能的异化。学校本应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创新源,正是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致使学校文化日益保守和功利,陷入功利主义圈套,不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发展,忘记了自己真正的使命在于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使学校教育脱离社会转型发展和生态文明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相悖,淡化“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校教育育人的本质落空。 "

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1.校长生态文化理念的自觉能动性是根本动力。校长是学校发展的核心人物,深刻影响着学校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校长文化就是学校文化,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和文化的领导,然后才是行政领导。学校领导一定要从纷繁复杂的行政事务中解放自己,重视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正确认识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提高对学校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面对食品危机、生态危机、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尖锐矛盾等一系列问题,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及文化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思考,学校文化的建设不能仅局限于学校范围,而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并思考如何满足社会需要来谋划学校文化建设,从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文化的创新。学校文化建设要立足社会转型发展,主动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火热实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谋划学校绿色、与自然和谐的新文化样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新的人才。

2.加强学校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是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化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文学创作领域,涌现了一批生态文学作品。如《伐木者,醒来》《中国:另一种危机》《放生》《黄河生态报告》等生态小说,可以为学校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人文资源。与此同时,生态文化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契合了中国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如道家学派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了自然的自然观和知足者常乐的适度消费观;佛家的戒杀生、慈悲为怀的“生命观”,这些传统文化成为学校生态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伦理支撑。学校所在地的企业转型发展、生态文明村的建设工程、垃圾处理站的变废为宝工程等社会生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为学校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社会文化资源。学校在生态文化建设中,要充分挖掘这些生态文化资源,打造“对话交流”的平台。邀请校外知名的生态伦理专家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解读传统生态思想,了解古人的生活方式,介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及当代价值;购买生态文学书籍,设置生态特色阅览室,为师生的专业阅读提供良好氛围;学校师生还要走出去,参观学习社会上生态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倾听社会声音,感受社会转型发展的时代脚步,从而确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人才标准。

3.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是关键。在“人定胜天”“征服自然”思潮影响下,目前学校德育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以人类为中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使人类产生了许多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如人的物欲主义、消费主义和对自然、生态的漠视,造成资源枯竭、能源紧张和失去家园的危局。因此,学校文化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德育,在学校传统德育文化的基础上创新。首先确立新的德育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还要做一个有益于自然和环境的人。完善学校德育评价体系,将适度消费、低碳节能行为纳入学生操行评价和学生评优评先中,引导学生关爱环境、资源和生态,明白资源的有限性、生态平衡的有度性,自觉加强人性修养,消除无度和过度的消费行为。遵循人和自然及各种生命体,共享生存权、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补偿的德育原则,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风尚,构建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

4.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是保障。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参与者、实施者、创造者和引领者,在任何时候都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开展生态教育课题研究,深入系统学习生态伦理;创造条件,支持教师生态专业发展;学校也要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将教师的生态教育活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中,为生态教育提供保证,教务处要制订学期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学计划,还要有教学检查、总结、表彰并持久地开展下去,使生态教育成为学校一项常规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学校教师一定要认清形势,面对当今社会的生态困境主动担当,牢固树立“钱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任何人都无权浪费”的高尚的生态道德意识,率先低碳生活,适度消费,做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增强生态文化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教师还要勇于变革教学方式,不要把生态教育当作知识课堂,让其承受太多的知识压迫,建立开放的课堂教学,使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鲜活的社会现实生活对话。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桃花心木》有感
我爱奥比岛
做诚实的人
爱看电视的爸爸
南塔一日游
野猪林一日游
请到我的家乡来
找春天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游览清水寺
惊心动魄的足球赛
我的好爸爸
与两个“淘气包”共生活
A special dream(特别的梦想)
我的理想
项目部的设计施工个人工作总结
建材厂个人工作总结
热线咨询工作总结
2011信贷员个人工作总结
护林员管理工作总结
网站部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物流部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以及2012年展望
综合部负责人工作总结
邮局工作总结
网络管理实训总结
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工程公司实习工作总结
项目管理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
工程项目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谈以“平民偶像”阿甘——论美国人的个人价值观
地方税收与西部大开发
建立防范机制 减少税收流失
简述人之关系的现实性和多元性
谈建筑风水解说
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前瞻
关于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探析
对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几点简要的思考
关于共青团组织设置、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社会化的思考
简谈许真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探索中国的非对称分税制模式
浅析资本是手段,掌管者赋予其道德属性
我国增值税转型的若干思考
企业投资业务的所得税的处理
合并会计报表中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的浅谈
磨坊主和儿子与驴子
《掌声》近义词反义词
《掌声》课文题解
“华而不实”的来历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
狮子简介
希腊智慧──伊索寓言
《掌声》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组词
鹿简介
小狮子都吃些什么
 《掌声》好词好句
奇兽麋鹿
狮子照镜子
华而不实
鲁迅寓言──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