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8

浅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

[论文摘要]每年我国都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强化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对接,提升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实施个性化教育,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精神,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就业竞争力 对策

一、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制约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也有学生自身因素。

1.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共性因素。第一,经济因素。一是经济发展迟缓,企业受多重因素挤压经营困难,从而抑制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引起的供需结构性矛盾,导致部分行业短期供给超量,引发就业问题。当前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经济因素。

第二,社会因素。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同区域以及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对大学生就业有很大吸引力且有着强需求的是大城市,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平衡。二是社会阶层固化,社会各阶层之间流动通道越来越小,草根大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挤进政府、大型国企理想岗位的机会越来越少。三是政府及国企只进不出内部消化的用人机制,降低了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四是企业产品转型升级不够,创新能力不足。

第三,学校因素。一是学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二是人才培养上,大学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三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不够。就业指导是高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常规性工作。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受此影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来自学校的帮助有限,只能在实践中自己摸索,难免会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四,学生自身因素。一是部分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受传统教育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现象。在就业过程中,一心向往大城市、好单位、高收入的“热门职业”,他们的就业期望值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巨大反差。

2.制约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的个性化因素。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较短,来自农村的生源居多,这类高校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较少,在当前中国“强关系”社会环境中,与其他同层次大学生相比,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受到的就业制约因素就更多了。

第一,学校影响力因素。按照信息经济学中迈克尔·斯宾塞(A. Michael Spence)的信号传递模型,高校的社会美誉度,包括办学历史、办学层次等,是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可获取的大学毕业生的直接信息,因而也是毕业生录用中可依据的重要信息之一。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与其他本科院校相比,其社会影响力先天不足,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劣势。此外,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劳动力未完全市场化、大学毕业生超量供给的背景下,大学“牌子”的符号效应得到了进一步放大,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严峻。

第二,学校培养模式因素。理论上,新建本科院校应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加以贯彻落实。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定位与目标导向性体现不够。另外,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然而,校企合作在机制层面,未得到国家的政策引导,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导致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得不到保障。

第三,家庭影响力因素。关于社会资本对就业的影响,许多学者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恩塞尔、沃恩等人研究都表明:作为一种社会行动如求职,个人所使用的关系人(社会资源)的社会经济地位在获得理想结果中非常重要。“弱连接理论”提出者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指出,在一个非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57%的人在近一次职业变动中是通过亲属、朋友和相识的人了解职业信息的,而不是通过正式职业渠道。

二、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如何克服先天不足,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仅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需求。

1.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确保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院校都是教学型高校,其办学定位非常明确,即在近阶段甚至相当长时间内,办好本科教育是首要任务。因此,必须集中精力,一心一意抓好本科教学,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绝不能本末倒置,把主要精力、人力和财力投入学科建设,急于申报硕士点。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氛围。要建立有效保障体系,确保教师精力投入教学、学校经费保障教学、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基于职业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正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要自觉、主动按照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才。完善自我评估机制,对所有已经设置的专业,每年评估一次,对不适应需要的专业及时调整,对空缺的专业及时补充,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教育与人才需求的吻合。二是调整培养机制,创新教学组织形式。要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和教育需求,采取不同学制,有针对性地设置教育内容;要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推行“就业实习”制度,实施“就业前置计划”,将实践环节与实习结合起来。三是让应用型高校成为“灰领”人才培养的主力军。要建立和完善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机制,推行“嵌入式”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四是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把职业发展教育作为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打造职业发展教育的“四个体系”:课程体系、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社会实践体系和个别辅导体系。五是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高校要吸引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研究中心或经济实体,跟踪行业、产业发展态势,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承接产品加工,孵化学生创业本领。 "

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企业适用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健全和完善以社会需求主导的产学合作办学机制,构建办学全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完成的融入式产学合作模式。一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把握办学方向。学校要主动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共同完成设置专业、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改革课程、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等工作,保证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二是让企业参与教学质量监控。在教学研讨、日常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企业全程参与监控,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保证,从而促使高校有的放矢,不断根据社会需求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是创建校企双方共同实施的“N+l”联合办学模式。“N+l”联合办学模式,就是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业在现场完成,所需的理论、实践教学和学生生活场所等由企业提供,理论授课与实践技能训练交替进行。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三赢”,即高校主动按照企业需求提高育人质量,学生根据企业需求主动提升职业适应能力,企业利用高校资源主动进行技术创新。

4.实施个性化教育,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是国家兴旺、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引领创业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教育是人才成长的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展个性是培养创造性的基础。因此,推进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为了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理念,按照个性化、主体性、民主性、实践性原则,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之间和必修课、选修课之间的横向联系,减少内容陈旧、重复设置的课程,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二是坚持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必须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进行辩驳,促进学生树立新观念,培养新思维。三是坚持以科研与科技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教师要言传身教,主动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经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坚持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设具有较强应用性的设计型、研究型和综合型实验;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丰富实践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引入实践教学。五是坚持改革考试方式的思路,改变现有简单“以分数论英雄”的学生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需正确处理掌握知识和提升能力的关系,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能力是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创造性的心理机能,是知识、经验、技能经过类比、概括而形成并在创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复杂而协调的行为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是进一步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据2010年以徐州工程学院为样本组织的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在“你希望学校的就业教育如何开展”这个问题上,有60.85%的学生认为应渗透在专业教学中,48 .35%的学生认为应该请用人单位参与就业教育,40%的学生觉得从入学起就应该进行就业教育。受此启发,我们从专业教育渗透和开设活动课程两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一方面,它有效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专业教学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它节约了教育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职业道德是指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应遵守相应行为规范。管理学认为,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经济背景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激烈的竞争中,行业对所需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运用能力,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内涵。和名牌、老牌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符号效应较弱,要通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首先,要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全面掌握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其次,要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校园网络。学校相关部门及院(系)可以通过军训、班级活动、第二课堂、校园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宿舍管理等渠道,将职业道德教育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纳入其中。学生德育考评体系要增加职业道德修养与吃苦耐劳精神相关内容,并适当提高其所占比例。最后,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以企业文化熏陶学生。学校通过组织实习、实训等工作,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切身体会竞争压力,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结论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新建本科院校要把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要立足学校本位,一心一意抓质量,以质量提高学校社会美誉度。要通过构建“基于职业路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校内外联动机制,最后形成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色,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网络,不断增强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览清水寺
做诚实的人
与两个“淘气包”共生活
找春天
读《桃花心木》有感
野猪林一日游
请到我的家乡来
我爱奥比岛
我的理想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南塔一日游
我的好爸爸
惊心动魄的足球赛
A special dream(特别的梦想)
爱看电视的爸爸
热线咨询工作总结
建材厂个人工作总结
项目管理工作总结与心得体会
网络管理实训总结
项目部的设计施工个人工作总结
物流部个人工作总结
2011年工作总结以及2012年展望
网站部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邮局工作总结
综合部负责人工作总结
护林员管理工作总结
工程公司实习工作总结
2011信贷员个人工作总结
工程项目建设个人工作总结
收入分配公平与税收调节的介入讨论
浅谈基于“道德个人主义”之上的人文关怀
浅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人文价值的缺席
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的讨论
谈论和谐理念视阈下的伊斯兰教
增值税分析控制法的原理及稽查应用
探讨房地产企业预交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集团税收筹划的讨论
遗产税和赠予税的防腐治腐功能和制度设计
中日文化史上的宗教交流:九字秘咒的传播与演变
论从“老子化胡说”看汉魏六朝佛教徒的老子观
浅论企业服务的伦理目标
浅论社会进步的动力基础
关于汉译佛经修辞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台湾与大陆关于税法原理原则的比较研究
难句剖析
句段学习指导
燕子和小树
“球迷”爸爸
骄傲的孔雀
句子解析
重难点精析
狐狸与乌鸦
永远忘不了的教训
不骄傲的绳
学法提示
黄瑞云简历
氧化
不骄傲的绳
《陶罐和铁罐》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