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校校园招聘会优化模式探索

试析高校校园招聘会优化模式探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0

试析高校校园招聘会优化模式探索

"

[论文摘要]近年来,伴随着人才需求市场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需求,企业、高校和求职学生均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传统的大型校园招聘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和求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新形势下的校园招聘会需从“专、行、网、创、联”等方面寻求突破,优化校园招聘会模式,实现企业与求职学生精准高效匹配的双赢局面。

[论文关键词]招聘会 大学生就业 人才需求

一、高校校园招聘会的概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2009年,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强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排在就业工作的重位。各高校通过各种措施帮助毕业生就业,其中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莫过于举办校园招聘会。尽管高校费尽心力,但是现有的校园招聘会却难以满足企业和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优化校园招聘会模式,提高校园招聘会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国内高校校园招聘会存在的不足

通过研究众多国内高校校园招聘会的典型案例,笔者认为目前的高校校园招聘会普遍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不足:

1.校园招聘会贪大求全,来者不拒。近年来,高校举办招聘会沿用以往简单、陈旧的办会模式与贪大求全的办会思路,高校校园招聘会的规模正逐年扩大,动辄可见上百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的报道。高校举办方想当然地以为,招聘会规模越大,到会企业单位越多,涉及行业越广,就越能给求职学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和求职学生的集中性往往导致招聘现场如同“跳蚤市场”,企业无法向学生展示自己的魅力而揽才,学生无法向企业兜售自己的卖点而递交“投名状”。

2.招聘企业求全责备,定位不准。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市场供求关系比失衡,招聘企业对求职者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要成绩拔尖,创新能力突出;要有文体特长,担任过重要学生干部;要性格外向能喝酒,有为企业而牺牲小我的精神等,完全忘记了招聘应“选择最合适的,而非最优秀的”的黄金法则。

有些企业到高校参加校园招聘会,存在招而不聘的现象。这些企业初期进行大量的宣传活动,讲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产品优势等,但求职学生递交了简历以后,就没有了下文,有利用高校平台做免费广告的嫌疑。

此外,有些中小企业把高校毕业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还有的企业打着高薪的旗号,不签协议,招学生去实习,到实习期满找借口把学生辞掉,缺乏社会责任感。

3.招聘程序不科学,缺乏严谨性。校园招聘不是简单的宣讲、收简历、面试和签约,它有其科学严谨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二是招聘实施阶段;三是毕业生接收与跟踪阶段。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确定招聘职位和人数、成立招聘小组、联系招聘学校、准备相关资料;招聘实施阶段的工作包括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和筛选应聘资料、测试与面试、录用;接收与跟踪阶段要做好应届毕业生的服务和反馈等工作。

目前进入高校校园进行招聘的单位企业,除了较大规模的单位企业派来的招聘人员素质较高以外,一些刚成立的中小企业招聘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没有做好招聘的功课就贸然来校,有的招聘人员甚至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是什么都不知道。

4.求职学生缺乏引导,广泛撒网。高校大型校园招聘会的庞杂,对求职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引导,造成了许多求职学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宁杀错,不放过”的撒网心理。怀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往往背着书包去招聘会现场,凡心仪的单位略加沟通就递上一份简历,更有甚者队也不排,干脆现场所有单位各派一份简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派发的餐饮外卖单。另一种是对大型校园招聘会失去兴趣,认为其华而不实,这些同学参加招聘会如同赶集,三三两两的好友结伴而行,走马观花似的巡游一圈,有的投出一两份简历,有的甚至一份简历都没投。

如此招聘会,其招聘效果可想而知,这也就难怪许多高校招聘会在数据统计时发现,一场大型招聘会参会企业几百家,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5000个,可是最终通过招聘会签约的同学连10%,甚至5%都不到。长此以往,企业抱怨招人难,招聘成本逐年上升,校园招聘会不如社会招聘会快捷有效;高校抱怨校园招聘会劳心劳力,可现在学生要求太高,效果却不如人意;学生抱怨校园招聘会如同“鸡肋”。

三、探索高校校园招聘会新模式

1.校园招聘会“瘦身”,由大转“专”。面对各企业单位求贤若渴的热情,面对奔波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如何减少无谓的资源耗费,有效合理地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提高招聘成功的概率,从而达到校园招聘会“瘦身”的目的,专场招聘会无疑是有效的解决途径。

第一,专场招聘会,规模小、环境宽松、气氛活跃,企业招聘方与求职学生有更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招聘方可以更好地展示企业的优势,毕业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特长,同时,通过彼此更轻松愉悦的交流,从而使双方了解到更多的信息。第二,专场招聘会,招聘双方的参会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能够有效地提高招聘效率。在高校的引导下,企业单位将招聘实施阶段的面试、笔试、复试、签约等环节压缩到一至两天全部完成,大大提高了招聘效率,缩短了流程时间,避免了“夜长梦多”、企业招而不聘、学生通过了却不签约的尴尬结局。第三,专场招聘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求职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毕业生不出校门就能参加这种与企业直接对接的招聘会,尤其是专场招聘事先均有大量的校园宣传,使毕业生有更多时间为招聘会做准备,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专场招聘会的优势显而易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校方提供专场招聘会的服务。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校方不可能满足每一个企业的需求,而是需要通过对往届毕业生调查等方式设置专场招聘会企业的“门槛”,从而确保专场招聘会的质量,控制校方的工作成本。此外,笔者认为,除可针对企业开展专场招聘会外,校方还应针对特有的毕业生群体开展专场招聘会,比如就业困难学生专场招聘会等,帮助其认清就业形势,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率。 "

2.依托二级学院专业特点,化散为“行”。校园招聘会的有效组织还要大力依托二级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点,按照行业对招聘会进行细分、筛选,有针对性地举办行业招聘会。同时可以有效地组织专业对口的学生参会,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高二级学院专业对口率,也避免了大型招聘会企业五花八门,毕业生晕头转向的现象。比如银行系统、卫生系统、经济管理类、法学类、机械类、电子类、通信类等行业的专场招聘会等。

众所周知,高校毕业生选择企业除了行业因素外还有地域因素,因此,高校还可以按照区域的集中性大力开展区域性招聘会。如佛山市招聘会、东莞市招聘会、某某科技园招聘会、某某产业园招聘会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各类“主题招聘会”,如全球 500 强精英学子见面会、民营企业招聘会、基层单位招聘会、西部地区招聘会等。

3.拓宽校园招聘会形式,由点到“网”。随着信息和网络领域的高速发展,校园招聘会信息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校园招聘会信息化和网络化可以有效消除信息重复录入、地域不便、反馈不及时等弊端,使校园招聘会变得更加规范、快捷。

首先,企业可以直接登录学校的就业网站,完成校园招聘会的前期申请工作,包括提供企业的资格证明,发布招聘会信息要求,拟开招聘会的时间、规模等基本资料;随后,高校就业部门根据企业申请资料和本校工作计划进行在线实时审核,审核通过后发布至高校就业信息网;接下来,毕业生便可通过就业信息网了解企业相关信息,有选择地参加招聘会,且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网络招聘会”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校园招聘模式。网络招聘会是由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联合本地以及外地的企事业单位共同举办,利用网络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兼容性,针对招聘企业或应聘方的不同策划不同的主题和基调,设计不同风格的专题网页页面,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网络招聘会的优势十分明显。一是专业性强,与传统现场招聘会相比,网络招聘会分行业明细,将不同级别的企业和岗位进行区别展示,方便求职者进行选择性简历投递;二是真实性强,专业的大型人才网站会严格审核参会企业的资格,有效剔除了虚假信息,确保求职者找到安全放心的工作;三是省时省力省钱,直接在网上举办,企业只需发布自己相应的职位,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物力来进行布展参展,求职者更不需要花费任何费用,仅在网上选择感兴趣的公司和岗位递交简历即可。

4.更新校园招聘会思路,注重“创”意。目前,不少具有前瞻眼光的企业意识到传统的单向招聘模式的不足,从而采取了双向互动的招聘模式。这些企业充分利用“90后”学生个性鲜明、创新创意能力突出的特点,在招聘方式中加入更多创意互动和网络元素,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能力和才华的平台,更好地与求职者进行沟通交流。比如企业会通过现场动手PK、经典案例分析、原创作品展、创意新品秀等平台让求职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再择优录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人才,选拔真正符合企业文化的校园人才,也能展现求职学生在不同领域的才能和禀赋,从而实现企业和学生之间高效精准匹配的双赢局面。

5.挖掘校园招聘替代模式的功能,由单变“联”。多年来,企业一直抱怨高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直接和企业进行对接,因此招收毕业生后企业一般要进行“二次培训”方能上岗。“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指的是高校根据不同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人才就业协议,并在师资、课程、技术、设备、场地等培养条件方面密切合作,互通有无,通过学校、企业两个教学地点实施联合培养的教学计划,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人才定向培养的教育模式。“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为企业提供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员工,为企业节省了培训时间和培训经费,实现了企业“二次培训”的前移;同时符合许多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很好地解决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校园招聘会最有效的替代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百丽国际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深圳分公司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签订了“订单+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撒谎的好处
我的“打工”记
梦中之海
难过的双休日
“四世同堂”
我悟到一个理儿
学泡茶
把鲜花送给最美丽的人
江南雨
井水
“祖孙三代”
卖甘蔗的小姑娘
“嘀、嘀、嘀……”
电脑进农家
心听
简论神经教育学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析我国高校学院制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理性责任”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试析高校网络教育路径优化的思考
试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简析中国传统“和”文化在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简论近些年我国一流大学教学计划特征分析
试论普通本科院校法学教育定位之我见
试析媒体在视听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素质培育路径探究
试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力之方式探索
简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教学模式思考
浅析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研究
简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激励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浅论独立学院资产过户问题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中心意思
《醉翁亭记》优化测控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醉翁亭记》字词活用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
《醉翁亭记》修辞手法
《醉翁亭记》课文评点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
丰乐亭记
燕喜亭记
《醉翁亭记》习题精选
《醉翁亭记》同步达纲练习
《醉翁亭记》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