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试析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31

试析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体系比较研究

"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学校性教育的发展历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性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我国大学生性教育应坚持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综合性教育观念,加强师资培训及教材建设,创新教学体系,提高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实效性。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性教育 人格教育 比较

大学生恋爱问题一直是高校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近年来特别是大学生婚前性行为、同居现象、因性而引发的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应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视。2008年1月19日《郑州晚报》以“女大学生杀情人碎尸,悲剧为何发生?”为题报道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岁女生张超和男友杀死包养她的大款,张超手持DV把残害、分尸的过程拍摄了下来,她被称为“女版马加爵”。在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中,有的学校安置了避孕套自动售套机,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的大学生走上街头宣传拒绝婚前性行为,同样也使人们议论纷纷。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人才,怎样引导他们在掌握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学习科学的性知识和理论,树立正确的爱情、性价值观念及道德观念不仅有助于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学校性教育的历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性教育的价值取向、性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试图为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坚持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综合性教育观念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瑞典、荷兰以及英国等国家的性教育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这对我国加强大学生的性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综上所述,世界性教育经历了反对性和性自由两个阶段后,养成高尚的性道德、确立正确的性价值观以塑造良好的品格是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性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两种性教育理念:“安全性教育”和“纯洁性教育”。“安全性教育”是以避孕措施为基点的性教育。这种观点在我国高校主要表现为生理学取向、心理学取向和社会学取向。“纯洁性教育”认为在性教育中不只是让青少年掌握性知识,重要的是确立健康的性道德观,规范其性行为。把性教育与健全人格培养结合起来,对于青少年而言,性的核心问题就是自尊、自我控制和责任心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性知识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贞节观,避免婚前与婚外性行为;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对性行为负责任的态度。

二、重视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性与人格教育

我国的性教育起步比较晚,新中国成立后从禁闭、兴起到目前的发展时期,值得我们欣慰。第一个阶段是性教育的禁闭时期(1949~1977年)。此时,青春期性教育没有被列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议事日程中。所以,学校很少把性教育当作教育的任务。第二个阶段是性教育的兴起时期(1978~1987年)。此时,社会各界开始转变陈旧的性观念,逐步迈出性教育的禁区。1979年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中小学卫生工作的规定》里提出了加强青春期教育。第三个阶段是性教育的发展时期(1988年至今)。1988年原国家教委和国家计生会联合发出《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青春期性伦理等教育是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性伦理等教育是青少年性教育中较难但又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性伦理观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核心。因此,中小学青春期教育在全国范围展开;大学生性教育更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瞩目。遗憾的是,国家、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关于大学生性教育方面虽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收效甚微,大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规范的性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性教育状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比较理想的爱情教育、20世纪90年代艰难探索的性教育后,进入新世纪的性教育正走向人性化与法制化。

<>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性教育的开展还处于探索之中,没有在大学普及性教育。数据表明,大学生性安全和性病预防知识严重不足。知道意外怀孕和性病预防的最高不超过50%,不知道的比例,最高为55%。因此自我保护意识差,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就是女大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发展,大学生产生了各种不健康心理及众多的性心理障碍和疾病,例如性角色困扰、对手淫的恐惧等。有的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严重的导致走向了性犯罪。在作者开设的“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公选课的调查中,100%的学生认为课程开设很有必要,希望得到老师系统的指导。多数学生表示渴望学习性生理心理知识。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性教育是必要且重要的,同时应加强对女大学生的性教育尤其是“母性”教育。 "

三、构建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大学生性教育内容体系

我国香港教育署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青春期性教育,其采取比较含蓄的性教育方式,主张在学校不设立独立的性教育课程。性教育的内容既包括性生理知识也包含性价值观的教育。性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学生具有开明和负责任的性态度,塑造良好的自我意识,真正体会人生的价值,建立正确的性伦理道德观,正确处理性问题。我国台湾性教育在师资培训、课程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除了在健康教育课程中更多地讲授性教育内容外并努力将性教育发展成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老师利用班会等课余时间和学生共同讨论性教育问题。台湾学者认为,性教育除了讲授性的知识外,更为重要的是养成正确的态度和确保健康行为的实践。因此,性教育应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至于性教育的形式,应采用学生辩论、个案研究、心理剧等。总之,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教学活动。

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的内容和组织形式不够系统和完善。性教育内容不系统、不深刻,没有统一的性教育必修课程设置,其内容只是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一个章节,着重于生理卫生或性道德方面的知识,也有在此基础上增设的有关恋爱、婚姻家庭方面的知识,但是人格教育、价值观及法律知识过少。因此,性教育形式单一化,主要采取讲授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实际上性教育不仅仅是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更应是生理、心理、伦理和法律等的健全人格教育。

因此,性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应从性生理心理知识、性道德、性法律等方面展开,并以性道德和性价值观教育为核心,积极构建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大学生性教育内容体系:以追求真爱为核心,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以责任意识为根本,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人格。加强性教育的教材建设。在作者主编的《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教材中, 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宏观上从性生理学、性心理学、性伦理学、性教育学、性法学等多个方面,科学地构建起以人格教育为基础的大学生性教育知识和理论体系。微观上解决大学生恋爱婚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本书分两大部分:上篇主要介绍和研究性生理性心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是大学生性教育的基础。下篇主要研究性伦理性法律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大学生性教育的重点。全书包括大学生爱情心理概述、青春期性生理发育与性问题、性传播疾病与性健康、性心理发展与健康教育、恋爱与择偶、性革命述评、性的伦理道德概述、性道德规范、性自主权与婚姻自主权、性结合法、夫妻关系法、性离异法、性违法与性犯罪共十三章内容。教学中应采取课堂讲授、学生参与讨论、案例分析等灵活的教学方法。总而言之,要教育学生关注自身的情感和人格发展,人人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积极发挥性与人格教育的综合力量

在我国高校性教育存在着师资力量的不足。据作者掌握的情况,大部分学生性知识的来源渠道是书摊杂志、电影、电视、同学等。据人民网报道:大学生6成靠夜谈获性知识,3成未婚先有性。一半人对学校性教育不满。多数学校健康教育课由保健医师、医生或随时抽取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讲授,教学效果也无人关注。因此,应加强高校性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保证性教育科学正规地开展。

大学生的性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因为家庭是性教育的基础,学校是性教育的关键,而社会是性教育的大环境。家庭性道德观直接影响着青少年性道德的形成和性行为的选择。尤其是家庭环境、父母的性爱观以及父母对待家庭和婚姻的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及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近年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青春期性教育方法和比较成功的模式包括瑞典、荷兰的早期学校性教育,源于澳大利亚并流行于英美等国的“同伴教育”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等。性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密切配合,其中学校必须建立起一个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地实施性教育,达到性教育的目的,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恋爱及各种性问题。因此建议:建立一支业务精良的高素质专家教师队伍。开设“大学生性与人格教育”或“情爱与人格”等通识课程。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优势;高等学校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应切实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同伴教育的培训等工作,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解决大学生的性教育问题,就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发挥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正面积极影响。

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对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开展有中国特色的性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由于我国中学性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在性教育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应与健全人格教育结合起来,主要从性生理心理、性伦理、性法律等方面展开,积极构建适合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性与人格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并应当努力探讨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高校性教育模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不是一只软绵羊
小孩子的烦恼
我喜欢
春风绿江南
新乌鸦喝水
童年趣事
童年的“臭美”
读《宽容大度是美德》有感
我的黑毛
为什么会不公平
哪里还有我的家
无声的感动
小黄鸡
有趣的龙虾
我是谁
班长竞选发言稿
分团委学生干部竞选竞聘演讲稿
竞职工会主席优秀演讲稿
组织人事科长竞职演讲稿
服务器解决方案合作协议
外来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资助合同书
班干部竞选演讲稿
电子商务部网站主管竞聘演讲稿
实习教学基地共建协议书
学院科研项目合同
公司车间主任竞职演讲稿
鲜花配送合作协议书
实习基地合同
课程培训合作协议
合作发展协议书
浅析跨文化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
浅析提高英语专业精读课堂上教师话语效度的行动研究
浅谈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网络化教学实验设计
试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和建构主义教学
试论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
浅析高职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浅析英语绘本与小学英语教材有效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利用英语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议构建大学英语动态教学管理体系 创建大学英语精品课程
试论英语专业写作课网络教学模式中的语境构建
浅析基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高职高专英语教材的选择
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提供学习资源张扬阅读个性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1
《全神贯注》教学实录与点评
语文课堂观察──读中有感,感中发现──教学《全神贯注》有感
《全神贯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的过程 ──教学《全神贯注》有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3
《全神贯注》教学设计4
《全神贯注》教学片段与评析
重情趣重迁移──《全神贯注》教学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