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试析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自组织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

"

[论文摘要]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其特征表现为自主监控、自主接纳、自主适应和自主发展。形成机制有:开放性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机制的先决条件;非平衡性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机制的必要条件;非线性协同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的根本依据;涨落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达到有序状态的内在原因。

[论文关键词]微格教学共同体 自组织特征 形成机制

以往的微格教学实践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同伴互助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把学生训练技能的小组视为一个被动的组织,组织的一切活动都由教师来安排,教师从外在的角度来观察学生训练教学技能的状况,没有注意到学生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更没有深入地研究这个系统形成的机制。如今,自组织理论在研究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中提供着有效的方法和支持,对自组织特征的研讨、形成机制的揭示,对拓展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丰富和完善微格教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基础

(一)实践共同体

我们将参与活动的实践者,如学生、教师及专家,在相同的环境中围绕共同的主题,通过参与、交流、协作、反思、解决问题等环节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自己在某一领域知识技能的一种组织形态叫实践共同体。微格教学中的实践共同体也符合上述概念,它既是一种学习组织形态,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意义的隐喻和一种学习方式的建构。一方面,微格教学主体的教学技能训练和身份形式构成了理解知识、理解个人学习的技能基础;另一方面,为了学习新技能,应该以学习或者实践为中心培养支持性的实践共同体,所有的实践者是这个共同体中的一员,他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参与到掌握技能的实践中,他们的训练效果是巩固的、知行合一的。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其实就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活动获得自身教学技能的提高。这显然已成为促进学生教学技能发展的一种新途径。

(二)自组织理论

“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名词,是指某种事物的有序存在方式,即事物内部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构成的存在方式,是一种系统。另一种是作为动词,也被称为组织化,组织化是指朝向空间、时间上或功能上有序结构的演化过程。”可以说组织是个系统,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而“自组织理论”(Self organization theory)是哲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以复杂性系统为研究对象,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由于同外界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有可能产生熵流,形成新的结构,使系统从混乱走向有序。

二、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特征

从自组织理论分析看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它以自主监控、自主接纳、自主适应和自主发展为基本特征,强调共同体成员的主动性、重视成员的个体差异、注重开放性和非平衡性的价值。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是通过成员间的协作与互助逐步走向组织,因此,从自组织理论看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必须具备自组织的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和涨落四个条件,才能形成系统内部的运作机制,实现从无序向有序状态的转化,自发地形成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

(一)自主监控

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是通过反馈信息实现自主监控系统,重视人的生命过程、人与环境的和谐以及人的功能作用,强调学生是监控的主体系统。任何系统都要在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实现自主控制,维纳在《行为、目的和目的论》中指出:“一切有目的的行为都可以看作需要负反馈的行为。目的论等于由反馈来控制目的。反馈调节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稳定的,它有效地达到某一个目的并在目标受到干扰时自动维持原有目标。第二种是正反馈,系统在正反馈作用下对目标值也就是平衡态的偏离将越来越大。第三种是系统围绕目标作周期性的振荡。”

在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中,学生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训练不是孤立的,学生通过参与训练、彼此间的合作、交流进行教学技能意义的建构,实现共同目标。教学技能意义的建构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建构的意义也是动态的、独特的,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的想法、意见往往会出现偏差,因而,他们通过信息反馈来交流意见。如互相给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听取同伴的反馈信息,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新的意义建构及整合,实现反馈意见的共识。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是不断交流、反馈、操作、协商的过程。在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学生不断调节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或修正原有目标来完成新的目标。

(二)自主接纳

自主接纳是指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成员对共同目标和自身角色的主动接受。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是由拥有共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技能或对此感兴趣的“学生”组成的团体,他们共同参与训练、互换角色、共同交流、共同讨论,彼此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接纳自己的身份并提高教学技能、共同追求实践共同体的目标。

(三)自主适应

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是一个复杂的适应系统。这个复杂的适应系统起源于实践主体的适应性,实践主体与环境互相作用、互相发展、共同推进。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组织的,他们通过看、听、说、演等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和处理,形成教学技能的同化和顺应机制,而这种机制是动态变化和适应的过程。学生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不断改变自身教学行为,同时改造环境,共同发展。学生处在相同的环境中,但又在各自的小环境中自主地进行适应性的学习与训练。他们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反复训练,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环境而不断努力。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作为复杂的适应系统,其共同体成员以情感为纽带,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同时与周围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技能交互,调整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完善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结构。

(四)自主发展

首先,完善和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其技能的发展,而技能的进步与提高蕴涵着知识的扩展与深入,二者相互作用、协调发展。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为学生参与实践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在同伴的支持与协作中建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技能与经验的共享。在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中,学生通过与教师、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合作探究及经验与成果的分享进行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

三、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机制

(一)开放性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机制的先决条件

自组织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想使系统持续发展,必须与外界进行信息与物质的交流,引进外界的负熵流,使内部发生熵值负增长,降低无序度、提升有序度,使系统发生变化。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是不断接受外部信息,通过内部相互作用达到自组织的过程。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个方面。对外开放是指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与校内和校外教学环境、信息及教学技能的交流。共同体成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及教学技能,扩充教学资源,扩大学习范围,为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对内开放是指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本身是开放的学习与训练系统。学生通过微格教学反复观看自己的教学行为,自我分析、修正自身错误,并相互扮演角色,互相交流,互相认同和接纳,反馈互评,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非平衡性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形成机制的必要条件

非平衡泛指系统内部各个区域的物质密度和能量分布差异大,是极不平衡的。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是由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组成的学习与训练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历,形成了具有个性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同一个组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案的编写、教学方法的选择、对自己行为的反馈评价等都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因此,共同体中的成员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即非平衡性。只有这种非平衡性,才能打破原有的稳定性,使系统呈现出新的平衡态,促使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向多元化发展。

(三)非线性协同和竞争是微格教学共同体形成的根本依据

复杂的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形成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根本依据。协同是指在非平衡状态下系统的运动趋势走向一致,即子系统逐渐被同化到某种涨落模式中,走向一致。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中的协同,是指不同主体间的协同,如教师与学生间的协同,学生与学生间的协同,这种协同促使师生间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成为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具有一致目标的有机整体。竞争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较量,以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权的活动与过程。这种过程会使系统各要素之间产生更大的差异,使各要素远离平衡态,是自组织系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成员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如认知水平、学习方式、接受能力等,他们通过参与共同训练,在互相帮助、彼此交流、反馈和评价过程中互相影响、更新观念、不断进步。

(四)涨落是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实现有序状态的内在原因

涨落是指系统内部的重要参数所发生的微小变化,即重要参数相对平均值所做的微小偏离,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发生的偏离系统状态的运动。自组织理论认为,涨落与非线性作用是自组织系统进化的内在原因。涨落会破坏系统的有序结构,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一个微小的涨落会在内部的竞争中快速增长,取得系统的支配地位,使一个不稳定、失衡的系统走向有序、走向稳定,实现了有序状态。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要通过涨落,避免消极因素,形成积极的干扰机制,使其形成更高的有序状态。实践共同体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干扰机制,引导学生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努力实现训练目标(涨),要对消极训练影响进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策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落)。在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过程中,有效利用某些“落”的机制,也能使微格训练系统达到有序,有时候也要适当限制“涨”的机制。如在训练过程中,实践共同体的学生焦虑或兴奋过高,会不利于教学技能训练目标的实现,教师要控制这种因素,使其焦虑下降(落)。如果学生焦虑较低,教师要采取一些适当方法和手段提高焦虑水平(涨)。总之,涨和落本身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共同体中的要素,如学生、教师、教学资源、训练、交流、互助等都是非线性系统,它使自组织系统演变进化,最终影响整个系统的发展。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作为学校教学的子系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使系统内部发生涨落。涨和落本身无利弊之分,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成员要审时度势,对涨落加以利用或消除,这样可以使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自组织不受涨落的影响,从而进入新的良好的有序状态,提升教学技能,促进微格教学实践共同体的更好形成和健康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可爱的仓鼠
难忘的奥运会开幕式
激烈的运动会
我学会了游泳
蟑螂复仇记
比绝招
我的同桌
署假爸爸带我去下乡
我的大姐姐
状告肯德基
蚕宝宝
观察日记——蚂蚁最爱吃啥
游泳中的挫折
家乡的秋天
爱唠叨的妈妈
承运人责任严格化趋势探析(1)论文
浅析南非调解仲裁委员会初探(1)论文
论我国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
论国际私法上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冲突问题(1)论文
试论中字生网络道德载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的再思考
论从整体来考察美国的两伊政策(1)论文
对西北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构想
论罗马法的继受和影响(1)论文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关于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
关于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加强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探讨
深圳地方文献的现状与未来
《泉水》教学设计二
《找春天》教学设计三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实例与评析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一
《小鹿的玫瑰花》课堂实录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二
《泉水》教学实例与评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一
《泉水》教学设计一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二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赏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设计二
《找春天》教学案例综述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设计一
《找春天》教学设计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