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析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析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探析

"

[论文摘要]文章先阐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进而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例如单一化的课堂理论讲授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综合性多样化的客观要求、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理论灌输难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参与欲望和理论创新需求等,最后提出一套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例如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研究,支撑课堂教学内容;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等。

[论文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教学模式

一、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主要教育内容的课程,它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不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课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思政课是高校在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根本的作用。思政课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接班人。因此,有必要加强思政课的教育教学。

首先,加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政课同其他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了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增强学习和掌握高校思政课的积极性。在高等学校素质教育中,思政课教育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人把智育、体育、德育比喻成现代工厂中的互相联系着的三条生产线,智育搞不好出次品,体育搞不好出废品,德育搞不好出危险品。这个比喻虽不恰当,但却道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政课教育教学责无旁贷。

其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强调素质教育,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中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在他们当中将会产生出各类专门人才,他们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如何继承民族伟业,强国负民,取决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品性,即取决于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而高校思政课教育正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内容和根本保证。大学生的素质结构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它是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发展的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需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带动和促进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发展。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学习的专业不同,学习的课程也会有所不同,学生的专业差别主要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上,但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必修课程,即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这一必修课程的学习,主要是要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把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内化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通过对思政课的教学,就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总之,思政课的学习不仅对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高校思政课的价值及其同其他课程相互关系,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深化素质教育,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学模式上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实施新课程方案,提高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往单一的课堂讲授和灌输,已经无法适应当今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因而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单一化的课堂理论讲授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综合性多样化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偏重于单一的课堂理论讲授,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难以改变的历史惯性,一本教科书、一本讲稿、一张黑板、一支粉笔、三尺讲台加上一张嘴巴便勾画出了整个理论教学的工艺流程。然而,改革开放近30年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环境都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历史性变化,这种单一的、封闭式的课堂讲授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多元化、开放型、信息大爆炸的客观要求,难以适应教学内容综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和改革开放实践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改变单一化的课堂理论讲授方式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趋势。

2.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理论灌输难以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参与欲望和理论创新需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片面强调以教室、教师、教材为中心,形成一种单向灌输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机制,教师被赋予知识的“权威”,神圣而不可侵犯,扮演着真理的化身,而学生则被看成为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这种课堂教学机制严重扭曲了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不符合教学相长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强烈愿望,极不利于对学生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无法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因此,改变以教室、教师、教材为中心的单向理论灌输,促进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和双向互动,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决定性意义。 "

3.理论教学与社会现实的脱节难以满足学生对社会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的渴望。根据有关院校、有关部门多次的教学调查,现在学生对思政课教学最不满意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二是教学方法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滞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正确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并且能够指导实践,同时又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理论与实际脱节,不仅理论显得苍白无力,而且学生学而无用,这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当代大学生不仅来自全国四面八方,而且由于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使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广泛和迅速,虽然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讲理论,但学生却要明明白白地看现实。一旦学生被某些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所迷惑,发现老师所讲的理论与社会现实生活相去甚远,那么思政课教学的威信和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也无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实际能力。由此可见,如何使思政课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是当前教模式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

1.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高校培养的是高级人才,是国家的栋梁。所以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将对思政课教学提高认识,明白这门课程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同时,还要努力增强教师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手段使理论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总之,思政课教学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研究,支撑课堂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教师都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科学研究,他们认为只要将政治理论成果传授给学生就大功告成,殊不知,这样做会使得理论课缺乏科研成果的支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根据当前国家倡导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号召,高校必须促使广大思政课教师从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科研兼具型,努力做到教学科研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当然,教师做科研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围绕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展开科研活动,并将这些科研成果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囿于课本教材,增长他们的见识,使学生具有国际眼光,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3.不断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加以不断完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不能故步自封,保守僵化,必须根据形势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只有不断更新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走进课堂、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头脑”,高校的思政课才会收到真正的实效。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领导人在许多方面都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积极发展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张。如今,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政治理论成果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的思政课要积极将这些全新的理论成果引进课堂,坚持以人为本,更新大学生的思想结构和知识结构,实现用科学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使他们以足够的思想高度立于社会,为他们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21世纪是个全新的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也异常活跃,他们渴求汲取知识,但是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呈现给他们,不能依靠“满堂灌”。所以教师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这种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音频等于一身,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将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政课的内容变得富有情趣,引起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进行教学,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建立模拟空间,让学生回到19世纪与马克思、恩格斯对话,让学生完成一次穿越之旅。总之,现代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依靠以前“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本教材”已经行不通。通过现代技术,远距离教学、形象化教学和交互式教学等统统都可以实现。这些方式可使思政课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兴趣和效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寒假游九宫山
我为什么像爷爷?
我爱家乡
我明白了
秋游
秋天的小公园
星空
春天来了
家乡四季
往事记之桂林山水
春雨
校园四季
游闵行体育公园
秋天的树叶
值得一游的地方
普契尼歌剧咏叹调《你那颗冰冷的心》演唱分析
古琴弦上的律与乐
歌唱中乐感的塑造与培养(一)音乐感觉的塑造与培养
浅谈缄默知识理论在声乐演唱艺术中的作用
高校西方音乐史课程实践改革与实施探究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K.466的乐思阐述
谈长笛演奏气流方向的掌控
漫谈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
二胡演奏艺术简说
钢琴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琵琶独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音乐表现力
浅谈高校器乐演奏教学中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中国民歌合唱作品的情感美
幼儿钢琴启蒙教育探析
音乐剧歌曲《假如我是一个阔佬》的人文特质
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皮巧根桥、语文百花园五
一块特别的石头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设计
《飞天圆梦》 教案教学设计
鸭子和凶兔请客 教案教学设计
清明节的由来
我不能忘记祖国
麻雀、让它们自有生息、蒲公英的梦、台湾蝴蝶甲天下、语文百花园四
倔强的小红军、续张嘎夺枪记
新型玻璃
重阳节的传说、寓言两则、乐的王子(剧本)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地图上的发现
《种瓜得豆》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