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的思考

浅谈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1-15

浅谈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的思考

"

[论文摘要]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举措,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凸显“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并在课程开设中尝试运用一些新的教学策略、方式等。

[论文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抛锚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方式 体验教育

艺术设计是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艺术设计专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其存在的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如何突破以美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局限的呼声也日益显现。为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开设了“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以下简称为该课程),凸显“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本文是开设该课程过程中对若干问题的思考。

一、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的抛锚式教学策略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其章节内容首先涉及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界定、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发展前景等,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是一个重要的课程设计导向,其教学策略可以采取“抛锚式”。这种教学策略是美国温特比尔特大学开发的,要求建立在真实问题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问题被确定了,整个课程设计导向也就被确定了,犹如航船被锚固定或者说定位。

1.课程所要抛的“锚”。什么是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产业观念启蒙所要抛的“锚”呢?该课程的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导向,是基于对艺术设计教育历史和现状真实问题的反思。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直接脱胎于“工艺美术”,1998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该目录将原属“工艺美术”学科的7个专业(环境艺术、产品造型、染织、服装、陶瓷、装潢、装饰)合并为“艺术设计”专业,并将“工艺美术学”更名为“艺术设计学”。

据调研,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仍然还有许多院校或系科是沿袭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活动,专业课程主体占优势的是素描、色彩加“三大构成”,再加上一些计算机软件操作。个中原因除了学科的“工艺美术”历史沿袭性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师资本身教育背景出自传统美术专业,各种原因形成了以美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

这种以美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特征是重艺术性、轻实用性;重技艺性,轻设计性;重课堂教学,轻市场需求,如此种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企业和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相当匮乏;另一方面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难,学生毕业后纷纷改行。这反映了艺术设计教育与产业需求终端之间的错位和矛盾,因此突破以美术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亟待进行,而这种突破需要一种新的产业观念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观念作为启蒙,这就是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所要抛的“锚”。

2.课程“锚”之定位。抛锚式教学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在确定问题的课程“锚”之定位中,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学生互动、交流;学生在课程“锚”之定位明确的方向中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使学生提高识别真实问题和解决真实问题能力。

就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锚”之定位来说,是在教师和学生思想意识上倡导、强化艺术设计教育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这种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的内涵是认识、强调艺术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耦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认识、强调艺术设计与创意产业耦合性,其关键的结合点是在观念上认识21世纪创意经济的到来,创新和创意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经济发展方式,也将为艺术设计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模式,凸显“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这要求艺术设计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的框架下进行整合,文化创意产业观念启蒙应是艺术设计专业贯穿的教学理念,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运用抛锚式教学策略的重要着力点。

二、文化创意产业时尚指向的支架式教学方式

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突出“为市场而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驱动力,其核心所在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时尚指向,或者说核心理念是时尚消费。然而,这种课程需要传授的核心理念,应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其教学方式可以采取“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方式是根据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得学习者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 “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时尚指向支架式教学方式还包括“效果评价”这一环节,容以后再论。"

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验教育

我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还很重视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认为这对学生文化创意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在课时分配上安排了教师带领学生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体验教育。它区别于艺术设计教育的技能型实践环节,更重视学生在体验教育中以人为中心,领悟艺术设计的文化创意产业真谛,培育人文素养,促进人格升华。该课程文化创意园区体验教育的具体实施,主要由以下两个方面构成:

1.历史文化空间体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体验教育不同于课堂上说教式的教学方式,而是应该积极走出传统意义的课堂,寻找或创设体验教育的空间。我国各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已建和正在建一批文化创意园区。文化创意园区体验教育,更应该重视由老工厂、老仓库、老大楼、老民居等老建筑改建而成文化创意园区空间。任课教师在老建筑改建的文化创意园区现场指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空间体验,关键要注重体验其中的“文脉”,它的历史传承关系和文化的脉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老建筑,由于它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空间而得以“重生”。学生需要在创意产业园区老建筑空间中浸润这样的文脉。

浸润乃至体验这样的文脉有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加艺术设计的厚重感。它有可能使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创作根植于悠久的城市史,根植于城市人的心灵史,根植于城市绵延不绝的文脉;探索艺术设计之中交错的历史脉络和文化内蕴,进而从社会历史、美学形式、生活方式等多维层面,思考和揭示艺术设计的含义,超越设计表象,建构艺术设计人文视野和创意文化。

2.产业前沿体验,滋养学生创业者人格。该课程组织学生到创意产业园区体验,是从专业走近产业。高校设置的专业更多具有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无论是个人工作室或是企业行为都具有产业的特性,这里已不再局限于理论的演绎,而是构成了一个具有产业运作和经济效益的现实世界,园区特有的情景氛围又使他们的文化创意工作往往处于产业的前沿。该课程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自身专业走近产业而言,任课教师更需要组织学生到艺术设计产业集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优势最集中表现为竞争力和创新绩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到艺术设计产业集群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验,从产业竞争和创新中,感受新的产业增长点,感受艺术设计产业前沿思想元素、文化元素、技术元素、商业元素的交流、碰撞、渗透和融合。

学生到创意产业园区体验,体验产业前沿的情况,一般有三种路径:一是园区工作室或企业的展示空间;二是他们举办的各种派对活动;三是园区工作室或企业公众开放日。在学生创意产业园区产业前沿体验的三种路径中,其目标是尽可能让学生接近设计师,走进园区的设计师工作室。为此,任课教师也要预先“备课”,了解创意产业园区情况,在园区体验教育现场穿针引线,介绍学生与设计师相识,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走进乃至深入园区的设计师工作室。

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产业前沿中,最重要的聚焦点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他们的工作室。工作室完全不同于高校艺术院系之中教育“工作室”,前者作为独立创业者人格必须接受市场的洗礼和各方的考验,否则自我消亡。该课程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创意产业园区接受产业前沿体验教育,接近设计师走进他们的工作室,着眼点是体验独立创业者人格的成长,滋养学生作为艺术设计师的创业者人格。

滋养学生创业者人格,也是中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取向之一:“大学生独立创业能力不足,关键在于大学生学习方式、个性发展的多样性与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的同一性之间存在着矛盾。高等学校要真正培养具有独立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必须进一步科学认识创造性人才的特征及其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全方位拓展独立创业者成长的教育空间。”重视塑造独立创业者人格,是艺术设计专业“文化创意产业概论”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因为该专业学生未来理想的职业应该是独立设计师,这种职业的特征是不依附他人,具有独立生存的自信心和不断创新的进取心,同时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培养这种创业者人格提供了良好的体验教育空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顽强的毅力
长征——一座不朽的丰碑--读《长征精神代代传》有感
读《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感
如果我是他————读《我的战友邱少云》有感
让爱永驻——读《爱的教育》有感
读《凡卡》有感
读《十万个为什么》后感
读《只有一个地球》有感
读《挑山工》有感
为狐狸平反---读《金色的脚印》有感
读《巴浦洛夫很忙》有感
保尔锤炼了我
比春天之花更为灿烂
读《我的战友邱少云》后感
地球,我们唯一的家——《一个噩梦》读后
关于国外课程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简论功利化社会之于当代大学生之功利思想
关于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点滴建议
简析独立学院课程设置的原则与目标
简论机械工程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日本短期大学的启示与借鉴
关于大学生创新性教育现状及改革探析
试析“人本化”视角下的高校内部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关于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信息意识初探
关于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点的设置与监控方法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下的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探索
关于研究型开放实验项目的教学探索
关于软件虚拟化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应用研究
关于“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雨说》朗读指导
《雨说》知识延伸
《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重难点点拔
《雨说》同步练习
《雨说》教学设计
《雨说》问题探究
雨给我的启示
《雨说》习题精选
《雨说》课文评点
《雨说》词语解释
《雨说》同步练习
《雨说》写作特色
《雨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