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

"

论文摘要 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将是道德教育成为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载体和主流,本文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的主要困境和具体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论文关键词 道德文化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凝练为12个词,即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认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其作用相比校园“硬实力”更潜移默化,更能影响大学生的言行,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是当前一项重大的实践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并且强调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健康科学发展。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宣传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全过程,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让和谐替代大学校园的不良风气,营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利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建设我们的和谐校园梦和共有的精神家园。高校在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创新知识、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之一,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在促进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科技文化、校园文体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生活文化的同时,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才能构建面向未来的高校和谐校园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首先,以“和谐”为主导价值,决定了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其次,以“平等”为普适价值,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使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理念;最后,以“爱国”为基本价值,为校园精神文化提供广泛的文化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唯物史观与认识论、价值观与实践论的有机统一。在高校校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符合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发展需要,而且符合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转变的需要,在面对高校校园西方与东方、传统与现代、主流与非主流多种文化思潮激荡和冲突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这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是引领社会进步创新的精神旗帜。

二、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困境

目前的大学校园生活可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表面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单调乏味的状况仍然存在。与大学生身份不和谐的现象几乎随处可见,如学术贿赂、课桌文化、考试作弊现象等,若对其进行鞭辟入里的剖析,不难发现这些不和谐的现象背后的道德问题,即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知与行”脱节的矛盾,诸如盲目从众和攀比心理;功利需求驱使的急功近利行为;由于被压抑而催生的逆反心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指导加以扶正,从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着手进行探究。当前,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困境:第一,道德人格边缘化倾向是影响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大学生道德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新旧观念、中外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使其感到失落与困惑,这种矛盾冲突的结果是有的大学生把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奉行“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信条等等。其具体表征为: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关系上易走极端,要么觉得对方完美无缺,倾心结交;要么态度急剧转变,化友为敌,肆意诽谤诋毁;在情绪上既易焦虑或抑郁,又易情绪冲动,不可控制的盛怒经常出现,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冲动行为,如参与赌博、挥霍金钱、滥交异性等,过着糜烂的生活,有的甚至有自伤、伤及他人或反社会行为;第二,道德素质匮乏是影响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由于大学生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而引发的诸如“马加爵事件”、“复旦研究生投毒现象”,在让教育者扼腕痛惜、痛定思痛的同时也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缺陷直接反映出的校园道德文化缺失频频敲响了警钟。转而对其进行力透纸背的分析发现,是由于社会方面的客观影响所致,不仅有来自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变革所带来的价值观念领域的激烈冲突的影响,而且还有来自价值观念的冲突所涉及的道德认知水平、道德价值追求、道德行为选择、道德责任意识、道德评价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导致大学生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观念形成、价值取向、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变化、矛盾、迷惘和缺陷;第三,道德标准模糊是影响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由于学校工作制度的缺乏,以及一些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致使人情文化衍生,因此在处理重大事务上难以做到民主化、公开化、公平化,在推优评奖、综合测评、入党甚至选拔性考试中存在着一定的人情因素。对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问题的不当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道德标准的模糊和道德原则的缺失,这些不良现象对校园道德文化建设造成的破坏力较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校园道德文化建设是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在笔者看来,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应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切实抓好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加大力度培养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的精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学风,坚持科学态度,讲求学术道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应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培养教师具有报效祖国和人民的远大志向和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其次,应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师德精神内涵的认识,培养具有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的教师,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杨洪林教授的精神是新时期良好师德师风的集中表现,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战线的集中体现。高校教职员工要学习杨教授精神,要无限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报效祖国和人民的高远志向;要有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创新进取的开拓精神、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要成为马列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宣传者,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还要成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成为校园道德建设的楷模和榜样。 "

(二)加强对传统文化中优秀文化元素的继承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关系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思想文化的激荡,引发了人们在价值认识上的较大分歧,随之而来的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各种社会思潮对高校校园文化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共同的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之魂。它符合于各行各业以及各个层次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指导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简为仅有12个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我们党在加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应强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教育,必须要经过理论教育这一中介环节,把“这种意识”“从外面灌输进去”,尤其是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给社会带来的许多不和谐因素,造成的利益冲突和思想混乱的状况下,这就要求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辩证的继承汲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元素,结合校园文化的现状,把大学生培养成道德素质较高的道德模范。

(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进行感恩教育双管齐下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关键在于大学生都有荣辱观的前提下,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认同的知性水平上,内化的最终结果必须由能动的主体认识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动,即外化践行。”大学生要在认同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下,自觉地将之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的具体行为。“人天生就有一种感恩意识,可以说感恩是人的一种先天的道德禀赋。”感恩教育是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感恩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地加以利用。同时我们还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伦理内涵。”以胡锦涛同志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教育工作者唤起学生在感恩、知耻方面的情感。因此,我们大学生应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组织、感恩社会……在感恩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和境界,不断服务社会,回报人民,担当责任。

(四)深入研究与广泛宣传

高校“理论工作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其解释和回答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指引。”高校教育工作者以及研究生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忠实的拥护者和宣传者,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高度抽象的社会思潮转化成体现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大众化的话语表达方式,坚持将社会主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具体的各种生活载体中,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和浓厚的舆论氛围,使人民群众在亲身体验与氛围感染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认同并转化为自觉行动。

三、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凸显,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项善始善终坚持不懈的巨大工程,需要每一个国民持之以恒的努力。高校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阵地,因此,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并渗透到高校教学中,推动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而促进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最终使高校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实现我们的和谐校园梦,建成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象历险记之一
福娃运动会
笔盒里的争论
小象历险记之二
香蕉船
女神种树
春天的童话
孙小圣旅游记
狡猾狐狸与聪明小白兔
小猴知错就改
拖鞋找朋友
凤凰
一群淘气包
驴和马
大树的自述
低年级数学组教研总结
五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班教学工作总结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学期教学工作小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思品教学总结
学期教学总结
2012年教学工作总结
年度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总结
数学科教学总结
农村种植项目北虫草养殖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家养的鹅是驯化的雁
畜禽养殖粪污处理现状及对策
棉子皮平菇菌糠在肉羊育肥中的应用研究
“畜牧局长”的“畜牧经”
浅谈农村养殖疫病多发的原因对策
山东青岛:肉羊养殖业快速发展
标准化规模养殖 农业增收新亮点
夏季肉羊养殖八注意
对湖北省畜牧强省发展战略的思考
重庆忠县将引进3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化生态循环项目
农村蛋鸡养殖场户搞好免疫接种
农区规模肉羊养殖场的建设
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
浅析渔业水域污染与渔业养殖生产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拜访古桥朗读体验──《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让你的课堂“亮”起来──《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教后记
发现美 感受美──《山中访友》教后记
《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第六自然段的锦上添花
珍奇胜景 难忘之旅──《山中访友》浅析
《山中访友》课堂实录
人树相融感受情境──《山中访友》教学片段
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为一体──《山中访友》教学反思
课堂因老师而精彩──听王小利老师的《山中访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