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隐喻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论文摘要:作为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隐喻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密切相关。在传统的研究中,隐喻被视为是一种普通的修辞手段,现在的研究则明确地将其视为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重要方式。隐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的途径;隐喻可以使人们将自己的经验概念化;运用隐喻还可以创造新的意义,表达新的思想。将隐喻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目前已是一种趋势、一种需要,我们可以在英语词汇教学和跨文化教学中应用隐喻理论。

论文关键词:隐喻理论 认知现象 英语教学

一、隐喻与隐喻理论

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隐喻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密切相关。人们对隐喻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300年,亚里斯多德就对隐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指出隐喻是用一个词来替代另一个词以表达同一个意义的一种语言手段。这也就是说,隐喻是一种意义转换,隐喻必须涉及至少两个词或两种事物,其中之一在构成隐喻的过程中其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亚里斯多德的“对比论”阐明了隐喻的重要特征。但是,亚里斯多德将隐喻仅仅限定在名词的范围内,排除了将其他词用作隐喻的可能性,因此也就无法揭示出隐喻现象的本质特征。到了20世纪30年代,理查兹提出了他的“隐喻互动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新意义创生的过程,是两个词的词义相互作用的产物。该理论将隐喻视为是一种语义现象,并将其置于句子的层面来加以研究,从而就突破了传统修辞学的将隐喻看做是一种对比和意义替换的修辞现象的局限。20世纪90年代是对隐喻进行研究的高峰期,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的状况。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Lakoff & Johnson)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隐喻认知研究时代的到来。在该书中,隐喻被定义为是以某一领域的经验来看待或认识另一领域的事物的一种表达方式[1]。

二、隐喻在人们认识与表达过程中的作用

隐喻性思维是人们的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特别是在认识抽象事物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有助于人们用已知来理解未知,也有助于人们重新理解已知事物。隐喻作为人们组织思维的一种工具,对人类语言的发展及人类在认识和表达事物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习惯于参照自己熟悉的、有形的或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考或表达无形的、抽象的概念,从而就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域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隐喻概念体系。隐喻概念会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形成一个整体,从而使之在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人们隐喻思维的过程之中,它反映了人类语言的原生特征,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隐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常常被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着。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不只是通过视觉来认识事物,而且也通过其他各种感官的共同作用来感知和认识事物,这种共同作用的结果使人们能从中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似之处。人们常常会将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相提并论。人们之所以会如此对待这类事物,就是因为人们在自己的认知域对其产生了相似的联想,因而就能运用对事物的感知交融来阐释、评价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情感和真实感受。

三、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正确掌握词语的基本意义与其隐喻意义

隐喻性思维是构词的基础,词语的产生及其语义的发展都具有隐喻性,所以隐喻意义丰富的常常就是基本范畴中的词汇。表示身体各个部位的词语、表示温度的词语、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等基本范畴中的词汇或词语均具有丰富的隐喻蕴含。这样,教师教学中在注重基本范畴中的词汇教学的同时,就可借助隐喻理论来进行词汇隐喻意义的讲解。例如,“mouth”意为口,亦称嘴,由于作用相同,所以也可以用来喻指河口、瓶口与隧道口(the mouth of a river/a bottle/a tunnel);由于形状相似,所以“tongue”也可以被用来喻指鞋舌与火舌(the tongue of a shoe/fire)。再如,“heart”一词被赋予了丰富的隐喻蕴含,所以人们就用“sweetheart”来比喻恋人和情人;出于对其形状和功能上的相似之处的联想,人们又用“heart”来喻指“中心”和“要点”等。

(2)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对多义词的掌握

认知隐喻学通过意象图式和隐喻等手段很好地阐释了一词多义的现象。每一个词条,其最基本、最先产生的是其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又产生了它的其他义项。由于其他义项与基本义项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所以这些有关联的词义就构成了该词的意义范畴。英语中的多义词大量存在着。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不可能也无需去学习某词语的每一个义项,只要在掌握了某词语的基本意义后再按照相应的构词规律加以推导,就能明白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确切含义。在英语中,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相互关联的这一事实证明了隐喻在词汇意义的创造与扩展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3]。

认知隐喻观认为,由于人的思维源于人自身的生物本质、人的自身的经验和人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所以空间概念就是人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物理空间概念经过隐喻模式被映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上之后,其他本无空间形式的事物也就被赋予了一种空间意象,这样某个词便有了用于不同认知域的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义项,英语中的介词一词多义的现象就是其典型的例证。这样,学生在了解了空间概念在其语义扩展中的作用以后,他们就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英语中的介词一词多义的现象;教师在了解了隐喻性思维在词义扩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后,在词汇讲授过程中就能很容易地让学生领会同一词汇的不同意义之间的隐喻关系。"

(3)培养学生的隐喻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快速而准确地掌握新词

新思维的产生与发展需要用新概念来表达;新事物的出现也需要用新词语对之进行定义或命名。人类不是无止境地在创造新词,而是不断地将已知事物与新的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找到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之处,从而就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样也就扩展了某些词汇的抽象意义。例如,“memory”一词的最基本的意思是“记忆”,但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其含义也被拓展为具有相似功能的计算机用语“存储器”上;“virus”本来是一个医学术语,但基于隐喻认知方式中的类比,它又被用于计算机领域,即指computer virus(计算机病毒);至于计算机用语中的mouse(鼠标)、menu(菜单)、window(窗口)和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路)等,也同样都是基于隐喻思维而来的。另外,在旧词新义或新词语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也均起着重要作用。这样,了解了语言的隐喻性的本质以后,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掌握英语新词,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英语词汇,就能更好地理解隐喻性的语言及英语习语,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及其意境。

2.隐喻理论在跨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1)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共通之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也有制约作用。所以,学习语言不只是要学习语言本身,还要了解语言中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这样,研究文化,隐喻就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因为隐喻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提纲挈领地组织起来。隐喻作为一种各民族共有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它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奠定了心理基础。对概念隐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发掘词汇中的文化内涵。通过研究概念隐喻,我们可以了解许多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人的头脑中确立起来的,同时也可以将其与自己的母语文化相比较以更好地促进理解。尽管英汉两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不同,但人类的社会文化背景还是存在着种种相似之处的。如此,基于共同的认知结构,扎根于不同文化领域中的隐喻便可能相互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共核。这种文化共核反映在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上,自然也会产生出许多共性。这样,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让学生关注两种语言中的隐喻及其表达方式,那么对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就会有积极的意义。在英语中,常常用UP来表示健康、幸福或成功,而DOWN则表示生活中不好的方面。例如,“look up”的意思为好转(尤指价格上升或市场活跃)或有起色,而“let somebody down”则是令人失望的意思。在汉语中也是如此,汉语中的“蒸蒸日上”是形容事业在一天天地向上发展,而“每况愈下”则表示状况越来越坏。英语中TIME IS MONEY这一结构隐喻是通过将表示具体概念“金钱”的认知域映射到表示抽象概念“时间”的认知域上而实现的。汉语中同样也存在着包含有“时间就是金钱”这一结构隐喻的隐喻表达方式,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和“惜时如金”等。但是,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并不排除不同语言间的差异性,这正如莱考夫(Lakoff)所言:“隐喻映射在普遍性上有差异:有的可能是普遍的,有的是分布广泛的,还有的可能是某种文化所特有的。”

(2)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英汉文化间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异也必然在隐喻的表达方式上留下深深的烙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对情感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例如,英语民族用“容器中热的液体”来比喻愤怒(如simmer down),而汉语民族则用“气”来隐喻愤怒(如怒气冲天);英语中喜悦是“离开地面”(如I’m on cloud nine),而汉语中的喜悦是“心中的花”(如心花怒放);英语用航海中的术语来表示恐惧(如be taken aback ),而汉语则用“吓破胆”和“魂飞魄散”来隐喻恐惧。受图腾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对龙和凤等非现实类动物崇拜有加,认为龙是高贵和尊严的象征,是能行风布雨的神圣而吉祥之物,凤是美好与才智的象征,而英语民族则将龙视为是凶恶狠毒的象征。这样,把“亚洲四小龙”译为“Four Asian Dragons”就有些不妥;如果将之译为“Four Asian Tigers”,就不失为是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因为“tiger”(老虎)在西方人的心中是一种较为强悍的动物,它不会使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

通过系统地运用隐喻来进行文化教学,不但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地利用对母语的正迁移来理解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的共性,还可以使学生认识英汉两个民族在隐喻思维上的差异,进而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差异,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文化教学的途径[。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春天在哪里——燕子专列
绝招(续)
《小摄影师》续写
《池上》改写
续写《小摄影师》
《小摄影师》续写
《封神演义》续写
请求
航天飞机
南苑的荷花
赛马以后
续写《炮手》
扩写《刻舟求剑》
《炮手》续编
《小摄影师》续写
科学教学总结
小学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08年教学工作总结
初二年级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科学教学总结
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语文教学总结
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总结
小学五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提高小规模养殖母猪繁殖力的措施
绝壁求生的山羊
养鱼泵在硅胶柱层析等实验中的妙用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武钢养猪
山羊兹拉特
芽孢杆菌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奶牛便血的病因分析及中西医综合疗法
4.7 VS 26 炼钢还是养猪?
开春畜禽养殖应采取五措施
仔猪腹泻常见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国内首家水蛭养殖场
青州养蛇女顾学玲
人工养殖技术申报专利
养蛇养牛女强人的五件法宝等
《穷人》中心思想
《穷人》续写
《穷人》近义词反义词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句子解析
《穷人》教学片断
《穷人》教学杂谈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写作特点
《穷人》课堂实录
《穷人》教学实录
《穷人》词语注释
《穷人》文章导读
《穷人》片断赏析
《穷人》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