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高策略

试析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高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试析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高策略

"

论文摘要:内部言语组织能力、语言编码能力和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等是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提高内部言语组织能力的策略包括加强思维训练和信息储备;提高语言编码能力的策略包括熟悉语法规则、对字词进行准确提炼、恰当运用修辞、掌握句式变换的方法等;提高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包括把握语音吐字技巧和注重声韵传情表达。

论文关键词: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 构成要素 提高策略

一、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

关于语言产生的阶段,不同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模型,在这里我们采用的是安德森的三阶段模型。安德森三阶段模型:构造阶段,根据目的确定要表达的思想;转化阶段,运用语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语言的形式;执行阶段,将语言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在三个阶段中,决定教师语言运用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下:

1.内部言语的组织能力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产生说话意念时,在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并不是人们实际听到的完整的、展开的语句,而是一些词或词组片段,这些词或词组便是内部言语。内部言语具有隐蔽性与简略性的特点,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由于内部言语不直接用于交流,因此不必考虑是否被别人理解,它常常以压缩、简略、概括的形式出现。例如,某教师准备就某个问题展开讲解,他的大脑思维会立刻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产生与这一问题相关的以关键词为核心的“语点”,形成内部语言。而在他的思维内部,这个“语点”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熟悉的词或一个短词组,但它可以代替一系列的意思,甚至代表一个完整的涵义,并在教师外部语言中起重要的作用。

2.语言编码能力

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教师内部言语属自我传播,无法被学生了解,只有将内部言语转换为社会公认的特定语言符号,才能起到交流的作用,这一过程便是语言编码。语言编码能力就是将思维通过语言符号进行外化的能力。从语法方面,教师应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教学用语,对语言进行编码时应做到成分完整、结构清晰、词语位置恰当。在逻辑层面,要求教师在语言编码时不能违背思维的规律。从接受性的角度看,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在现实中,很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在课堂上不是想要表达什么就能说出什么,也不能做到说出了什么便是表达了什么,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个人的语言编码能力不足。

3.有声语言表达能力

与日常人际传播相比,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应更清晰、更高效。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不仅对语言内容有所要求,还要对声音形式有所要求。同样的内容,有的人说出来悦耳动听,有的人说出来却让人昏昏欲睡,这也证明了有声表达形式在语言传播中的重要性。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说:“有声语言要比书面语言丰富得多,丰富的是什么?是语音。”教师应重视声音的音高、音量以及语速的变化和组合,要通过语流松紧疏密的变化来传情达意,做到音随意转、气随情变、抑扬顿挫、和谐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联想,丰富学生的情感。

二、教师课堂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策略

1.内部言语组织能力的提高策略

教师的内部言语组织能力取决于思维品质和信息储备。思维品质表现为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等能力,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复杂操作来实现的。信息储备来源于教师的日常积累,它是一种持久的内在力量。

(1)思维训练策略

思维是表达的前提,教师要想迅速做出言语反应,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必须加强思维训练,这是提高内部言语组织能力的前提条件。当教师的思维具有清晰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时,他才可能在产生讲话的意向时,迅速明确意向的中心点。中心点虽然不是具体的语言内容,但它是思想的内核。只有具备了思想的内核,才能进一步抓住语点主干,并选择词句。为了提高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加工,做到思维灵活、思路畅达。其次,要加强思维的系统性训练,养成多层次、多方向、全面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具体训练措施有阅读论文和散文、撰写教学反思日志等。阅读论文能够强化教师的逻辑分析能力,阅读散文能够培养教师感悟和观察的能力,撰写教学反思日志能够提高思维的系统性,这些行为有助于增加教师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2)信息储备策略

过去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信息储备包括知识和观念两方面的内容,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量及其对语言材料的掌握、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等对其内部言语组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的信息储备量少或不稳固,其在提取、激活相应的信息时就会感到困难或速度缓慢,更谈不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了。卡耐基说:“即使是再伟大的演说者,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及得自书本的资料。”任何需要提高自己语言表述能力的人,都需要以听、读等各种方式扩大自身的信息存储量,这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必经之路。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在头脑中储备了大量可供选择的信息与词语,在表达时大脑才能做出迅速反应,产生明确的内部语言;否则,则会出现由于内部言语组织混乱、语点不清晰而引起的词不达意的现象。

2.语言编码能力的提高策略

内部言语产生后,教师需要通过对语言进行编码来实现由内部思想向外化的语言符号的转换。在语言编码过程中采取一系列策略,有助于提高教学语言的启发性、生动性和审美语感,增加学生的瞬时信息接受量,提高语言传播的效果。

(1)语法规则策略

熟悉语法规则是教师语言编码能力提高的基本要求。语法规则是语言规则中的一部分,如果教师缺乏语法知识,便会出现句子成分残缺、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问题。这不仅会影响教学语言的正确性,还会影响信息传播的效果,甚至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提高自身的语法运用的水平,教师不仅需要熟记语法规则,还要通过大量阅读,理解不同语境中的语法现象,并通过经常性的反思审视自身存在的语法问题。在确保语法使用正确的前提下,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重要。课堂上教师语言的运用不能像日常聊天那样随意,需要注重内容的集中性、条理性和有序性;否则,即使语法正确,逻辑上的混乱也会导致教师不能清晰地表达信息含义,让学生难以接受。 "

(2)字词提炼策略

对字词进行准确提炼是教师语言表达在可接受层次的要求。表达准确、生动是交流有效的基本前提,教师课堂教学不是想到哪讲到哪,好的教学语言虽然没有复杂的结构,却能体现出教师独具匠心的缜密思考。在词语选择上应尽可能准确、贴切、得体,尽量将书面文字词语换成经过加工的精粹口语;在句式选择上要尽量简短明快,少用倒装句和长句,更不能照搬书面语,应做到既通俗生动,又要规范有序;还应防止出现无意义的重复,不论是习惯性的对句末词语的重复,还是口头禅的重复,其本身都是一种语言杂质,会使学生大脑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形成抗拒心理。

(3)修辞策略

修辞能帮助教师达到语言运用的理想境界。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描摹、借代、比拟、对比等,不同的修辞手法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使语言表达更为鲜明、形象、生动。以比喻为例,它利用师生双方的共同体验,激发学生的联想,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以浅喻深,或以熟喻生,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浅显化,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清晰化,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运用要与教学表达的需要相结合,不可为了刻意追求修辞而节外生枝或离题延伸,从而影响教学内容的表达。

(4)变换句式策略

句式的变换体现了教师运用语言的创造性。变换句式是语言编码技巧之一,是一种语言对思想的“包装”,而这种“包装”往往有利于使语言更好地表情达意。首先,通过变换句式可以使语气表达更为强烈。例如,通过使用“岂不”、“难道”、“为什么”、“哪里”等词语可以变直陈句为疑问、反问、设问等句式,运用这样的句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能让学生产生亲近感;通过“不得不”、“无不”等词语,可以把肯定句式变为双重否定句式,加重了句子的语气,能产生特别引人注意的效果。其次,通过变换句式可以使教学语言从平淡的常规用法中脱颖而出,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次,恰当进行句式变换,可以使句子的结构更紧凑,语气更贯通。如“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感动了”,这句话前面两个分句是主动句式,后一分句改为被动句式,既保证了三个分句陈述对象的一致,同时也收到了更好的表达效果。

3.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策略

在课堂上,教师在头脑中组织好的言语序列只有通过有声语言传递出来,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师的有声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瞬时信息接收量。“气为声之本,气乃音之帅”,教师只有练好气,才能发出优美而响亮的声音。教师除了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外,还应运用好以下策略。

(1)语音吐字把握策略

教师语音吐字的清晰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语言内容的辨析。清晰的吐字发音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能以无形的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部分年轻教师经过学习都能讲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但部分教师在吐字习惯方面却存在以下两种倾向:一是过于自然的状态,给人以“吃字”、“秃噜字”的感觉,评课人常常以语速过快对其下评论。事实上,导致教师“秃噜字”的主要原因是由教师唇舌无力引起的发音不到位、字音清晰度下降。另一个倾向是刻意追求每个字的字正腔圆,结果使声音形式刻板僵硬,缺少灵气,毫无美感。为克服这两种倾向,教师应尽量做到:咬字紧而不死,吐字力度灵活,掌握强弱不同的多种吐字技巧;应保证各个音素齐整完全,不能使发音含混于有无之间;咬每一个字时,“出口”和“收音”都要分明,做到“吐字如吐珠”,要将每个音节都送到学生的耳朵里。

(2)声韵传情表达策略

教师有声语言的表达应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赋予声音以生命力,使其能够更生动、更深刻地传导出教师的意图。抑扬指语句的起伏高低,根据表达内容和情感的不同,语势可以上扬、下抑或保持不变;顿挫使教师语言层次更清晰,更有立体感,有语法停顿、感情停顿和逻辑停顿之分。语法停顿是语法结构需要的自然停顿,感情停顿可以满足教师表达情感的需要,逻辑停顿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轻重是对语音强弱的处理,或增强,或减弱,若能恰当运用,可以突显词语的语义特征,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缓急指教师语速上的变化,缓与急是相对而言的,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教师语速受讲解内容的制约,过快或过慢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感。为此教师应避免使用缺乏对比的单一语速,尽可能缓中有急、急中有缓,通过语速的快慢变化,将内容和思想的差异表达出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眼中的秋天
找秋天
二00八年的第一场雪
爱美的春姑娘
游九龙潭
暴风雨的来临
游人民公园
雷阵雨来了
秋天
老家的秋天
下雨
春雪
收获
走进“金色世界”
春天的景色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
六年级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秋季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阶段总结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浅谈农村养猪户如何降低成本增效益
浅谈池塘实行立体养鱼的探讨
“长命”猪成为养猪新方法
水产养殖常见问题解答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外行养猪 4年成为当地大户
丁磊:用造飞机的精神养猪
一张发票“憋黄”养殖合作社
山羊痘的防治
山羊原绒单纤维断裂强力测试的探讨
山羊上树带来的商机
鮰消费迅猛 养殖莫失时机
规模化养猪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关键技术与效果评价
一诺千金,信义弟妹养猪拾荒3年偿还亡兄巨债110万
养猪不停赚钱稳
以《穷人》为例谈巧设疑促感悟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揣摩心理活动 培养感情朗读──《穷人》教学案例
体悟“穷困”──《穷人》教学片段
《穷人》教学反思
研读品悟 精读体会──《穷人》教学谈
《穷人》教学反思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穷人》中传神的“哦”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
从续写《穷人》想到的
我对《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穷人》教学反思
问出一片新天地──《穷人》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