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我国高校应当普及知识产权教育

试析我国高校应当普及知识产权教育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24

试析我国高校应当普及知识产权教育

"

论文摘要: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我国知识产权的教育目前仍很落后,所以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有其迫切性。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之所在,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应从完善课程设置和加强知识产权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教育 人才培养 普及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知识产权的竞争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便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高等学校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知识产权教育的时代背景,根据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拟提出关于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完善能有所裨益。

一、在我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的迫切性

在我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既是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根本之所在,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1.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需要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为提升我们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08年国务院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我国实现知识产权战略的九大举措之一。知识产权人才是从事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服务的有复合性、高学历性和实践能力强等特点的人才,其中包括知识产权策划人才、知识产权开发人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和从事知识产权的教育与研究的人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走向国际舞台,所以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缺口很大,如果以给10万个大中型企业每个企业配备1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标准,那么全国就需要10万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均没有配备这类人才。高校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知识产权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鼓励创新和保护创新的制度,创新是知识产权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然而,广义上的创新并非仅指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思想创新、观点创新和方法创新等,都属于创新。目前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创新属于一种高不可攀的创造活动,所以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均对之敬而远之。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能力,创新也不是只有理工科学生才能做的。比如,通过研究他人的前期研究成果,结合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自己的新的观点,或再从某个新的视角对之加以论证,都可被视为是一种创新。所以,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创新是许多人都可以做到的。通过对专利法中的关于发明所应具备的实质条件的学习,可以使大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更加具体;通过揭示将智力成果产权化、资本化或产业化的本质,可以强化大学生对知识产权中的利益驱动机制的认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另一方面,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获得发明专利权的必备要件之一,如何认定某项发明创造中的创造性与新颖性,则是专利审查中的关键一环。新颖性的认定方法就是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专利文献是集技术、法律、经济与战略信息于一体的文献,传播的是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是一种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世界上95%左右的发明创造都可在专利文献中查到。实践证明,利用专利文献,可以缩短研究者60%左右的科研周期,可以节约40%左右的科研经费。所以,在高校开设专利法和专利文献相关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会利用专利文献中的信息来进行新技术研发的本领,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同时也有利于规避法律风险。

3.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需要

高等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大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具备知识产权素养则是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之一。知识产权规则意识和保护意识是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大学生知识产权规则意识和保护意识的形成将会对营造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只有在全社会形成了一种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的风气,科技强国、“知识改变命运”才能真正成为现实。知识产权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知识产权的意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人们不论是查找资料、听音乐、看电影,还是聊天交友,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人们已经习惯了从互联网中来查寻各种信息。但是,很多信息属于人们的智力创造的成果。对这类成果,如果不属于公众可以随意使用的范围内的,我们就应该对他人的产权有一种尊重的态度。目前在高校存在着一种怪现象,即不管是完成平时的作业,还是撰写毕业论文,不少人基本上是复制或抄袭他人的成果,所用资料也主要来自于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数据库。这是一种严重的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性。这种天下文章皆“拷贝”的做法,一方面说明了大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钝化。笔者认为,这也是知识产权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后果。

二、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现状

在《纲要》中,我国规划,在小学和中学阶段,我们就应分别完成知识产权的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当前条件下,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教育具有更大的迫切性,是整个知识产权教育的重心之所在。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教育起步于上世纪的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探索,应当说,我们的知识产权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仍然落后,我们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上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现状和不足

(1)我们的知识产权教育目前仅限于模式单一的专业教育

目前,我们的知识产权教育主要只限于在某些高校所开设的知识产权专业中的专业教育,比如在一些法学院或知识产权学院所开设的知识产权法及其相关课程中的知识产权教育。这种较为单一的法学性质或管理学性质的教育,没有整合高校的学科资源,割裂了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的关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必须有理、管、文等多学科的背景,所以当前的教育方式不符合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要求,并且也是与我国企业急需专利工程师、专利律师和专利战略管理者的现实需求相脱节的。在这方面,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美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教育和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他们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知识产权人才,要求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人才应具有跨学科的背景,应是复合型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他们广开选修课,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并且广泛吸纳具有知识产权实务经验的律师或专利代理人兼职授课,借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公共教育中知识产权教育的严重缺失亟待加强 我国高校应当普及知识产权教育,这早已被知识产权教育界所普遍认同,并被写进了《纲要》:“在高等学校开设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尽管如此,但我们的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至今仍无任何进展,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2.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之所以存在前述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

(1)国家对知识产权教育重视不够及相应的激励机制的欠缺

加强知识产权教育是实施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的根本之所在,在九大战略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但从《纲要》的体系结构来看,知识产权教育所在位置既不醒目也不重要,这显示了国家对知识产权教育重视的不够。同时,相关的激励机制也欠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已达3年,但在知识产权教育方面至今仍未见有实质性的进展,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至今也没有出台任何文件对知识产权教育加以推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知识与信息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所以高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及其课程结构也应当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纲要》提出的要求,从政策导向、财政支持、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等方面对知识产权教育加以推动。

(2)我国知识产权文化有欠缺

三、在我国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的建议

为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使我们的知识产权人才能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笔者认为,根本的途径就在于应在高等教育阶段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普及知识产权教育意味着对所有在校大学生都要进行有关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知识产权文化氛围。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促进发展”应当是通过普及知识产权教育要确立的理念。确立起这一理念必将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努力钻研,勇于创新。只有公共教育中的这一基础扎实了,专业教育才能在此基础上精益求精,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知识产权的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应从完善高校课程设置和尽快培养知识产权师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专业限选课和公共必修课来取代当前的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形式。目前,一些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因受课程性质和考查方式的影响,所以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教学效果欠佳。应将知识产权教育作为在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目前教育部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法律基础”部分只占到该课全部教育内容的25%左右,并且其中还涵盖了各个部门法的主要内容,所以知识产权所占比重就可谓是九牛一毛了。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素养来说基本上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开设知识产权公共课与目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并不冲突,所以完全可以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之外,再开设一门知识产权公共课。另外,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还可以创设一些知识产权的选修课。比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可开设《商标法》、“知识产权管理和经营”等课程,理工科专业可开设“知识产权开发与维护”、“专利文献与检索”、《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课程,文史和新闻传播类专业则开设《著作权法》等课程。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笔者认为,可采取三项具体措施,即提升知识产权学科的地位、由学校自主培养和从社会上引进人才。目前,我国高校现有知识产权教师约为500人左右,未来5年至少还需新增师资2000人。在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学科地位的提升必将有利于扩大师资的规模,有利于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由于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的教育大多是在法学院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而知识产权法又没有独立在该法学之下的二级学科,所以就影响了该学科领域人才规模的扩大。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当提升知识产权法在法学中的地位,应尽快使知识产权法成为法学中的二级学科,同时增加知识产权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加速培养各种层次的知识产权的专门人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数量增加以后,才有可能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普及提供保证。另外,由于知识产权人才需要有多学科知识的背景,所以高校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多样化的优势,从学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师中抽调出一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使之通过培训或学历深造成为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和一定实务操作能力的知识产权专业的教师。最后,高校还应当设法从校外聘请优秀的知识产权律师、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法官及著名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到学校来兼职授课。高校应整合法学、管理学及理工学等各专业教师的资源,成立知识产权公共课教研室,由该教研室对全校的知识产权公共课的教育和教学实施统一的组织和管理。<>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冰雕
难忘花市夜
仙都之旅
享受佳肴
游烂柯山
游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难忘的一次--海南三亚游
美好的时光
上海科技馆参观记
观世界航天科普展
游玩散记
游欢乐谷
菊景
蓝色的大海
游海洋公园
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性的失落及其重塑
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
关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承担网络道德教育
浅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探
试论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的新任务
关于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关于高校应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途径探析
浅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认识与网络道德教育
浅析和谐社会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构建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
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化的新视角
浅论大学生网络诚信问题
浅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学化研究
试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对策的思考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
《快乐的节日》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