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6

试析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大学外语教学

"

论文摘要:生态主义文化观是一种以平等、互补与和谐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文化的观点。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进行大学外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来进行大学外语教学,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同文化间的互补和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则。

论文关键词:生态主义文化观 大学外语教学 文化导入原则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趋活跃,外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所以外语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同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语教师持一种怎样的文化观,这是一个关乎其微观教学活动的宏观理念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黄色的农业文明和黑色的工业文明之后,绿色生态文明时代正呼之欲出。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视阈下,生态主义思想不仅体现在保护自然和防止污染等方面,而且也体现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在重新审视人类文化生态系统中各不同成员之间的关系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大学生肩负着传播先进思想、担当公民表率的社会责任,教育大学生树立起具有生态价值取向的价值观,无论对于大学生个体还是对于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生态主义文化观概述

生态主义思潮是在现实的逼迫下应运而生的,从产生之日起,它就背负着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使命。生态主义思想对人类社会的最大贡献就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看问题的方法和原则。在当下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大背景之下,生态主义文化观可以说是一种颇有忧患意识的文化观,同时它也兼具包容和超越狭隘的品格。它倡导平等,反对霸权;提倡对话,反对封闭;高扬和谐,反对冲突。著名生态学者雷切尔?卡森就主张,人们应该用“生态整体观”来看待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整体主义同样也适用于人类文化生态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应将世界上各种同质或异质的文化看做是地位平等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的成员。然而,在对生态主义文化进行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的时候,有专家和学者注意到,单纯的理论研究枯燥而乏味,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也使这种具有普适价值的方法论被束之高阁,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而也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主义文化观与外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就扭转了前述理论研究日趋学院化、晦涩化和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

二、生态主义文化观对推动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向交际与文化教学方向发展。在目前中西文化交流频繁而深入的状况下,也使越来越多的我国外语教师有了到目的语国家学习的机会。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纷纷开设了诸如美国文化、英美文学、欧洲文明等面向大学生的文化通识课程。但是,与大量介绍西方文化的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状况相比,外语教学中的关于文化观的研究还相对滞后。文化观是解决如何看待不同文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一种观念。大学外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要对中西两种语言和两种不同的文化作比较,所以比较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外语教学的方法。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电影、书籍、电视和宗教传播向世界各国推行他们的文化霸权主义,美国的文化凸显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地位,它藐视其他国家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外语教师和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种不和谐的、反生态主义文化观的影响,从而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标尺来衡量我们的文化。这也就是说,这样的文化观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我们大学中的外语教学,影响着我们的外语教师和学生。因此,对我们来说,我们的大学外语教师在教学中持何种文化观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的外语教师要有自己的清醒而独立的国际视野,要用生态主义的视野和视角来看待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以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基准和尺度来看待其各个组成部分。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使者,作为承担着影响人、教育人角色的社会群体,大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生态思维,必须教育学生看问题应具有生态视角。外语教师在其外语教学中坚持生态主义的原则,对学生进行生态文化的教育,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生态意识和生态视野的文化人。大学外语教师优化其微观语言教学环节的前提是必须树立起紧扣时代脉搏的宏观的教学理念。

三、生态主义文化观指导下的大学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生态主义文化教育在大学教学中的失语绝非是个别现象。生态主义在大学教师教学理念中的缺位,生态和谐意识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缺失,直接导致了作为时代精英的大学生们缺乏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有的生态视野。笔者认为,大学外语教师在其外语教学中进行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的渗透,引导学生从以平等、和谐与对话为主要特征的生态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中西两种文化,不仅可在建设绿色文明的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并且也有利于使外语教师走出为教语言而教语言的窠臼,对推进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也有重要意义。

1.倡导中西文化互补性原则

人类只有突破自己的一己之限,才能达到使自己与自然彼此相安的境况。大学外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学资源中的生态意蕴并在生态主义原则指导下来进行文化的对比。在目前高校使用较多的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中的“与自然力量抗争”一节中,拿破仑和希特勒作为人类征服欲极度膨胀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吹响冲锋号,在敲响战鼓、在万军齐发的时刻,由于漠视了大自然中的气候变化的因素,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结果遭到了沉重的打击,最终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当今世界,在人类面临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今天,人们在寻求摆脱生态困境的办法的过程中,许多西方生态学者开始注意到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古人是用一种人与自然相交融的态度来看待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追求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统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对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有其重要的启示意义。这样,在分析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我们的外语教师就可以在中西文化互动互补的基础上,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全面而客观地看待各种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长久以来,在西方文化霸权的语境中,我们中国在某些方面对西方文化也敞开了怀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王岳川指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是用“三片”来实现他们对中国的文化输出的。首先是好莱坞的电影“大片”。好莱坞的电影“大片”在一定程度上充斥在中国人的休闲娱乐生活中,中国的许多青年更是美国电影的忠实拥趸。事实上,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视听材料也多是英美影视节目的片段。在讲授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我们的英语教师也主要是单向地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文化,极少有本国文化的讲授,即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地传达着西方的文化,有的甚至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持一种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国的文化。中国文化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缺位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使其中一些人滋生了一种违反平等和谐与共存的反生态主义的思想。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化产生着影响的第二个途径是通过“芯片”,即通过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现代科技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不能不说,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大学外语教师应具有跨国界的文化自知,应有选择地接受西方文化,同时注意保留和发扬我们优秀的传统。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由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引发出来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主义的思想,田园诗人陶渊明就用它的饱含自然情怀的诗词指出了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生态危机的路径:转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观念,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望,致力于符合自然发展规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生态主义文化观的指导下,教师应向学生灌输生态主义的发展观,应该倡导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置于自然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西方文化向中国强势输出的第三个途径是以“薯片”为代表的消费主义。面对这种消费主义,我们应该教育和引导我们的年轻一代,应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来看待反生态的西方现代商业文化,应持一种“物质生活简单化、精神生活丰富化”的生活观。在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的今天,我们大学的外语教师应该转变言必称西方、言必称美国的将自己看做是一个文化依附者的姿态,应以更加开阔的生态主义文化观的视野来看待中西文化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的外语教师既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2.尊重中西文化差异的原则

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的共同的记忆,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和思想情感。在外语教学中,风俗习惯也是传达尊重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有些外籍教师常会对中国学生“侵犯”了他们的所谓“隐私”表示不满,原因是在向外籍教师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能争取到更多的学习口语的机会,一些中国学生常常会用英语询问外籍教师某种个人物品的价钱。这在中国是一种很平常的寒暄方式,有些中国人甚至还会很高兴地主动地告诉对方自己某种物品的价格。但这在英美等一些国家是被禁忌的,他们认为问这类问题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我们的外语教师常常会用类似的事例来说明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并且有时也不自觉地用西方的文化或习俗做标准来衡量中国的风习。这其实是一种文化自卑心理在作祟。经济有强弱,文化无强弱。外语教师若能着眼历史,即若能从根源上向学生讲清造成这类差异的原因,而不是简单地罗列现象,那么就能使学生逐渐树立起一种更加理性的生态主义的文化观。西方人崇尚个人主义,非常重视个体的意愿和要求。这样的价值观表现在人际交往上,往往就表现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疏离。西方人习惯于在与人交往时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即使是比较亲近的人,彼此间也难以达到“亲密无间”的程度。天地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不然就没有它们之间的统一与和谐。中国人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集体主义精神的高扬使个体更倾向于用自己在群体中的恰当位置及应发挥的作用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所以中国人在人际交往时的主动热情就是其主要基调。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大学的外语教师既不能用中国文化及其价值标准来衡量西方文化,包括习俗,也不能用西方人的标准来衡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判断。生态化的文化观要求我们,应尊重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21世纪是重视生态的世纪。生活在21世纪,人们应该使自己成为具备生态视野和生态思维的“生态人”。作一个具备国际视野的“生态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有环保意识,在思维方式层面应具备生态主义的视角。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秋天
我眼中的秋天
下雨
爱美的春姑娘
游九龙潭
走进“金色世界”
游人民公园
雷阵雨来了
暴风雨的来临
找秋天
春天的景色
老家的秋天
二00八年的第一场雪
春雪
收获
高三英语教学总结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科组工作总结
政治教研组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美术总结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上学期政治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总结
美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茶在养羊中的作用
养猪致富:不喂饲料 只喂牛奶
提高规模养猪场经济效益关键技术
雇主要学会“养鱼”
网箱养殖黄鳝收益大
尤轩宇:证券客户经理养猪
摩洛哥山羊爬树只为果实
浅谈职业中学畜牧养殖专业
浅谈池塘条件与养鱼水质
牲畜安全越冬措施要点
三股势力助推畜牧业信息化腾飞
养殖奶山羊 四季发“奶”财
规模养猪 慎防早春猪流感
“养猪环保”神话是这样创造的
规模化养猪场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香甜甜”的滋味──《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案例
《唯一的听众》相关链接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后记
理思路,说故事,提品位──《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感悟
老师,也要学会倾听──教《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
重逢小树林──《唯一的听众》后续
让世界充满爱──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后感
就这样被感动──《别饿坏了那匹马》听后感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后反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谈《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小练笔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