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

试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试论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

"

论文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提高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已成为社会和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各高校要明确当前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系统地分析问题的成因,通过营造学术道德氛围、普及学术道德规范、拓展学术道德教育渠道、建立学术道德教育运行机制来强化教师的学术道德建设。

论文关键词: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教育 问题 原因 教育的路径

近年来,随着高校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和竞争的日益加剧,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日益增多。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教师学术道德,已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些高校出台了相关政策和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但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学术道德,还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内化为个人修养,这就需要通过学术道德教育来实现。

一、当前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学术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高校对教师学术道德教育重要性认识普遍不足。纵观当前针对高校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不难发现,学术道德教育并没有纳入其中。当前的教师教育,在形式上以学历提升,国际、国内访问研修、短期培训为主,在内容上,以扩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主,忽视了学术道德教育,没有从教师成长成才的规律出发,科学地制定与教师学术道德发展相配套的政策并落实可操作性强的学术道德培训体系。对新进教师、中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只强调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对提高学术道德修养重视不够。

2.高校教师学术规范普及力度不够

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的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不仅会严重影响大学在学术界的声誉,使其失去学术尊严,还会阻碍学术进步,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不良的示范作用。一项针对18所高校的调查显示,对相关综合规范如《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等,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表示“不了解”;对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等专门规范,有31.4%的教师“不了解”;对本单位有关学术规范的规定,有16.3%的教师表示“不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了解相关规范。

3.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渠道不畅

中国科协在2008年9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有39%和23%的博士分别认为“值得同情”和“可以原谅”。这充分说明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仍是高校德育的盲区。之所以存在“盲区”,是因为高校教师在就学期间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不仅自身坚守学术道德的意识淡薄,而且对于学术失范行为还比较同情。“继续教育是面向离开正规学校教育后的所有社会成员的,主要是成人参与的教育与培训活动,是人们持续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继续教育具有与正规学校教育相同乃至更高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教育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国的教师继续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广大教师通过继续教育扩大了视野、更新了知识、提高了专业技能。新形势下,高校应通过继续教育加强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自觉抵制学术失范行为,维护学术尊严。

二、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评价管理制度的影响

当前学术成果的多寡是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许多高校都明确规定教师在聘期内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获得奖励的数量。在这种政策导向下,高校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既要上好课,又要搞科研,还要追求获奖,分身乏术。面对高校的这种评聘和考核制度,一些教师难以坚守道德底线,为求尽快出成果,抄袭他人作品或一稿多发也就不足为奇了。

2.社会浮躁风气的影响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大学也深受其影响,一些高校教师便把学术当做获取名利的手段。为了急于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获得各种奖励,从而尽快提升专业技术职务,确立自己的学术地位或行政地位,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现象很容易滋生。新形势下,无论是新入职的教师、中青年教师还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学术道德修养以抵御学术失范行为。“高校教师渴求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素质,其潜在的需求日益扩大,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 同学科、不同职务、不同年龄教师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 异”。通过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可使高校教师形成正确的学术道德观,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增强其自身软实力,还能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使其在校内的竞争力更强。 "

三、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的路径

学术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其系统性、整体性和针对性,只有把握住这几点,才能使高校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具有实效。

1.营造学术道德氛围

把师德建设作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高校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及专业知识量的增加,道德思维能力逐步增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相对成熟,接受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并非易事,不仅要有道德上 的认知,还要有道德实践的比对和检验,而后者更为重 要”。因此,教师自身要有学术道德义务感和使命感。在接受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个人的学术道德境界,用高尚师德师风教育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意识和习惯。学术道德规范只有主动地自我强化、自我修养,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学术道德品质,并进一步上升为个人的学术道德境界。境界的产生需要良好的外部条件。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强化学术道德规范的灌输、学术道德意识的渗透,也要积极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满足其精神需求,提升其职业幸福感,使他们除去后顾之忧。比如:对积极参加培训、进修的教师给予补助、报销培训费用等资金支持;对具有高尚师德师风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因家庭等各方面原因不能参加培训、进修的教师采取课时学分累积制等,切实维护教师的个人利益。

2.普及学术道德规范

掌握学术道德知识是遵从学术道德规范的前提。但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我们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大多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相关知识。因此,亟须加强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可采取新进教师培训、在职教师综合培训以及专项“规范”培训等。对新进教师的培训最为重要,高校要把好“入口关”,通过新教师岗前培训进行学术规范教育。目前,各省和高校的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大多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主,力图通过培训提高新进教师的授课能力,使之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各高校应将普及学术规范作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培训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取得资格证后方可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通过师德报告会、专题讲座、小型研讨沙龙、午餐会等形式对在职教师开展培训,由学校教务处、人事处等相关主管部门主办或各学院主办,针对教师感兴趣的学术规范或学术失范现象开展研讨和交流。对于国家和各省及学校新制定的相关学术规范,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习和研究,使广大教师系统迅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要求,并在教学和科研中加以应用。

3.拓展学术道德教育渠道 4.建立运行机制,强化学术道德管理

各高校应积极开展研究,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高校的经验做法,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教情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运行机制,提炼操作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建设措施和办法,并将教师学术道德建设作为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金、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倾斜,强化对教师学术道德的管理和监督,促使广大教师不断地提升学术道德水平。

总之,面对当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日益增多的趋势,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和渠道,强化教师学术道德建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外婆
游登封
厦门游记
宝贵的一元钱
假如我有魔法棒
我与祖国共成长
蜘蛛展
奶奶家的小狗
游江心屿
中秋节赏月
我的MP3
畅谈暑假期间生活
我爱那一片草坪
美丽四季
贝壳奇观
结果与过程层面的管理审计评价指标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
上市公司审计费用披露影响因素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论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独立审计委托模式
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
会计服务市场发展的动因及趋势计
效益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依法公正审计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内部审计职业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论国有出资人财务监督与总会计师制度改革
审计准则的经济后果分析
高校职务犯罪之审计剖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的动机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武器事业发展纪实
杨振宁简介
奥本海默
让生命课堂从这里起航──《木兰诗》教学案例
《木兰诗》教学实录
《邓稼先》有关资料
关于原子弹
《邓稼先》写作特色
《邓稼先》写作特点
钱三强──中国的原子之父
邓稼先生平简介
《木兰诗》教学实录
杨振宁和邓稼先
发现 讨论 探究 质疑──从《木兰诗》的教学谈研究性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谈《木兰诗》教学中游戏原则的运用──《木兰诗》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