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高校礼仪课“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初探

浅析高校礼仪课“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初探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4

浅析高校礼仪课“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初探

"

论文摘要:礼仪对于社会安定、国家兴盛、人际交往和个人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当前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笔者的礼仪课教学经验,对加强礼仪课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方面进行了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性总结,以期切实增强高校礼仪课的教学实效及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校 礼仪课 实践教学与考核

古人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对于社会安定、国家兴盛、人际交往与个人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是国家与社会的希望和未来,更需要加强礼仪素养,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更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于是,国内高校形式多样的礼仪课程也应时而起。而如何提高礼仪课的教学实效及质量,真正实现课程教学宗旨也成为当前高校普遍关注与研究探讨的热点问题。

高校礼仪课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它不仅要使学生知礼仪、懂礼仪,更重要的是要他们真正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用礼仪、守礼仪。因此,要提高礼仪课的教学实效及质量,就需要加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笔者认为,礼仪课的这种教学实践性应当包括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教学形式的实践性以及考核模式的实践性。为此,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礼仪课的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一、针对学生实际需要,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高校社交礼仪课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以学生实际需要为依据来确定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在许多高校,礼仪课往往是全校性的公选课,课程分班不分专业。这就给依据专业特色开设课程内容带来了困难,内容设置和安排有时不适合学生的专业需要,且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情绪。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切实了解学生对社交礼仪课的认识和实际要求。于是笔者对本校四个年级、各个专业的390名学生进行了课堂问卷调查与随机访谈。调查中,对于“选修社交礼仪课的理由以及对本课内容的要求”这一问题,大多数学生都会做一般性的回答:“为了更好地与他人交往”、“提高交际技能”、“学会与人交谈”、“学会塑造仪表形象,如穿衣、配饰”、“学会餐饮应酬”等。但也有部分学生提得很具体,如营销、贸易等专业的一些学生提到“想了解一些谈判礼仪”;行政管理和公管等专业的一些学生回答“想学习一些公务类礼仪”;外语类、对外汉语和国际贸易类等专业的一些学生提出,“希望多了解一些涉外交往方面的礼仪”;还有些学生提出“想多了解一些中国的礼仪文化与传统”;而有些大

三、大四学生便提到了求职礼仪与技巧方面的内容。

从这些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第一,礼仪课程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他们对社交礼仪的学习兴趣很大,期望也很高。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礼仪教育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手段,是自我发展的需要。礼仪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自我形象的塑造、人际关系的和谐,更关系到专业发展和未来成功。第二,礼仪课内容设置要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实际需要,应兼具共性与差异性。大学生对礼仪知识既具有共同性的需求,也因年级、专业、个体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因此,为了切实体现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提高高校礼仪课教与学的实效性,就需要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盘的设计与考虑,进行分批分类教学。于是,我们本着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实际需要特点,精心设置了课程具体内容。

一是本着学生的共性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保证礼仪知识的系统完整性。这是要求各专业和各年级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我们共设置了六章九个部分,主要包括绪论、仪表形象塑造(仪容、仪态和服饰)、交谈礼仪、通联礼仪(电话和信件)、馈赠礼仪、餐饮礼仪(中餐、西餐)。通过对这些社交礼仪一般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提高所有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修养,使他们以一种礼貌形象喜欢与人交际、敢于与人交际、成功与人交际。这些课程内容一般都会在学期初告知学生,并且欢迎他们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交往需要随时对完善这些内容提出修改建议。

二是本着学生的个性要求设置教学内容,保证礼仪知识的特色针对性。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和各年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个性化需求,我们还精心设置了四章七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如针对商务类学生的公务礼仪(政务和商务);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求职礼仪和职场礼仪;针对有出国留学需求和涉外交往专业学生的涉外礼仪、外国礼俗等内容。这些课程内容一般都会在课前、课后进行预告,需要学生自主选择和取舍。这部分内容的设置既满足了一些特殊群体学生的需要,也避免了由于内容设置不当而容易引发的逆反情绪。

此外,除了上述实践教学内容外,我们还在每堂课前或课后穿插了一些节日礼俗和人生礼俗,如漫话情人节、疯狂愚人节、感恩母亲节和父亲节、传统端午节、趣话中秋节、深情感恩节、快乐圣诞节、婚丧嫁娶、生日和诞辰礼俗等。学期末的调查反馈得知,大多数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既丰富了他们的大学生活,又增加了他们对中西方节日礼俗、传统礼仪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二、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实践教学形式

高校礼仪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目的是让大学生学到待人接物、衣着打扮、言谈举止的一般礼仪形式和操作技巧,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遵守和运用礼仪。因此高校社交礼仪课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须增强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实践性。但据学生普遍反映,由于礼仪活动参与几率小,整体实效不大,不能满足实践需要。针对这种实际的不足,我们精心设置了以团队合作、共同参与为特点的三种实践教学形式:

一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堂讲解与展示模拟结合。要体现礼仪教学的实践性,我们应尽量减少课堂知识讲授的时间,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操性的展示学习与模拟练习,能够让学生边听边练,边学边用。为了配合课堂上的礼仪操作展示与情境模拟学习,我们在学期初让学生自由组成“礼仪学习小组”,以团体合作的形式选择参与课堂实践活动。针对教学内容,我们共设置了二十多次互动实践活动。实操性的展示学习主要包括仪态礼仪、称呼与介绍礼仪、信件礼仪、接听电话与选送礼物、西餐餐具使用、西装与女士套装穿着要点、打领带等内容。对此,我们一般会让礼仪学习小组竞相参加,并选派代表展示以往的习惯性做法,然后老师进行纠偏指正,最后再让学生进行标准的礼仪性演示与操作练习。另外,我们还设置了引导客人前行、递接名片、为他人作介绍、大方握手、话题选择、打接电话、吃西餐、选送礼物、陪同乘车、公务迎送等情境模拟活动。对此,我们先让礼仪学习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研究场景中所体现的礼仪规则,并分别进行模拟展示,最后由老师对几个小组的模拟表演进行点评,并且给出成绩。据课后调查了解得知,大部分同学们认为这类展示与模拟活动能够很好地让他们在形象真切的场景中深刻体会礼仪知识,并能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

二是以学生宿舍为单位,课内学习与课外练习相结合。我们礼仪课的实践教学充分重视课后学习与作业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做礼仪性实操练习。如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练习仪态、练习并实践吃西餐、练习选送礼物、练习打领带等;以宿舍为单位模拟引导客人、迎送客人、为他人作介绍、陪同乘车;模拟打电话、模拟谈判与求职等。这样一来,我们把课堂上的展示模拟等实践教学活动持续性地扩展到了课外。而为了鼓励学生宿舍练习的积极主动性,我们会不定期地进行宿舍间的礼仪形象评比活动,并将其评比成绩计入到期末考核总成绩中去。

三是以学生专业为单位,行为作业与检查监督相结合。高等院校开设礼仪课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任务,也是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况且礼仪不是抽象空洞的事物,它无处不在,时刻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与交往中。因此在礼仪学习方面,我们要鼓励和督促学生知行结合且知行一致,即将课堂上学习的礼仪知识切实体现到课外实践中去,真正做到知礼仪、懂礼仪、守礼仪。于是,我们让学生以专业为单位,完成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礼仪行为作业,并进行监督检查。如我们共设置了修整眉毛、选择发型、纠正仪态、学会写信、学吃西餐等行为作业。为了保证作业效果,我们一般在作业布置两周后检查评比。首先让学生在同专业内进行自查,然后由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进行随机抽查,最后对各专业完成作业的质量情况进行评比。如课堂上老师会抽查某专业学生的仪表形象,检查他们的眉毛是否整洁干净、发型是否得体、检查其服饰是否得体端庄等;检查某专业学生的仪态,检查他们站、坐、走与蹲的姿势是否大方得体、检查其是否会礼貌递接东西、是否会引导前行等。因为涉及到整个专业的集体形象,所以他们课下对这种行为作业比较重视,既能认真完成,更能相互监督检查。因此,这类行为作业既是一种实践性的活动练习,更是督促学生真正并严格遵守和使用礼仪的实践教学形式。

除了上述三种团队合作、集体参与式的实践教学外,我们还会与校内、校外某些组织部门联系合作,组织和鼓励学生多去参加一些礼仪接待与迎送活动,如各类会务、仪式、庆典活动等。并将其作为礼仪第二课堂,继续补充和完善我们的礼仪课实践教学。

三、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精心设置实践考核模式

礼仪课教学及考核的宗旨不仅要求学生增强礼仪意识,增加礼仪知识,更要形成一种礼仪行为习惯,让他们将礼仪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去。而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83%以上的学生提出“希望礼仪课进行实操考核,而不是考理论知识或写一篇论文”。为此,我们精心设置了既能同本课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一脉相承、又能进一步加强礼仪课实践环节的“4+3+3”实践考核方案。具体来说:

第一个“4”,指的是学生平时参与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的成绩,占课程期末考核总成绩的40%。这里的平时实践活动,包括上述学习小组形式的课堂活动、以宿舍为单位的课外练习、以专业为单位的课后行为作业、以及校内外的礼仪实践等。学生对于这些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都计入其课程的平时实践考核中。这既为了进一步突出强调课程的实践性,更为了鼓励学生平时能够积极、快乐、主动地参与,激励和督促他们认真学礼仪、用心练礼仪、切实用礼仪。

第一个“3”,指的是课程礼仪知识考核的成绩,占学生课程期末考核总成绩的30%。认识指引行为,尽管我们的课程特别加强了实践环节,但仍会以较灵活的形式考核学生对基本礼仪常识的掌握情况。我们主要采用了礼仪典型案例应用分析(正面和反面两种)、礼仪知识竞赛、文明礼仪知识小测试等形式。我们一般会将这种基本知识的考核安排在期中、课前或课后两个时间段进行,这毕竟是期末考核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我们教学成效的一个方面,师生都比较重视。

第二个“3”,指的是课程期末礼仪实操考核的成绩,占学生课程期末考核总成绩的30%。针对课程教学内容,我们精心设置了二十道实操题目对学生进行期末考核。我们把这些题目做成卡片的形式,由学生现场随机抽取一张进行礼仪性的实际操作。这些题目有的由学生单独完成,有的需要同其团队(学习小组、宿舍或专业团队)合作完成,与我们日常的教学形式紧密联系起来。另外,由于选修课班级人数过多,我们的实操考核按专业分成两次进行。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实践考核尤其是期末实操考核还是有效的,因为他们为了应考,还是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准备,平时参与也不敢懈怠,否则就很有可能考核不过关或不理想。”由此可见,我们实践考核改革的必要性,且初见成效。

当然,我们的礼仪课实践教学与考核改革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没有横亘不变的教学模式,对于实用性较强的礼仪课来说更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以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和质量,从而真正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营造一个更加文明、礼仪、和谐的社会。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寻找春天的气息
续写《穷人》
满城春色
希望之灯
小白兔
时空旅行
两分钟有多长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由衷的欣赏
我喜爱的小动物-波斯猫
《三袋麦子》续写
爱心
扩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陨坑的由来
山涧的野花
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秋季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2008年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阶段总结
六年级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浅谈农村养猪户如何降低成本增效益
一张发票“憋黄”养殖合作社
外行养猪 4年成为当地大户
“长命”猪成为养猪新方法
一诺千金,信义弟妹养猪拾荒3年偿还亡兄巨债110万
养猪不停赚钱稳
鮰消费迅猛 养殖莫失时机
浅谈池塘实行立体养鱼的探讨
山羊上树带来的商机
规模化养猪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关键技术与效果评价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山羊原绒单纤维断裂强力测试的探讨
山羊痘的防治
水产养殖常见问题解答
丁磊:用造飞机的精神养猪
《穷人》中传神的“哦”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
体悟“穷困”──《穷人》教学片段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研读品悟 精读体会──《穷人》教学谈
《穷人》教学反思
问出一片新天地──《穷人》教学新探
《穷人》教学反思
我对《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穷人》教学反思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从续写《穷人》想到的
以《穷人》为例谈巧设疑促感悟
揣摩心理活动 培养感情朗读──《穷人》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