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网络文化时代的社会学思考

试析网络文化时代的社会学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试析网络文化时代的社会学思考

"

论文摘要 说起“网络文化”,那么就不得不提出一个与它相关联的概念——大众文化,网络文化是包含在大众文化之内的一种文化形态。网络的出现,总体上提高并拓展了大众文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既有区别又高度相联。本文通过对网络文化具有的时代特征进行阐述,并与大众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网络文化时代对于当代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对于网络文化的社会学思考和分析。

论文关键词 网络文化 大众文化 特征 关联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界定

网络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包括了网络这个大社会,在网络中的群体网民,网络的语言形式,网络之中的人际关系,网络的社会行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身份,当然网络文化也离不开它应有的社会秩序和出现的一些网络社会问题。可见,网络文化是一个概念非常广泛的词语,它不仅仅局限于人们固有印象之中的互联网这个根深蒂固的含义,还包含着整个网络所形成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文化现象。

但是,网络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它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达形式。它们是两个互不取代的概念,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有着高度相融的关系。网络文化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展现出一系列全新的交往形式。

二、网络文化时代所具有与其他文化形态不同的特征

(一)网络文化最突出的特征就表现为开放性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可以在网络上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看小说、各种赛事、卡通动画、流行音乐下载等等。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捷、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化的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尽情地在网络的世界中畅游,完全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它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大众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种全新的数字化时代。

各种文化形态得以广泛地传播和交流,相互冲撞和融合,没有限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宗教信仰都容纳进来,展现出不同的文化特征。人们不仅可以获得知识,更可以融入更多信息表达,因而可以使不同地区的人们一起交流、一起工作,所以网络文化的这种开放性的特征表现得就更为显著。

(二)网络文化独有的特色当属虚拟性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可以使我们不仅有个人的自我价值方面的满足,而且还是潜意识的、非理性的。我们可以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利用它的资源和价值。但是,对于一些非法网站,我们应该遏制,让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更加健康些,给我们提供一个更加阳光的平台。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它的资源,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捷。

(三)网络文化的突出的品格是个人化

网络代表了非群体文化的传媒工具。手指化的键盘平台是为个人设置的,所有的网页、网址可供个人选择。网络一方面拥有着丰富的信息,一方面是信息的选择,它真正是对大众文化的享用,成为一个更加个人化、私密化和自我化的空间,成为完全由自己主宰的自主化的个人世界。

(四)网络文化的重要文化内涵是平等性

互联网的前提就是信息共享,这种平等性首先体现在现在的技术安排上,网络文化更广泛地体现着大众文化的通俗性、平民化的特征,这种平等也体现为网络是互动的,是需要人人参与的。网络文化的参与是没有任何身份的界限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网络没有特权,这使原来清晰分明的阶层界限变得模糊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及其特定阶层的联系在网络上几乎变得没有什么价值了。

(五)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一种社会性格是选择性

从网页、网站的多样性风格到网上的任何一个链接,都是可以重复打开的。客观上都在强调一种可以选择的意识,网络有无穷无尽的文化消遣、自我娱乐的内容。

当然,网络文化还具备传递快速,大容量性,数字化,复杂性和多元性等等。网络文化时代所具有的一些与其他文化形式所不同的特征,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资源和便利。

三、网络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联性

(一)网络文化时代延伸并且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内容,它是大众文化发展的新标志

网络文化不仅表现为人们受教育的过程,也表现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一方面,教育和学习都是终身的,它成为每个人终其一生的需要;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使学习过程的自觉性和自教性的作用大大加强,网络仿佛是一个大的图书馆,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节奏和结构。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网上娱乐、网络游戏的出现使人们有了更多可以进行消遣和娱乐的方式,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能够从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由于网络文化的出现,学习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而是充满了乐趣。人们可以在网络上通过各式各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和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效果会更好,同时一些远程教育也开始兴起。

网络文化同时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方式和通讯方式,也改变了大众文化的娱乐方式的观念。网络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大众文化”进一步地分化,分化出各自不同的领域。网络展示出一种创造性生活的新的可能性,对于这个时代的群体生活方式,或者是个人生活方式,网络就是一种新生活,就是创新、体现才能和娱乐的自我享受。

(二)网络文化成为整个大众文化的制高点和聚合点

网络本身显示其作为文化产业、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文化学习的巨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网络文化的各种特征不可能产生对大众文化的排斥,反而形成当代大众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和聚合点。

在网上,我们可以搜索到各种讯息,第一时间了解想知道的信息。这种信息体现出快速的变化、无限的增长、网络参与方式的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它的信息是前卫和更新潮的,更富有想象力的,由此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大众文化的网络。

(三)网络文化也与大众文化存在着新的矛盾

网络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人的社会性认同的新的危机。首先,人的社会性的发展是和“意义”和“认同”相联系的。没有特定的文化认同与意义世界,就没有特定群体的文化纽带。网络文化推动了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开放性和多元性,在一定意义上解构了以往的群体关系中建立的文化认同系统与意义结构。网络同时也成为人们逃避认同的方式,网络时代的丰富化、开放化带来了自我的新发展,也伴随着自我的新危机,即认同模糊。其次,网络产生了庞大而多样的虚拟社群,给人们以虚拟化的身份。人并不需要首先考虑社会地位化的准则,而是面对自身想要什么。同时,网络文化在认同多样性、选择性、个人化的同时,也在默认非标准性,认可更加普遍意义上的非理性选择,网络中的人不是一种被标准化的社会人的形象。

由于网络是一个更加个人化、虚拟的空间,绝大部分的上网者又是以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上网,网络提供了更大的非理性、非标准化的天地,网络文化使原先大众文化所包含的一些矛盾更加深化了。 "

四、运用社会整合理论思考网络文化的现象

“整合”是指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一致,不出现游离、断裂或脱节;也指文化特质与文化模式之间的自成一格。“整合”的概念还包括“社会整合”和“文化整合”,社会整合强调的是社会角色、社会结构、社会秩序间的一致性;而文化整合的概念强调的是不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之间的发展与协调。

网络文化对社会整合理论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从民族国家的角度上看,以往的“社会性”总是与民族性、民族文化的教化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由此人们得以生活在一种相对固定的文化领域中。因为网络是没有国界的,网络人对社会性的模仿与理解也是没有国界的。二是从我们民族自身亚文化发展来看,亚文化的丰富在整个工业时代属于群体发展的产物。次属群体的发展产生了特定的职业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职业亚文化。

网络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符号,符号是一种象征和表现形式,它向人们表达出某种意识,人们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进行交流、传播、解释和理解,它向人们传递出网络社会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信息,我们可以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中进行交流和沟通。

传统社会学的理论认为,初级群体、次级群体是人的社会化的基本环境,是塑造人的社会性最初的桥梁。它强调特定家庭、阶层、阶级、职业群体,帮助人们塑造起主流的价值观。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化、网络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解构”这种文化。

在网络生活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多元性、开放性风格与东方国家同一性、封闭性的文化传统形成鲜明的反差。在这个意义上,一方面,网络时代人的社会化,是全球时代的社会化进程,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由“离散性”带来的全球化与“片段化”并有的双重特征。现在是一个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文化在总体上是在提高、拓展大众文化,网络的出现,也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小了。

五、网络文化的双向影响

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产生了一种人文困境,人们对已经拥有的、不可缺少的人文环境的破坏,并以此带来人类真实情感的异化,书籍的魅力始终都是永恒的,网络代替不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人文环境,虽然说网络很快捷,资源很丰富,但是最原始的、最初的东西始终都是最好的,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最初的文化形态,不能完全依赖网络。

它也体现了对主流文化的弱化。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青少年最易接受新鲜事物,最终会导致青少年犯罪,信息的快速性和新奇性,娱乐和休闲的方式的多样化,实用的功能性,这些都会造成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尤其是一些垃圾文化对青少年影响最大,一些黄色内容和信息对青少年尤为不利;利益诱惑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其中一个方面,广告、一些有奖活动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诱惑力;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也是会对青少年产生一定影响,在网络中,青少年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改变自己的年龄和性别,夸大自己的工作等等;网络文化自由开放的特点也使青少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的恶习。所以说网络的规范尤为重要。

六、总结

网络文化可以分为制度文化层次,物质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三个方面。

网络文化也具有着社会功能,首先,从网络文化本身发展来看,网络能够传递、传播知识和信息,它还可以给人们提供娱乐服务活动,它同时也具备着商业的功能;其次,从网络文化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看,它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它也促进人类观念的变革。

网络文化离不开大众文化,大众文化也离不开网络文化,但是二者又是相互独立又高度融合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网络文化时代带给我们的思考,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和信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这种文化形态更好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大众文化更好地展示它的作用和功能。

总之,我们要加强个人意识,遵守公共道德,只有每个人都注意到其个人意识,才能够获得集体的意识;政府要加强对网络管理的规范性,首要问题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网民的教育,应该让他们懂得一些网络安全知识,注意网络的安全问题,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寻找春天的气息
希望之灯
陨坑的由来
《三袋麦子》续写
两分钟有多长
满城春色
时空旅行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小白兔
续写《穷人》
由衷的欣赏
爱心
我喜爱的小动物-波斯猫
山涧的野花
扩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对一堂地理课的总结
高三地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六年级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阶段总结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
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信息技术期末总结
高一地理上学期工作总结
地理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08年信息技术工作总结
秋季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山羊痘的防治
“长命”猪成为养猪新方法
浅谈池塘实行立体养鱼的探讨
一诺千金,信义弟妹养猪拾荒3年偿还亡兄巨债110万
规模化养猪废弃物农用资源化关键技术与效果评价
鮰消费迅猛 养殖莫失时机
浅谈农村养猪户如何降低成本增效益
水产养殖常见问题解答
农村规模养羊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一张发票“憋黄”养殖合作社
山羊上树带来的商机
山羊原绒单纤维断裂强力测试的探讨
丁磊:用造飞机的精神养猪
外行养猪 4年成为当地大户
养猪不停赚钱稳
以《穷人》为例谈巧设疑促感悟
《穷人》教学反思
我对《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穷人》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问出一片新天地──《穷人》教学新探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研读品悟 精读体会──《穷人》教学谈
从续写《穷人》想到的
《穷人》中传神的“哦”
《穷人》教学反思
《穷人》教学反思
揣摩心理活动 培养感情朗读──《穷人》教学案例
体悟“穷困”──《穷人》教学片段
《穷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