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2

试论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

论文摘要: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对选择社会某种职业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态度、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的统一,主要包括择业理想、动机、途径、价值取向等,具有引领大学生就业的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需要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入手。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择业观;引导措施

择业,就是择业者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能力,从社会上许多种职业中选择其中的一种作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过程。对大学生而言,择业就是在大学毕业时从社会众多职业中最后选择的某项具体工作。择业观是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整个过程中所具有的根本观点,是择业者在选择某项具体职业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态度、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的统一,它既是择业者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表达,也是择业者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大学生当前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除了与当前就业形势和社会因素等“外因”有关外,他们的择业观也是决定能否在竞争中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择业观的内涵

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择业观包括其择业动机、择业定向、职业选择空间观念、择业途径观念等”。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关于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标准、择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职业岗位的初步定位”。对于大学生择业观构成的阐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各不相同。总的来说,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在读书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职业选择与发展的目的、意义、途径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所持的比较稳定的认识、评价、态度、方法、心理倾向和指导思想,它既是大学生职业理想的直接体现,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最直观表达。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包括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的认知、择业途径、择业价值取向五个方面。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他们的择业行为受到择业观的支配,这五个方面是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时的评价标准,这五个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认知。

大学生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就业素质是大学生素质的一部分,包括择业观念、心理品质和职业技能三个方面,是体现在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在大学生就业素质中,择业观念提供统领,职业技能是主要内容,心理品质是重要保障,从不同角度影响着就业。在招聘会时常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招聘岗位应聘人员寥寥无几,有的招聘岗位却让大学生趋之若鹜。前一种现象除了是岗位要求太高,具备应聘条件的大学生不多以外,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大学生认为这些岗位不符合自己的就业预期。

二、大学生择业观的功能分析

择业观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直接体现,不同的学生其择业观各不相同,对就业的目标也有不同的认知。总的来说,大学生择业观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引导择业目标功能

择业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不同的大学生个体因其性别、出生环境、专业、个性等差异而对职业的要求各不相同。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时,受到的影响因素很多,择业观是重要因素。择业观中的择业理想和择业动机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引导择业主体在现实中选择平衡点,从而有效地选择就业岗位。所以,只有在正确的择业观指导下,大学生才能把社会的需要和自己的需求结合起来,实现择业目标与就业岗位的现实统一,既有利于社会的需求与发展,又有利于个人需求与目标的明确。

2.素质培养的导向功能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表达能力、强烈的进取精神、较好的能力结构等是大学生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要素。大学生的择业观引领着他们的择业目标,在职业规划中起着导向作用。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将学习、实践与确定的择业方向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全方位拓展个人素质,从而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与相应的素质,以适应未来岗位对自身能力的需求。

3.规范择业道德功能

毕业后能选择自己理想的职业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的期望。市场经济是双看不见的“手”,不断调整着就业市场。面对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在法治不断健全的今天,择业观规范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约束着大学生的求职道德和职业道德。一方面,大学生作出的择业决定不能草率和轻言放弃,保障择业行为的健康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具有明确择业观的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虚假信息和误导信息具有较强的分辨能力。这样,大学生择业观在就业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规范着择业道德,保障全社会就业工作的有序开展,调节着择业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

4.对择业行为的推动功能

几滴汗水,几分收获,这是传统而简单的道理。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在求职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与收获并不一定成正比,面对用人单位的拒绝是非常正常的。大学生与时俱进的择业观直接推动着就业行为。在当前国家统筹、宏观调控、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下,大学生确定了就业目标,就要勇敢地去“推销自己”,积极参加现场招聘会、网络双选会等,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挫折都是锤炼意志与增强能力的学习机会,多些尝试就多份积累。有的大学生通过克服苦难、锲而不舍的努力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就是因为明确的择业观提供了永不停歇的动力。 "

三、新时期大学生择业观的主要表现特征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大学生的就业从原来的统包统分计划体制到现在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的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体制,大学生的就业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择业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1.择业目标短期性

大学生在择业时,时常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一是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导致大学生能选择的职业范围受到限制。二是一些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期望值过高,没有把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客观结合起来。三是有的大学生对职业要求无所谓,只要是发达地区提供的岗位就热情高涨而忽视欠发达地区提供的对口的工作岗位。四是有的毕业生缺乏人生规划,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只要有好的用人单位就跳槽。五是一些毕业生求职的目标只看准“铁饭碗”等,观念陈旧。这一系列的现象,反映出在校大学生存在择业目标短期性的现象。

2.价值取向趋利性

在当今社会,受“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择业时,许多大学生想的就是工作轻松、待遇丰厚、工作环境舒适,其择业观体现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趋利思想。这样的大学生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吃苦耐劳的精神,忽视社会利益,缺乏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奉献精神,社会服务意识严重缺失。这种价值取向趋利化的思想,是影响很多大学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3.择业心理矛盾性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有的对自己定位不准、高估自己的综合能力,求职时自负轻狂;有的又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成绩、社会关系等太多因素,求职时出现自卑现象;有的理想与现实严重脱节,梦想在短期内取得巨大成就,一夜成名,没有艰苦创业的思想和勇气;还有的虽然具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却在选择职业时常常优柔寡断,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这些矛盾心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

4.择业认识片面性

社会是千变万化的,与时代合拍、与发展同步,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个人素质。在择业方面,大学生往往缺乏宏观思想与发展眼光,随大流的思想比较严重,当前什么职业热门就向往之。对国家的就业政策、就业环境与形势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在择业观的树立上摇摆不定。对以前、现在和将来向往的职业没有相对稳定的观点,既高估了自己适应社会职业的能力,又忽略了社会职业岗位供给平衡,认识的片面直接导致自己所具有的专业素质在求职时缺乏核心竞争力。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建议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当前从“内因”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1.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价值观的载体是价值主体,离开价值主体谈论价值观将毫无意义。[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且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观念,是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主体。通过开展“八荣八耻”等教育,培育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树立崇高的择业理想和与时代相适应的择业动机。

2.大学生要多渠道提升综合素质,加强对择业的认知

法国社会学大师莫里斯说过:“心理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说明个人的心态对自己行为的影响具有决定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追逐理想是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表现。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付诸努力,不断拉近与理想的距离。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多渠道提升综合素质。在择业时,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就业后怎么去干。只有明确自己的择业认知,才能有好的心态面对社会的就业竞争,不会好高骛远。

3.政府要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大学生择业途径

择业途径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有效路径,这个路径体现在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信息等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作为政府,要从就业政策、就业岗位等方面向大学生倾斜,创造良好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作为高校,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素质,还要要全方位寻找就业渠道,畅通就业信息,保证大学生广泛参与就业应聘;作为企业等用人单位,要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大学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和见习,使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的能力,从而在择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竞争力。

4.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要强化就业指导,倡导先就业再择业,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先就业,再择业”,这些近年来出现的标语并不陌生。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西部还需要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折射出就业的压力。作为政府的就业管理机构和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贯彻深入人心,要将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金子就会发光、在哪里都能体现价值的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同时,政府要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让无论是在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工作的大学生都有能力展示的舞台,都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

总之,择业观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寻找工作的基础性导向。正确的择业观能够指导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择业活动,能够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社会并达到成功就业。大学生只有树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择业观,对自己的择业理想、动机、择业途径等有清晰地认识,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择业行为,才能明确用人单位和自己的需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怀想天空
唉,他们这个帮
李玥仪的“优点”
一个快乐的人
“黑人帮”
我们班的“小老鼠”
我的好朋友--齐浩
探险队
绘画小能手—刘子恒
“四大女天王”
我班的篮球队
我的朋友
班级“四大天王”
我的淘气同学
我们班的班长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
2005年度乡镇综治维稳考核评分细则
维护好班子团结对副职职责的要求
阳光,在创新中铸造辉煌(阳光集团改革发展之路)
浅谈县级教育行政机关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
供电公司诚信建设经验
从源头抓质量,加大对企业服务的力度
提高妇联工作的含“经”量
科级领导干部应重点具备的素质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员作风上的先进性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全力做好政法工作
科级领导干部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OO四年xx区法律援助业务分析
警卫人员岗位职责
浅谈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饭店行业实践发展与理论研究综述(1)
[论文]重构我国财产课税制度的设想 (一)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1)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下)(1)
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1)
论秦皇岛体育旅游市场的发展策略(1)
倾听——教师成长的必修之路
浅析“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关于提升反思能力 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谈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
论风险投资的地位与作用(1)
论节能环保消费模式的现实性与实现路径(1)
浅谈默会知识视野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
科技资源配置在区域比较优势产业下的发展研究(1)
韩国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的发展及评价(1)
《理想》习题精选
当我走向宏伟的目标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课时训练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