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对策

试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9

试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支持对策

"

论文摘要:学生成才的标志是毕业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体现出人生价值。但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原因或社会原因在就业时出现了就业困难,影响其自身发展,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针对性,帮助学生在社会中找到适合的工作岗位,在分析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后,结合就业指导实践,提出了解决就业困难的有效对策,对今后的就业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高校

就业问题是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在我国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工,则更是历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一直在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大学生群体中的就业困难群体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困难,但在参与就业时困难却很突出,这种现象无论是对用人单位,还是对学生本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构成状况,解决其面临的现实问题,寻求针对这一弱势群体的扶助对策是一项当务之急的任务。

一、就业困难群体是大学生群体中的客观存在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泛指由于家庭、经济背景、个人的主观因素、生活经历、社会关系、心理品质的完善程度、身体条件、所学专业及在某些方面有欠缺的,不能被用人单位接纳认可的群体。①根据调查显示这部分学生占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毕业生的26%,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业困难群体是开展就业指导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使他们顺利走入社会,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

1.困难群体的种类

(1)综合困难群体。一部分学生由于交往能力较差,思维能力有限,无法主动表达出自己的意愿,也不能获取对方的用人信息,不懂得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还有一些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较差,缺乏责任感,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缺乏吃苦精神,给自身就业增加了难度。

(2)由于身体条件形成的困难群体。一些学生虽然专业水平不差,但对于有些比较看重外表形象的单位,则显不出自身的优势,工作条件较艰苦的岗位则根本不收女生,造成了许多理工科女生就业难的现象。

(3)定位不准形成的困难群体。有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能力评价不实事求是,没有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择业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导致错失很多工作机会;还有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自卑、依赖、盲从的交织心理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人云亦云,患得患失,最终导致就业失败。

上述三种就业困难群体是就业指导过程中碰到的主要困难类型,归纳起来就是就业困难、有业不就和有业难就。每一名学生,只要他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常参加大学学习,每天认真学习,探求知识,那么就应该受到尊重和宽容,受到必要的指导。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才是对待困难群体的态度。

2.困难群体的特点

(1)不能及时就业。这是这个群体的标志,也是这个群体的特征。受就业困难的影响,该群体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较脆弱,经不起挫折或打击。他们的注意力就是其自身的就业问题,就业问题顺利解决,则标志着其摆脱了就业困难。

(2)社会活动参与减少。就业困难的学生对学校及社交生活参与相对较少,除非与就业有关,其精力和心理对上述活动有一定的排斥,造成社会需要、学校生活对其的政治影响和文化交流减少。

(3)心理上比较敏感。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上的困难和社会生活中的相对弱势,使他们的心理压力高于有就业意向的大学生群体,相对失落,茫然、不满、焦虑甚至仇恨的心理伴随着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缺乏应有的热情。

(4)难以得到实惠。在我国经济高速、健康、持续的发展中,各行业的从业者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他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如不参与到各类工作中,则难以体验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影响其对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信心。

3.困难群体的思想状况

困难群体在思想上拥护党的领导。根据《北京联合大学思想和行为特点调查》,83%的学生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抱有信心,对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示满意,能克服困难去追求理想,显示了学生们追求理想的执着与坚定,同时对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充满信心。他们赞成国家的就业政策,即“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校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83.36%的大学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依赖和埋怨不能解决问题,要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最好的方法是在竞争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国家有关的就业政策和措施不了解,对学校给提供的就业信息不满意,对找到工作岗位的信心不足,对人对事冷漠。"

二、积极应对,帮助大学生困难群体就业

多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方面不断探索,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多,时间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过介绍就业形势、社会需求及就业政策,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压力,达到就业的目的。对就业困难群体而言,可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并在不同的阶段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以辅助学生职业意识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在一年级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二年级培养职业素质,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素质;三年级锻炼实践能力,提高责任感、自信心和受挫能力;四年级面对就业问题分类指导,重点是就业技巧和心理调适,以达到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岗位的要求。

2.从制度方面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就业

一个好的产品可以产生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活动中,好的毕业生同样可以产生好的社会效益。从大学生困难群体的特点出发,根据岗位要求的高低,可以采取相应的援助策略。对没有岗位可去的就业困难学生,优先提供要求低的岗位,解决岗位有无的问题;对有岗位可去,但犹豫不定的学生提供中等要求的岗位;对岗位要求较高的学生,则推荐一些素质较高的困难学生参与竞争,采取了递进的援助措施,实现了在就业困难群体中的分类指导。

3.发挥家长作用开展就业指导

在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家长起着重要作用,父母的价值观、择业观极大地影响着子女的择业观。家长也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来考虑,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采取积极、健康的心态帮助学生渡过求职择业的难关。多年的就业工作经验告诫我们,就业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协助,家长通过了解有关政策、法规、形势等,配合学校的就业指导心理辅导同步进行,互相补充,以实现毕业生顺利就业。

4.积极开展心理指导

有心理学家曾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早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就应积极引导大学生主动融入同学群体,积极参与学院的各种校园活动,及时发现心理不适应的学生。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予鼓励,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消除自卑,接触不同性格的同学,摸索与大多数同学的相处之道,为以后适应职场竞争做好准备;对就业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则推荐层次较高的工作,并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客观地评价自己,以便适时就业;对于缺乏实践能力和实习经验的学生,鼓励学生勇敢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引导他们学会整合资源,将辅导员、专业教师、校友等资源合理利用,建立自己的信息网,拓宽择业面。

5.构建个人的支持系统

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社会关系是指亲人、朋友、同学、教师等。教导学生困难群体也需要彼此支持,共同发展,必要的时候,也要懂得求助;要有意识地去经营它、维护它。建立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如果不懂得体贴、关心并帮助他人,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生活,那么就很难维护好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难获得更多的帮助。

就业困难群体的学生只要善于将个能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利用大学生就业政策,克服自身的弱项,一定会达到就业的目的,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喝香水
倒霉的老鼠
野瘾
考试后
如果我是一个老师
打泥巴仗
“爱”的传递
洗巧克力
久候的一天
夜来香
秋色
寻找有意义的事
游秦岭主峰“太白山”
神奇的中国空间站
给贝贝吃年糕
试析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浅析和谐校园建设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提升
试析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策略
浅谈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
试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试析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对职业能力生成的作用
试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简论实践取向理念下教师教育研究
试析河南省独立学院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度建设
简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简论现代社会需求的大学生情商分析及教育培养
浅谈大学生课外实践教学监控模式
浅析高校绩效工资分配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
试析顶岗实习期间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跟进”的若干思考
简论高校“出纳实务”课程建设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优化测控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同步达纲练习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泥人张》说课设计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刷子李》教学设计
重问题设计 启学生心智──《刷子李》教学设计谈
《刷子李》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
《俗世奇人》同步轻松练习
《俗世奇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