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哦,你所访问的页面不存在了,可能是炸了

可能的原因:

1.手抖打错了。

2.链接过了保质期。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工作的精细化进程研究_浅析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工作的精细化进程研究文档下载_免费文档下载-查字典文档网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工作的精细化进程研究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工作的精细化进程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浅析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工作的精细化进程研究

"

论文摘要:高校应当在少数民族新生工作中加快精细化进程,合理把握不同生源类型少数民族新生的特点,因类施助。在纵向上,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培养的衔接。在横向上,扩展学生工作各方面职责,帮助少数民族新生渡过大学适应期。

论文关键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精细化

近年来,高校少数民族新生在总体上呈现出“人数多、民族杂、生源地广、来自民族聚居地多、经济困难比例高”的五大特征。例如,在某省属重点大学某学院2011级全日制本科新生中,共有少数民族学生16人,占全年级人数的6.1%,分属维吾尔族、回族、瑶族、苗族、朝鲜族、穿青族、畲族等7个民族,来自新疆、福建、吉林、贵州、广西等不同省份。其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或困难的学生有5人,占比31.3%,比全年级平均数16.9%高出十四点四个百分点。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基础教育、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少数民族新生还面临着比较突出的生活、心理和学业困难。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加快工作精细化的进程。

一、因类施助:立足少数民族新生的具体实际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在生源地、民族特点、录取渠道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不能对其一概而论,而应立足调查研究,合理地分类对待。总体而言,各专业少数民族生源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由外校转入的少数民族预科生

这类学生一般来自西南各省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瑶族、苗族、穿青族为主。在大学预科期间,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外语、普通话、计算机教育。他们比较适应大学的外语学习和管理制度,表现出较好的处事能力。但由于目前福建师范大学接收的预科生都来自外省院校,他们容易对大学产生“审美疲劳”和对比心理。同时,部分预科生面临着地域差距导致的贫困问题和基础教育薄弱导致的学习困难。

2.按特殊政策或定向招收的少数民族新生

这类学生以维吾尔族、朝鲜族等为主。由于他们来自边远民族聚居地区,且没有经过大学预科的适应阶段,往往在报到后的几天内便表现出对饮食、气候、语言等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此外,在优惠的录取政策下,一些少数民族新生的外语基础相对薄弱,甚至在中学阶段未修英语。对此类学生应当无微不至地关怀,采取思想沟通、政策解释、经济资助、生活照顾、学习引导、文化熏陶、朋辈帮扶等多管齐下的措施。

3.普通批次中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新生

从福建省情况来看,这类学生大多属于回族、畲族等。他们自幼与汉族共同生活,接受类似水平的基础教育,在语言、风俗禁忌等方面已经同化。他们的外语专业学习没有太大困难,有的成绩还很优异。对待这些长期杂居且学习生活无困难的少数民族新生,适宜采取与普通学生相类似的措施,无需刻意“贴上标签”,以免人为地制造民族隔阂。

二、纵向延伸:提早完成高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培育的对接

1.对接中学,在入学前完成情况摸底

按照现行的高招政策,少数民族预科生和政策性少数民族高中生源的档案材料会在录取后先于其他学生寄达高校。辅导员应在新生报到前“突击”调阅档案,详细了解少数民族考生的特征。除个人身份信息外,重点调查其科类、语言、学力、爱好特长、奖惩经历、家庭经济状况、教师评语等内容。通过查看评价,形成关于其形象和性格的初步印象,为进一步沟通奠定基础。另外,还要翻看头像图片,并运用意象回忆的方法不断强化记忆,做到迎接新生时能够“一见如故”。例如,一位维族同学的档案显示有排球特长,而高二班主任对她的评语是“总是不爱说话,但又能默默无闻地把事情做好”。开学后,可以推荐她在相关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从而增强其自信,培养其开朗的性格。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因民族语言和高考外语是小语种等问题,在外语专业学习上存在“先天”困难,往往又因自卑情绪而不愿主动向教学人员表达。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在查档工作中摸排潜在的特殊学习困难学生,为今后其选课、调整课程、分专业方向等提供指导,并帮助教学人员了解其情况。

2.沟通家庭,在解决实务中建立情感纽带

由于语言和地域的差异,少数民族新生及其家长基本上不会主动与学校沟通,导致其面临的一些难题处于隐藏状态。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利用第一步查档中取得的资料,提前与少数民族考生家庭取得电话联系。交流的内容可涵盖以下方面:一是录取通知书是否寄达,报到事项是否知悉,交通、路费有无困难。二是学费是否缴清,生活费筹集情况如何。对其家庭经济状况作出大致判断,从而为入学后即将开始的资助工作提供参考,并向其介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三是在电话访谈中观察少数民族家庭的语言种类,及其与汉人对话的能力。四是侧面了解其民族特殊生活习惯,以及中学阶段的住校学习生活经历。五是提前做好新生安全提示。

实践证明,在入学前主动与少数民族新生家庭建立联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些民族新生的困惑被提前消释,特殊情况得以提前摸底。一些少数民族家长事后表示,对学校辅导员“上门服务”感到“十分意外”和“非常感动”,从而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情感纽带。

3.介入社会,在引导扶助中帮助学生适应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与社会的接触面明显扩大。同时,许多少数民族新生第一次从聚居地区或少数民族学生聚集的学校来到新的环境,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他们往往面临比汉族学生更多的障碍和更强烈的不适应感。许多具体和琐碎的事务都可能导致少数民族新生的思想波动和身心问题。

对此,一方面,要搭建社会管理与学校关爱之间的桥梁,使行政指令融入思想关心的内涵。例如,地方防疫部门出于防范疾病的考虑,多次通知某少数民族新生进行专门的健康监控和预防。敏感时期,某些政府部门可能会对部分学生的宗教信仰、活动情况进行排查。为避免少数民族学生产生疑惑和误解,学生工作者不宜机械地传达指令,而应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解释防疫工作、治安工作的原因和目的,并借此关心其饮食、住宿条件和人生财产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少数民族新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对民族身份的正确认识。由于我国还有73.4万未确定民族成份的人口,许多民族经历了分流合并,划分不尽详实。一些特殊民族的新生在接受招生部门对其民族身份的复查时,存在焦虑、自卑的心理。学生工作者应当熟知相关民族历史和国家政策,帮助新生做好身份解释工作。再如,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还会遇到因金融机构无法录入其姓名而影响办理贷款,物流部门无法到达其生源地,乃至家长无法提供汉语文件资料等琐碎而又“致命”的障碍。对此,学生工作者应当从党的民族政策出发,主动帮助他们解释困难,出谋划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的结合。 "

三、横向延伸:全面贯穿辅导员角色的各大职责

实践经验表明,少数民族新生的民族问题往往与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困难、人际交往困难、个人发展困难等多方面的问题交叉影响。这一现象的产生既与民族历史根源有关,又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有着密切联系。可以预见,少数民族新生面临多重困难的现状还将持续较长的时期。因此,对待少数民族新生,可以适当提升关爱的层次,扩展辅导的范围,使辅导员角色的职责向其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延伸。

1.服务先行,当好生活上的“老大哥”

新生报到之初,学习工作尚未展开。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往往在生活适应方面。例如,饮食不适、气候不适、语言不通(以听不懂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为主,也存在自身汉语表达能力欠佳的个例)等等。这一阶段,辅导员首要解决的是少数民族新生的具体生活困难。要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不宜“高高在上”、“空谈理论”,又要做到悉心照顾与培养其自主能力相结合。例如,陪同他们参观宿舍,陪同他们前往清真餐厅,帮助其向家人电话报平安,用标准普通话讲解办事流程,鼓励不同民族新生相互迎接、培养感情,“授意”同专业新生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暗中”照顾等等。通过对少数民族新生生活上的悉心照顾,确保安全,树立威信,赢得信任,为下一步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础。

2.思政跟进,关注思想与心理波动

少数民族新生的思想波动较多地出现在军训结束后、专业课程开始之时,有时还由国庆长假独自留校和季节变换等外因诱发。这一阶段的思想波动与心理问题可包括思乡心切、人际交往困难、自卑、迷茫等。总的来说,少数民族新生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经济贫困、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困难、综合竞争力困难、自我认同感等问题交织在一起。虽然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厌学、自闭、自卑、迷茫等类似的征状上具有共性,但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生活根源却各有侧重。因此,学生工作者应当有意识地与其保持密切接触,利用请销假、巡课、参与活动、转交物品、用餐等一切活动创造各种“邂逅”机会,先在日常交往中拉近距离,再对症下药地进行专门谈心。另外,还可以通过邀请留校的少数民族新生参加节假日茶话会,为他们庆祝民族节日,推荐他们发挥特长参与集体活动等方式,增强其对民族身份和民族融合的正确认识,实现在“点”上关心与在“面”上促进的结合。例如,某院2011级一位来自西南山区的少数民族女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存在比较严重的焦虑。经过多次书信交往和面谈,了解到其自我预期较高,又对身高问题十分敏感,担心因此无法实现职业理想。后来,辅导员为她解释了该专业良好的就业形势,介绍了行业体检标准,推荐其担任勤工俭学岗位,并根据她优良的身体素质推荐其加入女子篮球队,发挥个小灵巧的优势,增强了其自信。

3.构建“一站式”的多功能资助体系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体系日趋完善,确保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因此,少数民族新生资助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提升精细化程度,在资助中渗透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能力培养。

首先,在资助服务中增强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一方面,在对少数民族新生阶段的资助工作中,辅导员尽量“亲力亲为”,努力实现“首问责任制”。例如,亲自陪同其前往面试,指导其填表,为其联系兼职岗位,从而帮助他们打消顾虑,克服焦虑、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要在个别谈心中不断介绍国家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和募资来源,引导他们思考资金的使用与成才问题,渗透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其次,在资助指导中提升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一般而言,受资助的新生往往不擅长办理网络申报、银行业务等手续,会不断向辅导员求助。这时,学生工作者不能局限于按规章操作,而要将此作为交流和教育的良好机会。鼓励少数民族新生利用资助申报过程提升电脑网络、书面表达、办公设备、面试形象等方面的技能,从而使经济资助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变“输血”为“造血”。

通过在少数民族新生工作中加快精细化进程,把握不同生源类型少数民族新生的特点,因类施助。在纵向上,做好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培养的衔接。在横向上,扩展学生工作各方面职责,帮助少数民族新生克服经济困难、生活困难和学习困难,渡过大学适应期,顺利成长成才。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礼物
吹泡泡
老虎石
美丽的晚霞
日记
日记两则
日记
放风筝
有趣的作文课
美丽的春天
我去找春天
找春天
说说我自己
日记两则
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武林、武侠,武之梦
遵义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探究
多功能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
浅析晚清“中国牛津运动”的爱国思潮
高校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与逻辑路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改革实施规范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设计研究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浅析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对策
关于当前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几点体会
论席勒审美教育思想对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启示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自主创业浅议
新媒体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与创新
棠下镇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模拟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16)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6)
姜堰市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9)
贺兰一中2010-2011学年度初二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7)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8)
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贺兰一中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201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2月份能力测试试卷及答案
启黄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南昌市2010-2011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答案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1)
北京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