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2

浅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

论文摘要: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但高校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通过指出建设中的各种误区,并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为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误区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大学的文化品位与文化修养影响深远。自从《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颁布以来,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高校中大规模、全方位展开。教育部通过在高校设立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丰富了高校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人文素质与道德修养等,但目前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不少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尚未清晰明了,常常将其狭隘化;缺乏长远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建设中存在诸多误区;急于模仿国外经验,未能通过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扩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等等。文化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值得高校思考的主题。

一、厘清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

以王义遒等为代表的研究者则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们指出文化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虽然每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但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看成是文化素质教育中最全面、最本质的要素。同时王义遒进一步指出,文化素质教育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如何做人的使命与任务。

总之,我国教育界是在针对大学生专业教育培养所造成的知识狭隘、文化素质普遍缺失现象,借鉴国外通识教育的理念,提出并倡导在大学生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以笔者看来,文化素质教育不仅指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更应该包括创新思维与批判意识。如果不能对这一内涵有全面的理解,也很难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

二、当前文化素质教育建设中的问题

第一,混淆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很多工科高校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即是传播人文知识。在实践中,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大量的人文学科课程,想通过人文知识的传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实际上,这是把文化素质教育狭隘化的一种表现。前面已经探讨过,文化素质教育应包含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两大内容。文化素质教育不能满足于把传授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当成自己的目标与任务,而是要传授思维方法与批判能力,要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基本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二,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许多高校在基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改善专业教育造成的知识褊狭的背景下开设文化素质课程,一是为改善工科学生的人文知识缺乏状况,二是通过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及综合素质,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依然存在着相互对立、两张皮的现象。很多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并未给予充分的认识,而是将其当做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只是改善知识结构的一种方式而已。如果高校不认同文化素质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不精心组织、设计课程并做出长远的计划与安排,文化素质教育只能成为空谈。

第三,文化素质课程设置散乱、随意性强。一般来说,我国大学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呈现出散、乱、杂的状况,缺乏精心设计和整体规划。主要体现在课程随意拼凑,常以概论型、常识型或者休闲型为主;教学内容肤浅,难以体现综合性、跨学科性及师资水平普遍差强人意等方面。学生对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学习效果依然是一般性知识点的获得,难以达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批判思维的人才。

第四,文化素质教育功利主义色彩浓厚。许多高校认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的一种补充,在整个本科生教育中占据很小的比重。对于教师而言,文化素质课程不能对自身评职称、晋级、科研等方面带来根本性利益,因此对此项工作没有兴趣;对学生而言,学好专业课才是找好工作或者考研的基础,学习文化素质课程是为了完成学籍管理制度中学分要求的任务。

三、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第一,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配备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管理机构,对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课程优化设计、课程管理评价、师资推荐选拔等方面进行精心组织与深入研究。

第二,依托学科优势,构建合理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挖掘优势学科中蕴含的通识教育元素,发掘其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通过综合、渗透各学科精华,形成具有体现办学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群;同时,合理调整文、史、哲等学科门类在文化素质课程中的结构和比例,对各类课程进行精心组织、合理设置,使其在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中发挥最大效能。

第三,抓住文化素质基地建设机遇,实现优质师资与课程资源共享。各大高校以基地建设为契机,探索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文化素质教育的经验。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素质活动的同时,通过举办研讨会,交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其他高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通过编写教材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资料,进一步推动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四,挖掘地域文化教育价值,开拓隐性文化素质课程。高校除了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外,还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结合地域文化,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出相应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形成系列的隐性文化素质课程。

第五,建设系列跨学科复合教材,实现课程的文理渗透。为避免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教授内容过于专业化、零散化的情况,高校有必要开发文化素质课程专用教材。这些教材应该能够体现跨学科、综合性、文理渗透,同时能够体现高校的专业特色,例如南开大学开设的“文科数学”、“文科天文”等,堪称为文化素质课程教材的典范。

第六,培育文化素质课程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师资水平是提高文化素质课程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组织文化素质课程教材编写、建设文化素质精品课程、鼓励文化素质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先进个人评选等系列措施,给予教师相应的教学经费及政策支持,提高教师申报积极性与投身于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荣誉感。同时为拓宽优质教学资源,可通过在兄弟院校遴选高质量师资与优秀课程解决工科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文化素质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文化素质教育建设水平,高等院校除了需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避免建设中的各种误区外,还应该因校而异,因地制宜,以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培养目标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科资源优势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文化素质教育之路。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滴水穿石启示》有感
好书伴我一生
读《在困难的日子里》有感
读《合欢树》有感
读《千里走单骑》有感
读《红军长征》有感
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
舍己为人——读《夏洛的网》有感
读《数学王子——高斯》有感
你读懂母亲了吗——读《秋天的怀念》有感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读《我的一家》有感
憎恨与惋惜--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我们的错误》后
我说日本动画
实施新语文课程中的教师备课刍议
有为而争位(公安民警)
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
狠抓农村“两转”工作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如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
赞歌献给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扬廉政之风 飘鱼米之香
在退伍军人招工大会上的发言稿
浅析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
英语教学计划
县乡镇工业发展经验及教训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围绕农民增收 发展优势产业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 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对当前幼儿园教师自主学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新经济:新科技革命与全球化的结合[1]
第七章新经济时代的创业规则
证 券 税 收 的 框 架
浅谈“后奥运时代”体育资源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博弈
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制度创新(1)
浅谈教育技术学的专业特色
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企业年金产品的优势分析
新疆城乡收入差距和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浅析高校受惩戒学生权利救济机制之构建
试论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途径
中国制度变迁的财政视角
浅谈校园暴力——为保护学生权利而斗争
学生权利立法比较:试论以中美两国为例
第十一章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经营方式
《人生寓言》课文背景知识
《落难的王子》课本剧
《人生寓言》问题探究
《人生寓言》结构分析
《人生寓言》写作特点
《人生寓言》课文导读
《人生寓言》重点难点
《人生寓言》重点语句解析
《人生寓言》学法指导
《人生寓言》课文简析
《人生寓言》词语解释
《人生寓言》词义辨析
《人生寓言》学习目标
《人生寓言》重点难点点拨
《人生寓言》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