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27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型思维培养

"

论文摘要:新时期,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开发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创造性。目前,大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通过加强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转变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教育教师,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能够促进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艺术教育;素质教育

当前,我国正朝着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自然已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心工作在于开发和发展他们思维的创造性。而目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类的学生在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的训练是较为缺乏的,导致很多学生想象力匮乏、思维标准化,并成为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障碍。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起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深入研究艺术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对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大学生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

二、艺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

2000年2月,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在北京的一次“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说:“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的关系是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的密切关联,它们追求的目标都具有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与艺术同根共源,是互为条件的,并具有尼尔斯·波尔曾指出的那种‘互补性’(并协)”。科学与艺术在创造性上所具有的共同语言,是二者能够联姻的坚实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则是艺术与科学发生联系的粘合剂。具有丰富创造性的艺术创作,不仅能够启迪新的科学灵感,而且有助于人们通过艺术审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人类漫长历史中的一次次重大发现无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学者伯恩斯坦在完成了一项对150篇科学性传略文章的研究工作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同时也是艺术家、诗人、音乐家和作家。”爱因斯坦会拉小提琴并且达到专业水平,这已是举世皆知;达·芬奇是一个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富有想像力的科学家,还精通解剖学、数学、力学、光学,在物理学的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发现;俄罗斯音乐造诣非常高的“强力集团”五巨子之一的鲍罗丁原来是学医的,又是非常出色的化学家,他的《第一交响曲》是俄罗斯音乐在国外最早获得盛名的作品之一。在他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同时刻着他的音乐作品的主题和他所研究的化学公式。我国著名的地质科学家李四光推翻了过去很多科学家认为中国不可能有石油的论点,建立了自己的地质学新理论,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因此被载入中国音乐史册;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袁隆平教授,整天像个农民一样一天到晚在农田里研究稻子,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也会拉小提琴。可见,艺术教育对开发人的智力,特别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够起到重大作用。中外的教育史也证明,一所学校如果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教育,那么它培养的学生总是更富有活力,更富有创造力。 "

三、高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1999年3月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对象要从中小学生向大学生延伸。同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和推动下,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素质教育有了长足的提高和进步。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使得公共音乐教育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四、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关建议

1.加强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都离不开对其自身的科学研究。我国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存在面上不够普及、点上缺少重大突破,有分量、有影响的艺术教育科研成果少的被动状况,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我们借鉴国外教育界的经验,如:美国著名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教授在哈佛大学创建的“零点项目”、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艺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的艺术教育理论……这些无不说明艺术教育理论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关系。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科学研究和探索,积极鼓励和支持自然科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专家同艺术研究者共同合作进行艺术教育研究。E·L·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高校内的多学科交叉、文理的渗透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转变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

观念的创新,是实现创新能力教育目标的思想基础。传统的艺术教育观念,求“术”忘“艺”,过于追求技法,却忽视艺术的审美教育的育人价值。这种人为地割裂“艺”与“术”的教育观,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无法提供全面保障。高校目前大多把艺术教育作为传授艺术知识、训练艺术技能、培养艺术家的学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高校艺术教育的课堂现状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受众,在课堂机械模仿唱歌、绘画或跳舞为主。这样的教育方式无疑扼杀了广大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鉴于此,高校必须破除传统艺术教育观念的束缚,确立现代艺术教育观念,一方面要把艺术教育作为整个素质教育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克服孤立或片面实施艺术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则是要坚持以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根本,真正将学生作为艺术教育的主体。

3.培养有创造性思维的艺术教育师资

艺术教育和自然科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不能拘泥于规范。过于规范就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原则。所以艺术教育更适合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唯在启发导引,使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面对知识时代的要求,最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的创作型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为人”。因此,高校艺术教育教师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自己就必须要做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体验,并对学生个性予以尊重。然后在教学中要实现教与学的角色转换创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的双方互动过程是围绕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展开的,一方面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积极互动学习,从而从中学会思考,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如何学习、创造,并及时提供参考意见,收回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4.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校园氛围

对于艺术教育而言,环境和氛围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艺术特长生和大学生艺术团以及由他们带来的各种演出己经成为许多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确功不可没,但也致使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高校在开展校园艺术活动方面过于依赖于特长生的招收和高水平艺术团的成立,背离了艺术教育“普及”的初衷。艺术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而依托校园文化是艺术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但活跃于其间的大部分都是艺术特长生,对于那些无艺术才能或艺术教育基础的人而言,自己只是艺术节、音乐会、艺术社团等等活动的局外人。反观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定期地举办艺术节等校园文化活动,不但组织最优秀的艺术人才一展其艺术才能,还会提供舞台给那些对艺术有兴趣的同学,至于那些过去与艺术无缘的学生也可以参加各种免费的艺术培训活动。真正做到了通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为全体学生提供体验艺术的机会,这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之,随着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我们应该更新观念,从认识的崭新视角,重新审视艺术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重视艺术教育对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促进作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砍甜高粱
我考了60分
钓螃蟹
绿毛龟
青云山游记
十一见闻
《封神榜传奇》读后感
一张盗版CD的无奈
游金乡沙滩记
校园里的升旗台
真人雕塑
小兔飞飞历险记
夕落
“十一”见闻--游在大西北
中国真伟大——神州六号起飞
荡起终课前的涟漪——谈语文课堂的结束语
语文教学要走向“会意得言”的统一
创新意识与小学语文教育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重点和难点探讨
关于小学生说谎作文的几点反思
审计风险管理探讨
“文包诗”课文教学初探
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几点探索
谈中途接班的班主任工作心得
对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几点想法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及推广
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难点
《大自然的语言》学法导引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结构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知识题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简析
《大自然的语言》重难点突破
唐宋诗中的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中心意思
《大自然的语言》同步达纲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语法修辞
《大自然的语言》重点语句分析
《大自然的语言》写作特色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背景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