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简论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

简论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02

简论从案例教学看研究生教学改革方向

"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目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学生评价机制不合理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案例教学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因此,研究生教学改革必须把研究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质量;研究生教学;科研素养

研究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研究生教学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出大批高层次人才,促进社会发展。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手段,以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高校开展案例教学源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1980年,中国引入案例教学,其目前已在管理学、法学和其它学科领域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下面简要说明其教学步骤及原则,并简要分析。

1.教学步骤

(1)预先说明。说明案例教学法的意义和进行过程及主要内容和学习目的。

(2)分发案例。分发、阅读案例并解释学生不清楚之处(一般在前一次课上分发);确定学生站在哪一立场进行分析(当事人或局外人)。

(3)个人分析。主要分析问题点、事实及原因、对策。分析时间根据案例难易确定,篇幅较长、较难的案例要在课前进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4)小组讨论。组内个人发言,对讨论出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列出;探讨原因;研究对策。针对较难的案例,可在课下继续小组讨论,写出个人案例分析报告并到课堂上发表。

(5)全体发表。各小组发表自己整理出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小组间相互质疑,提出建设性意见。

(6)讲评。将各小组方案中较好之处综合。

教师结合案例中学到的东西进行说明:案例中体现的原理及原则;教学目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技巧。

2.教学原则

(1)变抽象为具体的原则。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不是泛泛而谈,即变抽象谈论为分析具体问题。

(2)“知”、“会”原则。案例教学把“知”与“会”有机结合起来。在讨论中学生既要分析问题,又要尽可能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即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与“会”的结合,因为“知”并不等于“会”。

(3)学生主体性原则。案例教学要使学生能自己教育自己,也就是说,学生从智力与感情上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如何使学生达到“我要学”的心理状态,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学”重于“教”的原则。在案例教学讨论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是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比“教”更关键。

(5)领悟原则。案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领悟理论真谛。

3.案例教学分析

由案例教学的步骤及原则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扎扎实实地一步一步地或个人、或小组协作解决问题,并从这一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方法、经验。这种方式是现行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既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帮助学生利用所学把问题具体化,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思维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被学生吸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维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又可影响到学生的治学态度。因此,案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严谨的治学态度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学中又注意到师生双方的情感互动,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不能够适应;如果学生分析的效果不理想,教学难以很好地进行。二是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如果教师对知识的把握存在欠缺,应变能力不强,教学同样不能很好地进行。其难点也有二:“易散,即讨论的度难以把握;易死,狭窄的问题拴住学生,不让学生越雷池一步。”

二、研究生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理念落后

研究生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导师引导为辅。研究生必须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基础。导师在某方面的研究可能很深,可以给学生全面的指导。但是没有万能的导师,导师不可能熟悉所有的研究领域。这就需要研究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要想在某方面有创新,甚至超过导师的思维,就必须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借此能力去获取导师和别人未涉猎的知识。研究生学习是创新性学习,主要是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知识,而是能够辨别知识的真伪并能创造产生自己的知识。为了研究某个问题,需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前瞻性,研究生紧跟世界本领域的前沿,也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没有根基,研究所从事领域的前沿问题就无从谈起。然而,目前的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给研究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由于这种纯理论的讲解对研究生来说过于抽象或者是空洞,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所以研究生旷课现象屡见不鲜。当然,还有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学生在课前根本没有读书,所以他们对理论没有一定的理解。众所周知,研究生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这种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效果不会很好。 "

2.学生评价机制不合理

目前,一些研究生院所对研究生的评价依据主要有两大类。其一,分数;其二,论文。

自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学生奖学金的评定成了研究生们讨论的一大话题。讨论的内容大都是期末试卷分数怎么样,千万不要挂课,否则,奖学金就泡汤了;复制、粘贴一两篇文章发出去,这样,奖学金就稳了。培养机制改革是随研究生教育发展而出现的,这种机制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因此,问题不完全是由它引起的,而是由于一部分研究生院所及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及利用。这些院所的评价考核方式导致产生以下现象:一方面,学生滋生了为应付考试而学习,为学习而学习的想法;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知识面窄,与要培养宽知识、厚基础的目标格格不入。另一方面,为了得到奖学金,必须要有论文,这是加分的依据之一。因此,为了出一两篇文章,有的学生在网上或期刊上找几篇“合适”的复制、粘贴一下,稍动点脑筋的,把里面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文章“综合”出来后交上几百元的版面费发表之后奖学金就差不多评上了。这种论文的质量可想而知。这就造成研究生不是在进行知识创新,而是在进行知识“迁移”。因此,一些院所的不恰当评价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生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而学生对这一评价机制的不恰当理解同样也不利于自身发展,自身的素质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3.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研究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心理成熟,自主意识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决定了这一群体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很强。但实际情况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局面。由于教学方式陈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淡薄。究其原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学中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调查表明,研究生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学习兴趣不高。这是因为在招生规模增长的同时,一些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兴趣而盲目报考,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不适合所学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其二,一部分研究生认为课程学习的选择空间并不是很大,且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强,前沿性不够。因此,研究生对学习不是很感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发挥出来。

三、案例教学对解决当前我国研究生教学问题的意义

1.更新教学观念

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学观念更是如此。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研究生教育自身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教学改革的方向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生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教学中以“启”、“引”为主,注重探究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中有创新,在教学中有变化。当前的研究生教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出发点。案例教学中体现的教学观念可以提供一种较好的教学思路: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小组质疑,总结分析、解决问题。这种方式体现出“教学是师生间智慧的博弈,使教学、学习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使学生累着并快乐着”。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促进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提高,合作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学生批判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创造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当然,这与教师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所以,教师要不断借鉴新知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总结经验,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2.改革学生评价机制

学生评价一直是难以两全的问题,虽然评价的出发点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传统的“一刀切”的评价方式造成学生入学后消极学习,学好学坏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新的评价机制又造成学生为学习而学习,为了奖学金而学习。因此,学生评价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真正能够体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评价既要有一定的外显性,即一定的政策,又要有一定的内隐性,即能够评价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这主要依靠教师来进行。案例教学体现的评价方式是:学生的正误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评价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及潜力。这种“政策+教师”的评价方式值得借鉴。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分析,还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众所周知,无论一位教师的讲解多么仔细、多么深入浅出,学生不参与,这种讲解同样是失败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热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智慧博弈的过程。案例教学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依赖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教学中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研究生教学要把提高学生科研素养摆在突出的位置

研究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发生了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都与研究生科研素养休戚相关。研究生科研素养包括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等。因此,研究生教学改革要能促进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素质的提高:第一,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把握问题的准确性。第二,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能力。第三,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第四,教学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只有做到了这四点,研究生教学才能较好地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才能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太阳
小狗分鱼
我喜欢的书
春游
春游
我爱我家
夜色斑斓春熙路
考试
妈妈的爱
日记
今天玩的真开心
妈妈,我很想念您
秋天来了
日记
春雨
论非物质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1)论文
探析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1)论文
探析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竞争优势(1)论文
论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创新(1)论文
浅论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的思考(1)论文
浅论企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1)论文
研究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1)论文
谈企业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探人力资源开发的激励机制(1)论文
探讨新经济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1)论文
浅析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模式的构建(1)论文
论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1)论文
谈浅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1)论文
有关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问题思考(1)论文
《谈生命》教学反思
《谈生命》教学设计
生活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谈生命》教学杂谈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
始终如“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教学设计
《谈生命》读后感教学案例
我的教改初见成效!──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话”初探
《谈生命》教学案例
《谈生命》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