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试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7

试析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

论文摘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具有人才培养的职能。这对于办好高职院校,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关系入手,分析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调节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招生、人才培养以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状况,是体现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只有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专业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与途径

所谓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对个人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和对教育过程在时间和状态上的具体化。这种规定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培养目标系统。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规定了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且还决定所需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条件,并对人才培养的过程起着直接的调控作用。人才培养目标是分析整理社会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的开端。如果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途径将失去应有的针对性,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从事某种社会工作的能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专业理论、概念等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技能,一门专业只有在它的服务功能获得社会承认以后才真正具有专业权威,而技能培养的过程就是专业学习。而作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途径,它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目标实现与否。

2.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高职院校的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都决定了其在专业建设中必须把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的应用能力、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而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就业出路以及将来的工作。

每门专业具有自身特有的语言、学习内容、工作习惯和学习方式,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定向和规范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定向发展上,每一种专业将对应一定的职业。每种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专业教育是高职学生必须的素质,是立身之本,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本领。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习惯。在教学中要努力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丰富他们的人生经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进入大学,确定了专业,自己今后的发展就与这个专业联系在一起。专业教育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还需具备不同职业不同岗位要求的特殊素质。因此,可以说专业建设是一所高职院校的核心,对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专业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结构

人才培养的结构类型曾经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人才结构理论,可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结构类型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同的人才类型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功能要求不同的人才类型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社会功能要求导致人才知能结构的差异,不同知能结构的人才要求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其相应的专业体系,因而相应的人才类型通常是由相应的教育类型来培养。而人才知能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教育类型的不同人才培养规格。学术型人才要求基础理论深厚,有较好的学术修养和较强的研究能力,特别应在某一专业方向上有较高的造诣;工程型人才要求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技术型人才要求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则要求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这四种人才类型要求不同专业课程的掌握。因此有什么样的专业学习就决定了相应的人才类型。

二、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在快速发展中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反映在专业建设上,即没有很好地把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致使学生的综合技术能力不高,学生所学专业没有特色,缺乏竞争力,没有发展后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直以来,我国仅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在大专层次,直到近几年才出现了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但所占比例不大,而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少之又少,可以说几乎没有。但发达国家的高职专业都包含了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而且结构也比较合理,三个专业层次均占有比较合适的比例。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专业层次低、结构严重不合理,这不仅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而且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长远发展。有些专业的设置已远远落后于当前经济发展要求,无法满足近期需求和动态变化的市场。

2.专业特色不突出,没有体现区域和行业的特征

有些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名称却五花八门。另外,有的沿袭本科院校的专业名称,有的则完全沿用中专专业名称,从而导致专业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体现不出高职特色,对人才的培养没有特色性。专业教育脱离地方经济建设,专业能力标准没有或较少由企业、行业主导制定,其后果是毕业生较难适应市场需要。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这种尴尬的局面,造成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没有很好地贴近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地方急需的人才。 "

3.技能型师资缺乏,制约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操作型或技艺型或技术应用型人才,偏重于应用性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操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主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目前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上看,技术应用能力和科技开发能力,特别是实用性的科技开发、技术改造的能力是其“短板”,从而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具体的一线工作岗位。

4.专业装备条件较差,学生实践训练不够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来说,实验、实训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决定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的关键。比如汽车行业,现在经销商销售的各品牌汽车全部安装有电子控制装置,而多数学校所用的实验设备却还是国内20世纪90年代以前生产的产品,学生在学校刚学到的知识就已经落后了。高职院校所用教材至少落后于实际3~5年,造成教育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求。统编教材的内容不能代表本专业最先进的技术,而实习所用的设备更是陈旧落后。

5.过分注重“订单式”就业教育,创业教育薄弱

所谓“订单式”就业教育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然而,由于这种培养方式是从学生一开始进校就固定下来的,在培养过程中缺乏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思想被束缚,它只强调怎样适应将来的岗位,忽略对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现在学生自主创业艰难的局面。

三、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的几点建议

1.准确定位,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研究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离不开对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的研究。新世纪将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高科技化的趋势,国际竞争中技术型人才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职业和岗位不仅变化更加频繁,个人择业、创业的自由度日益增大,而且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体系还是一个不断向高新技术趋近的动态系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职教育必须不断地对相应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并开发相关新的专业领域。由于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和社会生产力的具体操作者,具有较为明显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因而不同专业还要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分析,确定其具体的知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增强其适应性和针对性。

2.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造

高职院校专业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动。老的专业不断被更新或淘汰,有的专业从“冷”变“热”或者相反等。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学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更多地注意到了眼前市场的需要,注重短期热门的需要,缺乏对专业设置科学性的严格论证,忽视专业布局的规划,造成一些专业上马“一窝蜂”,一些冷门专业无人问津,几年后势必导致个别专业人才供给过剩,出现就业问题。因此,科学地调整专业结构与规范布局,是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是专业建设科学化的重要步骤。

3.以“企业—学校—社会”相结合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企业—学校—社会”相结合就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以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性学习能力,以学生就业导向和走向社会的一种模式”。企业的最新技术、设备、真实的工作环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等要素是学校无法提供的资源。学校和企业共同协商提供项目和经费,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革新、技术咨询等项目,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强化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为重点、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支撑、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4.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改善高职院校的专业装备条件

(1)要加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地方财政部门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在教育投入结构方面应该按照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扩大财政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公用经费的投入比例,尤其要加强对公用经费中正常教研经费和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责任,从财力上形成对教育投入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保障机制。

(2)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前提下,学校应积极与当地的对口企业沟通和联系,增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的团体、个人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办学,根据谁受益谁买单的经济原则,企业这个最大的受益者应该而且也有能力为高职发展出一份力,进而增加职教的经费总量,拓展经费的来源渠道,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海伦凯勒》读后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读《哈利波特》有感
惬意在哪里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后有感
读《匆匆》有感
读《生命不打草稿》有感
读《荷塘月色》有感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真爱的体现
读《愧对感恩》有感
读《回忆鲁迅先生》有感
2012观后感
读《一百分的谎言》后感
读《灯光》有感
于天地之外
森林之夜 2014年7期
心灵的忏悔
被刻下的名字
读你以前的信
雅安,我们和你在一起
丁香花开 2014年7期
咦,看那朵雪花
爱的零距离
爱,随着一群夜鸟飞起(外一首)
夜色中的列车
丁香花哟,你给我一个梦
当我写下CDZ
不知为什么
花朵在燃烧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赵州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盘古开天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她是我的朋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次成功的实验(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好汉查理(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妈妈的帐单(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我不能失信(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掌声(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