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5-15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

"

论文摘要: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中国的高等教育实情出发,立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探索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基本特征;路径

我国是一个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一个高等教育强国。截至2008年,我国有各类高校2663多所,各类在校大学生2907万人,和美、英、日等高等教育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23.3%,而中等收入国家毛入学率平均水平为43%,美国为82%,日本为80%,韩国为80%。我国研究生在校生为128.3万人,每千人口中仅0.9人,而美国为3.38人,英国为8.43人,韩国为5.18人。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这对新时期高等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推动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一、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

要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必须对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作出科学描述,正确理解和定义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

探索欧、美、日等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应具有这样的普遍特征:第一,首要标志是有一批跻身世界优秀大学群体的高水平大学。第二,重要特征是拥有较大的高等教育规模,较高的高等教育普及率。第三,核心特征是高等教育总体质量居于世界领先行列。第四,终极目标是高等教育体系应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良性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根本保障是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高等教育大国与高等教育强国是两个关系密切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表现为数量和质量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从大向强过渡。我国必须从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等方面着手实践,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

二、我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

要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比较和欧美等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按照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办事,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我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规模绝对数量多但比例低。第二,高等教育的布局、层次、类型和学科结构不尽合理,学历结构、师生比均不足。第三,科研经费不足,缺少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教学科研队伍。第四,缺乏科学管理,依法自主办学的自主权没有得到切实落实,缺乏民主、宽松、开放、和谐的良好学术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第五,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水平低,高等教育产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偏低。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许多影响因素。第一,经济因素。高等教育是一个与经济社会需求最为密切的领域,只有国家经济发展了,投入到教育领域中的经费多了,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才能得到保证。由于国家对高校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第二,政策因素。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主体是政府,政府既是举办者,又是管理者,还是办学者,使得高等学校对于政府的依附程度很强。教育政策中的经费投资体制、评价和评估制度等,它们作为政策导向,引导着教育行为方式的选择,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政府政策滞后,地方政府的支持、监督力度不够,高等学校自主办学的权力也不足。第三,环境因素。从国内教育环境看,教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受到了外部环境中社会价值观和风气的影响。浮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追求表面、讲究排场的教育环境,导致教风和学风的不端正,教师变成赚钱的工具,学生混文凭等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地影响了教育质量。第四,专家从评估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教师发展机制等分析,认为高校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一个难以攻克的堡垒。第五,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和价值取向都存在一些问题,而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和办学理念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基础。

三、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及措施

从世界范围看,存在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径。第一,自下而上的建设路径,代表国家是德国和美国。两国都是有一所或几所大学改革,提出了创新理念,再影响波及全国。如德国的洪堡和柏林大学,提出大学应具有教学和科研的职能,众多大学纷纷效仿,使得德国一度成为世界性的学术和科研圣地。而美国各学校也都是自发改革,而后国家才在经济、法律政策上给予肯定和支持。第二,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以日本为代表。二战后日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国家教育,在“科技立国”等思想的指导下,致力于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这些措施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就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选择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建设路径,即处于国家教育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下,各高校自主进行创新改革。在这一路径下,政府和各高校将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应合理定位。

1.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

(1)将追求真理、发扬学术民主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要有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骨气和勇气,鼓励师生自由探索,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观念,努力形成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奋发向上、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和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

(2)确立国际化、信息化、多样化、创新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

(3)将研究和实践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模式等适应时代进步、科技创新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4)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思考“两个问题 ”,精心制定“三个规划 ”,即认真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 ”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大学”,精心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

2.以质量作为核心开展各项工作

(1)全面实施高等教育的“质量工程”,建立质量保障制度。把教学放在高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更新教材内容,强化研究型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

(2)高校要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为各行各业培养大批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3)高校规模和质量要统筹起来,加大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起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引领作用。

(4)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以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学科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项目牵引、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建设一支学风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校教师队伍。"

3.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

(1)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布局结构合理、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培养目标、学科布局、资源配置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性大学、研究型大学与教学型大学、理论型人才培养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资源的富集地区与相对稀缺地区等一系列关系。

(2)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工作,适应科技和时代要求,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既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适应长远发展,培养新兴产业需要的各类紧缺人才。

(3)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4.建设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增强高校创新能力

(2)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优势学科、前沿新型学科和交叉学科,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3)加大国家对高校科研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的投入。

(4)要不断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水平,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国内著名高校要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强强合作、强项合作,在广泛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博采众长,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

5.加大投入,创新管理

投入和管理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

(1)各级政府加大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强大保障。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投入体制。

(2)创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高校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

(3)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4)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专家学者、广大教师办好学校的积极性。

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等教育强国的判断标准问题

高等教育强国具体的判断标准是什么?事实上,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但不能简单地照搬欧美等国的标准、体制与体系,这是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我们需要尊重自己的高等教育文化,需要适应自己具体的高等教育环境,需要有自己的高等教育特色,特别是要建立起能够为国人所广泛认同的“什么是优秀大学”的观念,要建立起能够有效满足国家各个方面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

2.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问题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因素存在本质的关系;教育与其他社会系统存在本质的联系,这是教育的内外部关系的规律。我们在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中必须遵守和重视这个规律。高等教育系统要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子系统形成良好的功能耦合关系,要能够适应和满足复杂而多变的社会需要,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功能形成和释放的外部动力,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源泉。各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系统,德、智、体、美、劳等高等教育子系统要统筹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系统整体的发展与提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坚持在我国高等教育现有基础上,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提高水平,提高质量,不能急功近利。

3.意识问题

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我们会认识到,一个稳定的社会政策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有益经验,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树立学术自由、公平竞争、服务社会的创新意识。要采取各种措施,使学术自由有组织与制度保障,增加老师、学生的自由和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我国的学术资源在形式上也是通过竞争进行配置的,却经常受到各种“关系”的左右,公平竞争至关重要;大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才能够保持持久的创新精神,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社会上获得资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扮演高校治理与学术研究引路人的角色,单纯地模仿或输入其他国家的体制是承担不起这种角色的,我国要建设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依赖我国高校与学者的自我创新。

五、结语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才强国策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我们要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情出发,立足于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遵循高等教育强国的形成发展规律,探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积极推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夸夸岑杭柯
我的朋友们
把他记入我的英雄册
夸夸徐秦佳
我们班的“辣子班长”
有趣的“神经质”
这个人很聪明
夸夸杨坤
“辣子”班长
幽默大师——骆熠
夸夸邹蔡畅
奶奶,您真好
这朵带刺的花儿
这个人很牛
夸夸岑凯
粮食企业小品 
新形势下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双簧:打麻将
山东快书 :大老刘(粮食企业)
小学班主任及中队辅导员工作考核细则
如何让探究进入课堂
思品计划
党支部书记要树立创新意识
快板:改革
努力开创我县水果流通工作新局面
二OO五年一季度xx区法律援助业务分析
ERP与目前管理体制的差异
县检察院渎侦局的女检察官们
渎侦局办案工作机制
在省委征求意见会上的发言
显性化: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未来演进
浅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的幼儿教师
浅析人民币升值原因\影响及应对政策
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分析
以循环经济推动科学发展
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与实践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商品市场建设与贸易发展(1)
关于高校教员鼓励机制的探讨
中国与日本废弃物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启示(1)
江苏省服务业、服务贸易的特征及对策分析(1)
分析陶行知教育思想指引下的幼师生农村顶岗实习支教
浅论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教培养
论析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
以发展分第一要务把广东建设成分经济强省(1)
股指期货定价文献综述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课时训练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当我走向宏伟的目标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
《理想》课内语段阅读训练
理想
《理想》教学设计
《理想》习题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