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刍议

试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刍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2-19

试析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刍议

"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如建立了校园网站、校园BBS、博客、红色论坛等多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但由于网络的自由性和虚拟性以及开展网络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都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在全面分析网络时代大学生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特点分析

任何调查研究都应该结合周围环境,任何教育也都应该弄清教育对象的基本特征,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有的放矢。要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就必须先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时代特征。

1.大学生的知识及心理特点

大学生是高知识水平人群,学习能力强,乐于接受新事物,喜欢追求潮流事物。几乎没有一个大学生不会使用网络,很多学生不仅能熟练使用网络,甚至还能编码程序。这些高水平技术如果没有正确思想的引导,有可能导致网络犯罪。大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发展、自我意识分化和矛盾逐渐走向统一的特殊时期,大学阶段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成熟,网络上各种思潮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长期接触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如果没有理性的选择,很容易受到网上相异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另外,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情绪容易激动,要求公平的意愿高,对敏感事件关注度较高,通过网络的转载率高,容易做出过激行为,如果没有正确引导很容易被不良思想和不法行为所利用。

2.大学生上网心理分析

90年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孤独与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长大,缺乏人际交往的主动。他们情感丰富,个性张扬,渴望被别人关注和肯定,爱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害怕被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缺乏主动向人寻求帮助的行为,常常处于矛盾、困惑中。网络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大学生可以隐匿自己的真实身份、行为方式、思想动机、个人形象等,将真实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寻找满足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现实需要和欲望。当代大学生喜欢用网络词汇,从与他们交流中得知,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使用正常词汇会显得自己跟不上潮流,他们用“火星文”来表明自己紧跟时代潮流,用“半句话”来引起别人的好奇和关注。同时,网络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创造性的平台。利用网络,他们可以创办自己的网页、网站来宣扬个性,创作自己的文学艺术作品和科技作品来展现才华。网络的出现让他们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没有获得的快乐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感。

3.大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教育对象的不确定性

交流是互动的,缺乏任何一方,交流和教育就是空谈。网络环境消除了传统人际交往中的各种障碍,使教育主体与受教育对象地位更加平等。在网络环境中信息接受的内容和过程都是平等的,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表达思想观念。网络条件下,信息的公开化使得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掌握者,教育者的权威性丧失。网络的平等性和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不再愿意接受“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受教育。

此外,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教育者无法分辨受教育者信息的真实性,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受教育者如果不提供真实信息和情感,教育者就会处于被动,教育的针对性就大打折扣。同时,网络空间权限的设置也限制了教育的范围,受教育者如果在QQ或人人网等设置了好友权限,那么陌生人将无法浏览其信息,更无法进行对话交流,使得教育者无法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

2.教育效果反馈的困境 3.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很多,如QQ、MSN、BBS、博客等,但有的载体必须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处在计算机的终端,并且及时对话,才能保证整个教育过程的进行。如果有一方放弃对话,另一方只能漫无止境的等待,或者等到下一次的留言,这就拉长了交流时间,难以达到教育目的。网络的虚拟性和教育的不对称性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4.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不平衡,除少数重点高校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建设好网络思想政治平台,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没有学校主页。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不能人手一台电脑,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和人员缺位,许多高校尚未成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部门,也没有专门设岗配备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项经费也缺乏。许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没有及时更新,有的栏目打开后还是几个月甚至更早以前的信息。此外,很多校园网受局域网限制,网站点击率不高,这也增加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难度。郗芙蓉等在调查陕西科技大学在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认知度的调查时发现,85%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没有通过任何网络途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听说过“红色网站”,这说明“红色网站”本身的宣传力度不大。

三、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对策

1.从大学生兴趣爱好入手,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喜欢喜闻乐见的东西,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比较重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公共理论课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形式相对呆板,无法吸引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因此,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必须找准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把握大学生关心的学习、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教育素材应该来源于大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通过网络创设他们乐于接受、能激发大学生思维与情感的生活情境,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其中,注意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延续性,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情感交流中,无形中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

另外,软件开发者们如果能开发渗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娱乐软件,在开发游戏软件时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网络游戏中,也可以在娱乐中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利用好现有网络思政阵地,积极寻找新的载体途径

目前虽然已有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如学校校园网站、博客、QQ、人人网等,但当代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个人主页,现有的平台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校园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与学生获取信息量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一方面是高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是学生可获取的信息量无穷大。尤其是好友权限的设置,使得教育者无法捕捉到受教育者的信息,甚至连受教育者的存在性都不确定,更是局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在当前这种形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开辟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并且形成互动,在真实、真切、真情的交流中感受礼仪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思想等正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

3.降低教育者的网络心理年龄,走进大学生的思想领域

网络文化异军突起,网络词汇到处可见,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特别钟爱使用网络词语,如果教育者对这些词汇不屑甚至抵制,将会被大学生当做“OUT一族”。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注定是一种自由平等状态,因为它完全是一种思想自然流露、观念平等交流、情感交互作用的过程。[5]如果教育者能够与时俱进,降低网络心理年龄,理解大学生某些行为,贴近他们,能熟悉一些网络词汇,甚至在交流时用到,这会拉近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距离,使受教育者认为教育者不是单纯的说教,代沟减少,从心底愿意接受教育者,愿意将心中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提高教育效果。这也是目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年轻化的原因之一。

4.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全方位发挥教育功能

当代大学生喜欢通过文字和网络表情表达情感,网络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观察论坛发帖、QQ日志和说说、人人网日志等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把握学生动态,但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使得教育不够深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还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教育手段,必须两者相结合,全面发挥教育功能。大学生长期沉溺在网络上会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人情冷漠,这些需要传统教育的引导和帮助。教育者可以通过在课堂或日常交流中引入网络事件或思想,就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形成网上网下互动。在网下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制意识,使得他们能够分辨网络信息的是非,不盲目跟帖或转载热点过激事件,达到网下教育、网上实现的目的。在网上与大学生平等交流思想感情,结交成朋友关系,培养大学生的情商,帮助其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达到网上教育、网下实现的目的。

5.加强网络制度管理,加大网络技术支持

网络信息的浩瀚、繁杂,又加上网络工具的扩大,除了能用计算机上网、3G等移动通信技术使得上网更加便捷,可以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发表言论,这给本来就滞后的网络管理增加了难度。网络迅速发展的速度要求管理者加强网络监控、加大网络制度管理,保证稳定可控的网络秩序,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防止不良信息的散播。网络管理者需要分辨网络内容,遏制不良内容在网上泛滥,通过日常教育和网络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增强大学生网上活动的法律意识和自律意识。利用现代技术成果对相关信息进行标记和过滤,阻止不良信息,限制其发表言论或转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目前已经开始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建立了很多思想教育主题网站、红色网站等,但必须借助网站宣传、网址记录,或者受教育者主动搜索关注,否则这些教育平台都是形同虚设。刘凯等[6]在调查大学生对思想教育网站的使用情况时发现:绝大多数网站的点击率并不理想,在625个调查对象中仅有16.8%的学生喜欢登陆专业的教育网站,51%的学生不知道有专门的思想教育网站,10.3%的学生从来没有浏览过思想教育网站;从学生对思想教育网站信息的获取方式来看,有37.4%的学生回答自己所上的网站是无意间搜索到的,有16.4%的学生是听别人推荐的,有14%的学生是自己通过网站链接到的,有16.8%的学生是经学校宣传而了解的。如何能让这些平台真正发挥作用不仅需要更新教育内容,还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通过网络技术将网站设计得更人性化和趣味化,使用快捷方便,提高网络点击率、浏览量,或将网站名称放在搜索引擎前置,使得更多人能搜索浏览到网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台灯
我的小闹钟
我的伙伴——植物储蓄罐
一个玩具一份快乐
我可爱
我最喜欢的东西
新型玻璃
书包伴我成长
我的“老师”
铅笔刨刀
我的小闹钟
我心爱的玩具
我家的光波炉
可爱的小手机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部省属医学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缺失与应对
浅析高校教师激励机制
浅谈高校教师激励有效性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质量观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简析
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需求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方法的三个层次
关于大众化背景下地方工科院校教育质量研究
试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质量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浅谈
人力资源管理视诵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问题探析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团队》的建设
沈阳理工大学教师激励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浅谈高校青年教师激励的制度设计
在情境中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及点评
我们都会说──《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老师撒谎了”──《要下雨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谈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调课的思考──《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阅读张扬个性──《要下雨了》教学案例
《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要下雨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夏夜多美》教学设计
变革学习方式 激活语文课堂──《要下雨了》教学设计案例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