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试析我国高校学院制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我国高校学院制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3-12-18

试析我国高校学院制实施的问题及对策

"

论文摘要:学院制于中世纪在法国的巴黎大学诞生,至今仍为世界各国大学沿用,具有很强的传承性。首先阐述学院制的内涵,再论述实施学院制的意义,找出我国大学学院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学院制;内涵

一、学院制的内涵

学院制是高等教育微观管理的重要形式。相对于整体上的宏观管理,微观管理体现的是对“局部”与“细节”的管理,之所以说是学院制微观管理的重要形式,是因为大学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以学院为基本单位来实现的,反映在学校对学院的局部管理上,学校通过对学院的人和事的管理,促成人际协调、人事匹配,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计划、组织、实现学校的组织管理目标。

具体而言,学院制是指高校通过学科融合和学科重组,在学校与传统的“系”之间设立二级“学院”,学校以这些二级“学院”为管理中心,以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开展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和分权管理理念。

1.学院制的三要素

学院制是大学以学院为实体性主体和管理重心,凸显培养人才和发展学科等职能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模式。由此,可以认为学院制的内涵包含三个要素:第一,大学以学院为实体性主体;第二,目的是实现大学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第三,学院是大学管理的中心。

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学校是决策中心并且直接管理各个系的各项工作,其运行效率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实体性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模式而言的,要求学校以学院为管理中心,使学院在人、财、物、事上均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提高学校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确立实体性是学科发展、知识创新的需要。把学院设立为大学的办学实体,能更好地履行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学院制是实现大学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这里的大学目标是指不断追求学术和学科的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大学通过对各个二级学院的人、财、物等资源的统筹配置,促进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从而达到形成新型学科或分支学科群的目的;同时要发挥学院协调管理的优势,促进大学学术与科研的不断发展。

学院是大学管理的中心,按赫钦斯的话来说:“如果我们将教育和研究的管理交给那些懂行的人,我们就会获得最好的结果。”大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办学方向,要以学院为基本单位来实施;大学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要通过各个学院来完成;大学发展科学技术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职能要通过各个学院的工作来实现;考核大学综合实力的各项条件也主要体现在各个学院的具体办学质量指标上。所以说学院是大学的管理中心。

2.学院制是大学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

学院制应成为大学管理的新理念,大学的办学理念要解决两个问题,回答“办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何办这样的大学”。学院制作为现代大学的管理制度,突出学校的管理应以二级学院自身的管理为主体,学校通过分权下放使各个二级学院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

学院制应成为现代大学管理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学院制是以学院为管理中心,使二级学院的管理具有实体性、主体性和自主性。确立实体性是学科发展、知识创新的需要,强调学校通过分权下放,使得各个二级学院具有自治的权力;主体性就是赋予学院办学的主体地位,在学校各项事务的运行中,学校以及职能部门要以学院为主体,围绕着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服务;自主性明确了学院对内部可自主决策,对外可参与社会服务和开展校企合作等活动,通过自主管理增强学院的办学实力,增强学院制的实施效果。

学院制应成为现代大学管理的新机制。我国传统的大学管理机制是相对集权的管理体制,缺点是没有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学院制要成为大学管理的新机制,需要逐渐打破集权管理体制,实现责权分明,责权相应,充分重视和发挥监督机构的作用,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互分离。各个二级学院要拥有较大权力的一级行政、教学、科研管理组织,突出大学以学院为管理中心,而非以学校为管理中心。

二、实施学院制的意义

1.从服务社会来看,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

大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大学实行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打破单一学科的教育管理模式,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施行“宽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性强、知识面宽厚、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从学科角度来看,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

从学科发展的综合化、交叉化特征来看,实施学院制有助于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学院内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培养新型学科或形成更强的分支学科群;实施学院制有助于发挥学院协调管理的优势,提高各个学院的运行与管理效率,促进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向前发展。

3.从组织结构来看,有助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从大学组织的学术特性来看,学院制是内部组织结构形式,实施学院制是为了强化基层单位的办学自主权,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包括教授会制度、董事会制度及学院制。应该说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学院制。实施学院制有助于强化学术权力,学校通过管理重心下移,扩大院系在办学中的自主权,实现学术自由精神的真正实现,从而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4.从管理学角度看,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现代管理学关于管理幅度的理论认为,管理幅度过大,效率会逐步降低。实行学院制有助于减少校级领导的管理跨度,降低管理幅度,从而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同时实施学院制有助于精简校级部门和机构,调整二级学院的结构,从而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效率。

实行学院制更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校—院—系之间的关系,使学院真正成为拥有较大权力的一级行政、教学、科研管理组织,有助于完成资源权力的再分配,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质量。"

三、我国高校学院制存在的问题

1.从实体性来看,学院制名副其实 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学院制进行了调整,但是本质上变化不大,形式上只是简单地将系升格为学院,而学院并没有成为独立的管理实体,学院在人、财、物、事上均没有较大的自主权。这些都造成了高等学校的管理效率低,管理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学院制名副其实。

2.从内部组织的权力运行机制来看,行政化严重

权力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大学教学管理中权力过度集中于学校,学院和系缺少自主性和管理活力,行政权力明显大于学术权力。

行政权力过大对于大学来说具有严重的局限性:科层制的行政权力强调照章办事和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会使教授和学生失去自由的发言权,导致大学缺乏学术自由的精神,并且行政权力过大容易干预学术事务,各种行政规章、条文等成为阻碍学术进步与发展的不利因素,造成了大学行政级别泛化、学术浮躁之风盛行的情况。而且,教师也会热衷于对权力的追逐,替代了原本在大学中应有的对学问的追求。

3.从管理方面来看,管理效率低、质量低

首先是学院设置过多,学校的管理效率低。相关研究表明:学院数量过多是我国大学学院制的一个显著问题,我国大学的学院一般设置为20~30个,最多达40多个,而国外大学的平均学院数则为9.7个。[3]学院数量过多导致了校级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难以协调把握,造成了大学管理效率的低下。

我国学院制管理模式也很复杂,有校—院—系、校—院—教研室等三级管理模式,还有校—学部—院—系四级管理模式,甚至有的大学有两种以上的管理模式,这些都给大学的日常管理带来了问题,造成了大学管理质量的低下。

4.缺少大学精神,缺乏学术特色

大学的发展在学院,学院的发展在学术,无学术特色就难以有教学特色。无论是阿什比提倡的大学内在逻辑力、英国纽曼倡导的学术传承,还是弗来克斯纳笔下德国的研究中心,都是重视学术自由精神的最好写照,大学的组织形式以及运行管理都是围绕学术活动而展开的,学术自由的精神充满了整个校园。

我国大学学院制管理模式的问题体现在学院掌握的学术权力偏小,学术氛围不浓,甚至缺乏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这些共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少、教学与科研相互分离的状态。

四、完善与改革措施

1.明确学院办学实体地位

大学要赋予学院更多的办学自治权。学院应当成为独立的管理实体,最好能在财政上独立于大学,保证各个二级学院在学校宏观调控下有自主的运行能力,这样有助于学院内部的管理自主、高效的运行,提高学院内部稳定的组织能力。

大学要明确学院的办学实体地位,要保证二级学院有学科发展、课程设置、教学管理等日常事务的管理权力;也要保证二级学院有教师聘任、专业设置、招生宣传等重要事项的管理权力,并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本学院的管理体制和政策。

2.逐步去行政化,明确学院的管理权限

高等学校改革要明确学院的管理权限,使学院能够根据学校的统筹规划完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任务,并且各个二级学院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学院内部运行机制。

高等学校要通过政府放权和市场分权来扩大办学自主性,同时要能建立起一套新的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然后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倾向,取消科层制的行政权力,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进而达到去行政化的目标。

3.精简机构,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国的高等学校需要减少学院制的设置数量,这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改革经验来实施,使学院制的设置数量低于10个,这样便达到了精简机构的目的,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效率。我国的高等学校也要合理选择学院制的管理模式,减少管理跨度与管理成本,要保证学院高效而健康的运行,为整个大学的声誉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级学院要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要建立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同时要明确学院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责权分明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保证制度运行的有效机制。二级学院的领导要有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开阔的视野,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也要配合上级的管理。

4.重视学术自由,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大学精神的核心之一就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有利于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功能,实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

大学的氛围是一个崇尚学术的氛围,在决策上学术管理优于行政管理。因此,学院要培育学术自由的氛围,制订鼓励学术自由的措施,尊重学术权力的发展,提高大学的学术水平。具体而言,学院制的实施就是来解决行政权力的偏大问题,促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适当分离,广泛传播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改写《寻隐者不遇》
琴声
秋思
春游风波
续写《南郭先生》
小马蜂重建家园
倡议书
续写《阳光很活泼》
牧童(古诗变装)
梦游蝴蝶谷
《秋思》改写
纸团疑云
改写《清平乐.村居》
小足球赛
《草船借箭》缩写
浅论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浅论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力为目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与思考
浅论高校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试论开放教育中电大辅导教师的地位及作用
关于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及其启示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析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实践
试论做好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个问题
浅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浅论构筑面向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
试论新形势下我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索
试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关于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探讨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设计
《春雨的色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