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浅析新课改视域课堂权力结构研究

浅析新课改视域课堂权力结构研究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10

浅析新课改视域课堂权力结构研究

"

论文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力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变成权力的下放者,学生由权力的顺从者变成权力的拥有者。先界定课堂权力与课堂权力结构的相关概念,再分析课堂权力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论文关键词:课堂权力;课堂权力结构;新课改

一、课堂权力与课堂权力结构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课堂权力、课堂权力结构都没有下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先弄清楚何谓权力、何谓权力结构,那么课堂权力与课堂权力结构的概念也就迎刃而解了。关于权力,从社会关系的特征来说,马克斯·韦伯将其定义为:“权力意味着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不管这种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这里只阐明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却没有说明权力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主体影响客体方面来说,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认为:“权力是指个人或群体控制或影响他人行动的能力。”组织行为学家赫尔雷格尔等人也认为:“权力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他们指出了权力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但没有体现权力的实质(物质、政治、意识形态)及根本特性(运动)。课堂权力是权力的下位概念,笔者认为课堂权力须从意识形态、运动、主客体之间关系三个方面把握,则课堂权力是在特定的社会空间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满足其各个意志的需要,行使各自权力,并努力实现自己意志的一种能力。关于权力结构,崔扬在其名为《权力结构与监督》这篇文章中将其定义为:主要指权力的基本功能和构造。权力结构是权力的不同层次、不同要素以不同方式组合的有机构成体,各自都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和运行,相互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权力结构应包含权力的不同层次、不同要素及其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课堂权力结构是指在特定的场所——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媒介,表现其各自的权力以及权力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总和。

二、新课改视域的课堂权力结构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从《纲要》可以看出:新课改打破原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改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原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改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由原来的以知为本改变为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改变为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这些教学改革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权力中轴的位移过程,即从教师教的权力、知识权力向学生学的权力中心转移或中轴位移。改变了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在师生之间的权力分配格局,师生之间权力分配的“天平”也将进一步倾斜于学生。可在目前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知识的权力占主导地位

在“客观真理”知识观的时代,教育中所传授的知识具有真理性、权威性、正规性,因而,准入课程的知识自然就获得了一种合法性,得到无条件的认同。但随着知识观的改变,尤其是知识社会学、个人知识及福柯所进行的“问题化”等探究掀起了知识的客观性面纱,知识的另一面,即知识的权力之维呈现在了世人面前。[5]学生不仅仅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那些社会秩序的存在与维系所需要一些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在课堂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资源——知识,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化身,是知识的代理人,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家庭赋予教师的一项特权。对于教师来说,学生就是知识的接受者、传承者,同时自身也应该承担社会、家庭给予他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一直左右着师生。受传统教育中教师、教材为中心观念的影响及社会、家庭的嘱托,学生受到了知识的控制。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教师就教什么的知识,学生就学什么的知识;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师就教出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就不得不做那样的人才,学生就根本没有思考其他的余地。因为这个知识型的社会不容其他存在。像高考、中考、初中会考就是很好的例子。如在课堂上,一位教师教初二地理,由于初中会考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地讲着有关会考的考点、难点及重点,同学们在下面也认真地画着难、重点,积极为即将到来的会考做准备。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权力,拥有知识,名与利也接踵而至,因此学生需要知识的武装。哪怕是学生完全出于一种被动的心态去掌握、学习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毕竟学生学习知识是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

2.教师权力滥用、异化

(1)教师权力滥用。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教师权力滥用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现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家长、社会赋予他的权力,决定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上压制学生,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按照其教育的方式培养出同一种人。这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难上加难,师生间的不平等导致师生权力的分配严重失衡,课堂俨然成为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牺牲品。教师权力滥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随意制订奖惩规则。每个人都有一种被鼓励、被表扬、被奖赏的渴望,更何况学生。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的奖赏与惩罚规则联系起来。分数往往成为奖赏、惩罚的评价标准。这种奖惩规则对上进心强、学生成绩优秀的同学起到积极作用,让这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课堂,回答教师的问题。对学困生、调皮生而言,规则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起到消极作用。第二,绝对控制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控制一切教学活动。学生只有听的权力,而没有说做的权力。正如麦克·F·D杨(Michael F.D.Young)所说:“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教师在知识传递的环境中具有最大限度的控制和监测权。”教师不会考虑学生的个性、思维方式、学习需要,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单向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得课堂缺乏生气,如一潭死水。这也许维护课堂秩序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抑制学生的个性张扬、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发展。 "

为什么在课堂教学中频频出现权力滥用现象·主要是受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受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影响。赫尔巴特在其著作《普通教育学》中说道:“人心屈服于权威;权威能拘束心的出乎常轨的活动,因此在压制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成长的意志,权威可以有很大用处。”这说明教师权威的重要性,同时他也提出了“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三个中心的理念,这使得“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全球风靡一时,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等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脑海中。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上是领导者、控制者、独裁者和权威者,他们控制着话语权、发展资源、活动的内容和规则;而学生则处于被迫学习、等待塑造的地位。

(2)教师权力异化。这里所说的教师权力异化是针对上面所说的教师权力滥用而言的。在课堂教学中也很容易发现这类现象,尤其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如物理课上,教师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与教学方式,由原来的个体学习改变成为小组合作学习,由原来的“秧田型”座位改变成了多种形状。事先布置好任务,把这一节课所要讲的一些内容,重点、难点都先列出来,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学习,也可以与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不懂的也可以向教师请教。表面上,貌似学生的学习气氛很热烈,讨论声一浪高过一浪。可仔细观察,真正在交流学习的就是班上那几个“顶梁柱”(成绩好的学生),而一部分同学则趁这段时间,跟旁边的人聊天,讲小话,有时还发说笑声;另一部分同学很安静的坐在其中,听其他同学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思绪早就飘向了远方。教师对此情况提醒了几次,可并没有起到明显的效果。讨论时间结束后,教师就草草结束了这堂课,对这堂课也没有作出过多的评价。

这种课堂管理看似足够尊重学生,给了学生充分的权力,让学生自主学习,实际上却是教师权力的一种异化。于是课堂上经常出现“放—乱—收”以及“一放就乱”的怪现象。这种教师权力异化是受三个方面影响产生的。第一,受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杜威主张“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是“顺民”的现象。这使得教师不得不下放手中的权力,让学生放任自流。第二,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新课改赋予学生更多的权力,削减教师的权力。其所提出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这使得教师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慎之又慎。第三,受自身的影响。部分教师把“以学生为中心”理解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下放权力,让学生自生自灭等。这些都由于自身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理解偏差。学生才是拥有权力的主角,学生想干嘛就让其干嘛,教师不闻不问,让学生放任自流,也导致自己手中权力异化。

三、新课改视域的课堂权力结构构建策略

基于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上知识—权力占主导、教师权力滥用及异化等问题,笔者主要从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1.教师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的教育观念(新课改)是教师科学行使权力的关键。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知识、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不应再受到传统的“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等教育思想的影响,而应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新课改教育思想。新课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放下姿态,以同伴的身份去跟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因为一两个同学讲小话,停下教学,而当众批评教育他,甚至羞辱他,不然只会造成师生关系的僵化。当然,取消教师的权力是不可取的,也做不到的,只能在权力控制与合作平等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切合点。寻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平等(主要是在人格意义上的平等),目的并不是取消教师的权威,而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2.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

古人云:“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科学、正确行使社会、家庭赋予他的权力,必须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自身的素质。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多层复合的知识结构包括科学和人文知识、专门学科知识以及教育学科知识等。正如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须得有一桶水。”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考虑自己所教的课程是否被学生所接纳,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发展。另外还得注意处理课堂随时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第二,教师必须充满“ 教育爱”的精神。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热情投入到自己所教的学科及学生身上,让每个学生感受到爱的讯息。这样,教师在行使权力时,学生才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与积极主动地参与。

教师须从各个方面加强自身的素养,加强对权力的理解,正确行使自己所拥有的权力,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才能得到化解。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想当一名老师
祖国的变化
母亲节快乐
我的成长记录
思念
蓝色的关爱
最敬佩的人
观《三毛流浪记》有感
时间
母亲节
即将毕业
元宵节
令妈妈感动的事
二十一天的母爱
清明时节雨纷纷
浅谈异形柱框架结构在民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建筑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昆明市东川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公路工程路基改扩建技术研究
浅谈北方地区采暖的几个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探讨中央空调水系统的安装与质量管理
双层地下室区域大型钢结构安装技术
新形势下采煤技术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
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的施工
浅谈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ISS9010型蓝宝石晶体生长炉的研制
刍议电力系统变电运行检修工作
浅谈水利工程中的节水灌溉技术
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二)语文试卷
2012年高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第2部分:常用逻辑用语
找春天-教学实录5
门头沟区2014年初三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201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鉴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二)
关于春天的词语
宿新市徐公店优秀教案二精品推荐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溧水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案四精品推荐
01找春天教案设计B案教学案例
找春天优秀教案
2015年南京市建邺区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含答案)
01找春天教案设计二教学案例